书城亲子给孩子的古诗词
75865600000003

第3章 绿树阴浓夏日长

大林寺[1]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2]四月芳菲[3]尽[4],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5]春归[6]无觅处,不知转[7]入此中[8]来。

注释

[1]大林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在庐山大林峰。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长恨:常常惋惜。

[6]春归:春天回去了。

[7]转:反。

[8]此中:这深山的寺庙中。

译文

时值(农历)四月,百花都已经凋谢。让人惊喜的是,在高山之上远离尘俗的古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让人眼前一亮。多愁善感的我本因春光消逝、无处寻访而内心惆怅,不料美好的春光竟转到了这里。

赏析

诗人在诗作开头就点出了登山的时节是初夏,春日已尽,百花凋零,诗人一边登山一边感叹春光的匆匆逝去。正在意趣惆怅的时候,诗人在高山古寺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景色。这般惊喜,让诗人不由自主地吟诵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仿佛自己瞬间从平凡人间来到了桃花盛开的仙境。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喜晴

南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1],墙下笋[2]成出林。

连雨[3]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注释

[1]蒂:指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接的部分。

[2]笋:竹子的嫩芽。

[3]连雨:连续下雨。

译文

窗前的梅子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成熟,墙角下的竹笋也在不经意间长成了竹林。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不知道春天已经远去,雨一停,天空一放晴才感觉到夏天早已来临。

赏析

梅花和竹在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是风骨的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代表一种千锤百炼的执着精神。竹有节,隐喻自己有气节,品格高洁。诗人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花和竹,从侧面反映了他自身的高尚情操。在这首诗中,后两句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的感叹。

范成大(1126—1193)

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新乐府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作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初夏即事

北宋/王安石

石梁[1]茅屋有弯[2],流水溅溅[3]度两陂[4]。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注释

[1]石梁:石桥。

[2]弯碕:曲岸。

[3]溅溅:流水声。

[4]陂:池塘。

译文

石头垒成的石桥、茅草建成的屋子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流水潺潺,缓缓流进两边的池塘。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暖暖的和风吹来了小麦的香气,绿荫幽深,景色灿烂,远远胜过春天里百花盛开的时节。

赏析

王安石这首七言绝句是描写初夏景物的上乘之作,每句诗都像一幅画。第一句写静态景,第二句写动态景,第三句的景物明朗而温暖。麦子的香气仿佛借着诗人的笔朝着读者扑面而来。最后一句笔锋一转,点出初夏的景色胜过春天,让人感受到每个季节都有独特之美。整首诗取景别致,有独到意境。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了一位士大夫特有的精神世界。

约客[1]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2]家家雨[3],青草池塘处处蛙[4]。

有约[5]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6]。

注释

[1]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2]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此时大都阴雨连连,故称为“梅雨季节”,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3]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4]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5]有约:即邀约友人。

[6]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

江南的黄梅季,阴雨连绵不断。雨中的乡村一片寂静,只有栖息在青青池塘里的青蛙传来阵阵鸣叫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已经是夜半时分,相约前来下棋的友人还没有来,百无聊赖中,只能独自在棋盘上敲着棋子,油灯芯上凝结的灯花也被震落到了棋盘上。

赏析

本诗作者是人称“鬼才”的赵师秀,他虽然身处官场,但却喜欢和僧人道士一同在山水间游览,过着陶渊明式的生活。在淫雨霏霏的黄梅时节,他特别盼望能和友人安闲地下下棋,怡情悦性。可是,约好的友人迟迟不来,难免令人有些失意。百无聊赖中,他做出了“闲敲棋子”的举动。

赵师秀(1170—1219)

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南宋诗人。赵师秀出身帝王之家,是宋太祖八世孙,和徐照、徐玑、翁卷三人并称“永嘉四灵”。他开创了“江湖诗派”,诗风独树一帜,被人称为“鬼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1]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2]动微风起,满架蔷薇[3]一院香。

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3]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译文

炎热的夏季,绿树葱茏树荫稠密,白天显得特别漫长。亭台楼阁的影子倒映在青青池塘中,景色清幽美妙。微风吹来,水晶门帘在风中轻轻抖动,院子里满架的蔷薇开得正艳,满院都弥漫着蔷薇的香气。

