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族情怀
7586400000095

第95章 羊肉臊子面咏叹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宁南山区的一位老太太说,像邓小平这样的高级领导可能顿顿都能吃上羊肉臊子面。对于这样的所谓笑话,大凡有点民族感情人民意识百姓情怀的人,绝不会一笑了之,而是会再三玩味,仔细琢磨。

宁南山区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这里老一辈的农民大多终身守着一个土窑洞度日,行动半径不超过20里,没上过县城,没见过火车,“不知汉唐,无论魏晋”。物质生活呢,也只是果腹而已。逢年过节,才能吃顿羊肉臊子面。一位老太太以为国家高级领导人顿顿吃羊肉臊子面,属于她的想像力范畴。对于他们,我们能苛责什么?又岂能予以嘲弄!这种自足乃至落后意识,不只属于他们,而是属于我们整个民族。

需要责备的是我们这些有知识、有文化、吃“皇粮”、掌大权的人。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11亿人口,9亿农民,吃不上羊肉臊子面,甚至吃不饱窝头的还占相当的比例。而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我们的招数不多,思路不新,措施不力。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干部中不少人也有“羊肉臊子面意识”。这些人稍有进步便自得自满,对于成绩喋喋不休,津津乐道。似乎眼下吃上了“羊肉臊子面”,已进入仙境。对于不满足、提意见建议者,视为异端仇雠。如果说山民对于羊肉臊子面的满足和向往尚含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干部的这种满足意识就显得与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世界格格不入了。

羊肉臊子面作为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确实值得称道。它醇香、实惠,令人回味无穷。但就食品言,可以称道的,何止一个羊肉臊子面!满汉全席的菜谱就不用摆了,寻常百姓家的菜单上开二三十样菜,每样也不会逊色于羊肉臊子面。单就面条论,除了羊肉臊子面,还有鸡丝面、炸酱面、打卤面、担担面、方便面、空心面、油泼辣子(biɑnɡ)面等等。这些面条,各有风味,各具特色,很难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一种东西再好,吃多了,也会发腻。正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以为我们吃上了羊肉臊子面,就是天下第一,从而不思进取;更不要以为我们只配吃羊肉臊子面,而吃不了别的,从而妄自菲薄颓唐消沉。

羊肉臊子面不错。没吃到的,要争取吃到;已经吃到的,要加以珍惜;吃到的和没吃到的,在考虑羊肉臊子面的同时,还应旁及其他,想到比羊肉臊子面更好的东西。如此,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更有希望。

(载《共产党人》199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