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族情怀
7586400000092

第92章 “白虎汤”与太医处方

古来有言,“医不自医”,意即医生诊治不了自身及血亲的疾病。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闻名遐迩的老中医,其爱子患了重病,他亲自把脉处方。几十服药服下去,其子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日见加重。他急得在室内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若非亲生子,必用白虎汤。”此话让伙计听在耳、记在心。当老中医开处方让他去抓药时,他并未按方索药,而是吩咐药房:“抓一服白虎汤。”没成想,这服药吃下去,老中医之子病好了大半。当伙计告诉喜形于色的郎中,其子服的是“白虎汤”时,此老倌几乎瘫倒在地。何也?因为“白虎汤”毒性太大,太危险,万不得已时,用在别人身上可也,在血亲身上冒险,实属不敢。现代的医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倘自己或亲属患重病,断不敢自己诊治,而要“另请高明”。试想,如果自己打开妻子儿女的胸腔腹腔,施之刀锯凿子,再高明的外科专家也可能出错。

一般情况下,由他人诊治,情况会好得多,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是很有些悲剧性,很发人深思的。比如太医之施医于皇室。太医是皇室的保健医生,他们的医术应当说是上乘的。但对皇室来说,他们又几乎顶不了用。翻开历史,稽考医案,每每发现很多皇帝病不重,却因此夭折。原因何在?史家早已揭破其中奥秘:太医不敢用药!倘若用错药而致使皇帝或皇亲国戚死亡或伤残,或者使他们感到不适,就可能丢掉饭碗,甚而丢掉脑袋以至招来灭族之灾。所以太医断不敢用诸如“白虎汤”之类的毒性较大危险性较大的药,而用温和之药,药量也尽可能减少。这样的药,出不了人命,当然也治不了大病。于是乎,皇帝皇亲们便由小病拖成大病,以致拖死。

医学界的现象对社会生活颇有启迪。“医不自医”,明乎此,就应当“另请高明”,起码在“自医”时,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人有了毛病、犯了错误,自己改、自己处理是一个方面,但如果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的匡正,只靠自己,很可能心疼手软,下不了狠心,割不了毒瘤。另一方面,既要延医治病,就要诚恳宽容,且要予人以“人身安全”保证。这样别人才敢查病根,找原因,对症下药,必要时下猛药。否则,这些人也只能学“太医”,来点不温不热、不急不猛的“中庸”之药以至于用蜜糖冒充良药,应付差使。

我们的社会需要对症祛病的良药、猛药。但愿我们的社会批评家、理论家不要学太医,而是直面现实,直言病况,大胆处方,放手下药。当然,前提是要创造他们不致因此获罪罹难的社会环境。

(载1992年1月3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