赏析

绿树葱茏、浓荫覆地,楼台的倒影在池塘的水波中轻轻荡漾,园中的蔷薇花开满支架,散发着悠悠清香。这一派典型的夏日风光,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诗人怀着惬意的心情,将自己的心融在这片夏日景观中,字里行间透出对季节的赞美与对岁月的感恩。

高骈(821—887)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出身禁军世家,能诗,虽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

西江月[1]·夜行黄沙[2]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3],清风半夜鸣蝉[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5]茅店[6]社林[7]边,路转溪桥忽见[8]。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2]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文

夏夜,明亮的月色惊飞了在枝头栖息的喜鹊,清凉晚风中传来远处蝉的叫声。田野中的稻花正在盛开,稻香阵阵,人们充满期待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景,耳畔传来池塘里青蛙的阵阵叫声。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时隐时现,不知不觉,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转过溪流,它便突然呈现在眼前。

赏析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中年,他的词大多具有雄浑豪迈之气,这首词却少见地呈现出一种清新质朴的玲珑之风。其语言流畅平缓,言之所及皆是大家都能触及的平凡景物。诗人将这些平淡的景物巧做安排,在布局与构思上极其用心,一步一景、层层递进,体现了稼轩词的另一种境界。

辛弃疾(1140—1207)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力主抗金。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其爱国热情,倾诉其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1]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2]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3]拈午梦长。

注释

[1]蒲:俗称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沼内。

[2]沈:旧同“沉”。

[3]慵:困倦、懒。

译文

小池塘里,青青的水草在夏风吹拂下猎猎有声,一阵骤雨过后,池塘里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散发出更加沁人的芬芳,院子里到处都是荷花的清香。夏季炎热,这份雨后清爽实属难得。这时候,又享用着早前投放在井里冰镇过的李子和瓜,真像冰雪一样清凉!坐在竹子制成的纳凉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红呢?沉沉的倦意袭来,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赏析

李重元写的《忆王孙》这组词,以四季为依托,皆以女子口吻表达,情感细腻温婉,别具一格。在这首词中,诗人先从池塘入笔,写小池塘里的水草、荷花,继而写享用冰镇瓜果的惬意之情,最后以美人午休的场景结尾。短短几句,将一个女子在夏日午后的慵懒情态写得惟妙惟肖、生动自然。

李重元(生卒年不详)

《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1]胡床[2]。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

[1]倚:坐靠。

[2]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译文

携着拐杖出门去寻找纳凉之地,画桥南畔,绿柳成行,真正是纳凉的好去处。就这样在柳树的浓荫里慵懒地坐靠在胡床上,当真十分惬意。寂静的夏夜,天边的月亮明亮皎洁,笛音从停泊在桥下的船中传来,悠扬动听,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晚风轻轻吹过,带来莲花的香气。那一池莲花在夏日池塘兀自开放,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赏析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描写的是诗人对夏季里清凉世界的追逐与寻求,但只要稍稍用心就能明显感受到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厌倦官场争斗、想寻求安静闲适生活的迫切心情。这种把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使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厚重。

秦观(1049—1100)

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世称“淮海先生”。北宋词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所写诗词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秦观生前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饮湖上[1]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2]晴方好[3],山色空蒙[4]雨亦奇。

欲[5]把西湖比西子[6],淡妆浓抹总相宜[7]。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显得美。

[4]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5]欲:可以、如果。

[6]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

[7]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天气晴朗,阳光格外灿烂,西湖水面一片波光粼粼,非常美妙。到了下雨天,远处的山峦笼罩在烟雨中,若隐若现,迷迷蒙蒙,又是一番朦胧之美。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那美丽的西湖和美人西施一样,无论是浓妆还是淡雅的素颜都非常自然迷人。

赏析

诗人先写晴天的西湖,接着写雨时的西湖,随后笔锋一转,以比喻的手法将西湖比作家喻户晓的美人西施。女人如水般柔美,所以诗人将西湖比作西施,说西施美人无论化不化妆都十分漂亮,正如西湖无论晴天雨天都美不胜收。

如梦令·常记溪亭[1]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2],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溪亭:临水的亭台。

[2]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译文

还时常记得那次在溪亭游玩,大家玩得太高兴,忘了时间,一直到太阳落山,依然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想回家。好不容易玩到兴尽,驾舟返回,却不小心迷了路,进入了荷花池的深处。怎么才能划出去呢?怎么才能划出去呢?却一不小心惊动了一群鸥鹭。

赏析

李清照是一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女词人,这首词开头两句写游览的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因“误入”而“争渡”,进而“惊起”鸥鹭。那情那景,寥寥数语,却别有天地,令人流连。最后一句更是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身书香门第,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晓出[1]净慈寺[2]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3]西湖六月中[4],风光不与四时[5]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6],映日荷花别样[7]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毕竟:到底。

[4]六月中:六月中旬。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7]别样:格外。

译文

六月里,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到底是不同于其他时节的。层层叠叠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好像要和天际相接,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湖的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整首诗却着重写送别时西湖的景观。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六月,地点在人间天堂西湖。诗人首先明确指出西湖六月里的风光跟其他季节有明显的不同,言下之意是说六月是西湖最美的时刻。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描写大红大绿,浓墨重彩,这种描述仿佛立刻将人带到那景色之中。诗人之所以不惜笔墨赞叹六月的西湖,有双重含义:一是说西湖风光确实美不胜收,足够让人眷恋;二是借对西湖之美的眷恋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大臣,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采桑子十首(其七)

北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1]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2],前后红幢[3]绿盖[4]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5]。烟雨微微,一片笙[6]歌醉里归。

注释

[1]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欧阳修晚年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2]旌旗:古代旌旗仪仗。

[3]幢:古代的帐幔。

[4]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5]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6]笙:簧管乐器。

译文

荷花盛开之时是西湖风光最美的时刻,在这美好时刻,带上酒,划着船行进在湖中荷花间。用不着布置旌旗之类的仪仗,船到西湖,前呼后拥的红色荷花和绿色荷叶就是最好的仪仗。雕龙画凤的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举杯畅饮,金杯也带上了荷花的清香。傍晚时分,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乐声里,游船载着醉倒的游客缓缓归去。

赏析

作者紧扣“西湖好”这个主题,从总写而后展开具体描述,非常生动。碧波荡漾,满湖荷香,在这仙境一样的景色里,湖水的灵动、荷花的娇媚都让乘着游船游览的客人恍恍惚惚地不知身在何处。最后一句“一片笙歌醉里归”,从侧面描述出游船上推杯换盏、丝竹齐奏的热闹气氛。在这开满荷花的西湖上,一切烦恼皆烟消云散。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南宋/杨万里

梅子[1]留酸软齿牙[2],芭蕉分绿[3]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4],闲看儿童捉柳花[5]。

注释

[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水果。

[2]软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3]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4]无情思:没有情绪,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5]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译文

梅子好吃,但是梅子的酸味留在牙齿上让坚固的牙齿变得酸软。芭蕉摇曳的绿影映在清凉的纱窗上。夏季白天很长,午睡起来后深感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只好安闲地看孩童们十分有趣地捉在天空中自在飞舞的柳絮。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的夏日闲居诗。作者先从夏季的特色水果梅子入笔,写梅子吃多了以后牙齿酸软,让人读了以后难免舌下生津。接着写夏季里生长最旺盛的植物芭蕉。随后就写到长长的午睡,以及睡醒之后百无聊赖的状态,最后诗作在孩童和柳絮中收笔。全篇充满了慵懒平淡的意趣,却不乏浓浓的生活气息。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1]深深夏簟[2]清[3],石榴开遍透帘[4]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5]流莺时一声。

注释

[1]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2]夏簟:夏天的竹席。

[3]清:清凉。

[4]透帘:穿透帘子。

[5]觉:睡醒。

译文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浓密的树荫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赏析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诗的表现手法有几点值得学习:笔致轻巧空灵,结构自然工巧。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荫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诗写昼寝,但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直至末句才以“梦觉”二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诗风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诗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被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苏舜钦集》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