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03

第3章 犹太人的金钱智慧(2)

智慧与金钱的辩证法

在商业社会中,价值实现和事业成功主要是以财富作为衡量标准的。犹太人长于此道。他们拥有丰富的赚钱经验,更是终生不懈地努力追求金钱。在犹太人的哲学中,只有能够用来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说得再好再漂亮再动听也毫无价值。

犹太人中间盛传一个有关智慧与财富的经典对话。一次,拉比甲问拉比乙:“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

拉比乙随口答道:“当然是智慧重要了。”

拉比甲便追问:“既然如此,为何学者、哲学家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学者、哲学家做事?”

拉比乙申辩道:“这很简单,学者和哲学家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拉比乙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了解金钱的价值,因此才会去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性,自然会对拥有“智慧”的人傲慢十足。但这个问题仍然可以深究下去,试问:既然学者和哲学家知道金钱的价值,为何不能运用“智慧”去获取金钱,偏偏去做富人的仆从,挣取一份与其“智慧”根本不成正比的报酬?

从这一问题不难看出,这些拥有“智慧”的学者、哲学家并非拥有真智慧,他们拥有的只是一堆知识,有的知识本来可以转化为赚钱的智慧,他们却似乎摸不着门道。他们明白金钱的价值,却缺乏挣钱的智慧、驾驭金钱的能力,从而难以有效地使用金钱。相反,富人尽管没有满腹的经纶,却具有有效而灵活地驾驭、聚敛金钱,并通过金钱役使学者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光靠知识累积就能获得的。在犹太人眼里,赚钱的本领和能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不妨用一句话来概括:金钱,是智慧的根本尺度。钱是活的,智慧如果无法生钱,便是死的,一堆死知识。但另一方面,如果一种知识能够用来生钱,那么这样的知识便又要比单纯的财富重要,甚至重要得多;而活的钱与能生钱的智慧并不真正有高下之分,因为只有化为金钱的智慧才是能生钱的智慧,而融入了智慧的钱才是活的钱。犹太人正是运用这一智慧与金钱之间的辩证法,成为“世界第一商人”。

犹太人素来以重视金钱而闻名。他们虽然有宗教信仰,以宗教作为生活依托,但他们并不因此而轻视金钱,这正是他们的独到之处。跟其它宗教所倡导的恰好相反,金钱在他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重要,而且几乎就是他们眼里能带给人温暖的世俗的《圣经》。下面的这个小故事能够反映出犹太人对金钱的独特偏好。

有一次,有4名商人齐聚一堂,他们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忠实信徒,每个人都赞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

佛教商人说:“我们佛教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讲究普度众生,以求来世洪福。”

基督教商人说:“神明的主教导我们应多多祈祷与忏悔,以获得恩赐,死后入天堂。”

伊斯兰教商人说:“真主经常保佑我们平安幸福!”

最后发言的是犹太商人,他开口道:“我承认你们信奉的宗教都很好。但犹太教才是真正深刻的宗教。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个个都是精于经商赚钱的,金钱就是上帝。这表明犹太教是教人赚钱的宗教。如果大家都来信奉犹太教,每个人都依靠金钱来争取生存和成功,那么世上许多战争和争斗都可以避免,你们也不会再为因缺乏足够的金钱来修建神庙而发愁。”

富翁不是靠攒钱攒出来的

犹太人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经营法则:没有钱的时候就去借钱,挣了钱再去还就可以了,这里面并不存在多大问题。他们相信,无钱而不去找钱,不去争取条件,永远也别想致富。在犹太人的意识里,金钱只有进入流通的领域,才是活的,其“生钱”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中国人大多有一个习惯,只要挣了点钱,便赶紧存进银行,一点点地积累,积少成多,达到一定的数目,便从这个数目出发,对未来进行规划。有的人发现光利息就足够维系他们生活的正常运转,于是他们把金钱索性存进银行,然后坐吃利息,万事大吉。

是的,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既然有资本,为何不让它生出更多的钱来呢?尽管储蓄可以得到一些小钱,但没有人靠积攒这点小钱而成了富翁的。在犹太人看来,躺在银行的钱和废纸没什么两样。

犹太人富商凯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凯尔的个人总资产已高达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进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关于他,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凯尔请教道:“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我会恐慌的。你有那么多钱,却不存进银行,这是为何?”

凯尔想了想,答道:“也许日本人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但这样一来,也限制了钱生钱的功能,减少自己赚大钱的机会,而且也弱化了钱生钱的金钱游戏规则。此外,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天灾人祸时,现实是最好的保证。”

日本商人虽然无法反驳,但心里并不服气,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凯尔解释道,“我反对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可以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时,在心理上会觉得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种依赖心理将使个人的经商能力日趋钝化。”

同样还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次,青年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柜台前面,一眼望去,琳琅满目的商品,五花八门。在他身边,站在一位穿戴很体面的正抽着雪茄烟的犹太绅士。

卡恩靠过去恭恭敬敬地对绅士说:“你的雪茄好香,一定不便宜吧?”

“2美元一支。”

“噢……那你一天抽多少支呢?”

“10支”

“天哪!那你抽了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算过,要是你不抽烟的话,这些钱足够你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

“哦,看来你是不抽烟的?”“我不抽”“那么你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没有。”“告诉你吧,这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可以看出,卡恩其实是有很强的财富意识的,但他是否能够把头脑里面的智慧用起来呢?尽管他不抽雪茄,却也没省下可以买下这幢百货公司的钱。相反,那个犹太绅士才是真正懂得如何挣钱的人。年轻人应该记住的就是,财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而是靠活用金钱、活用智慧得来的。只有活用挣来的金钱,才能赚取更多的金钱,金钱不仅是个人物质生存的保障,更是争取一席之地的有力支撑,而且只有不断地以钱生钱,而不是被动地攒钱,盲信着攒钱也能攒出个富翁来,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的威胁。

金币的两面

金钱,是犹太人世俗社会中的上帝,这一“准神圣”地位的确立,几乎为犹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清除了在其他民族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也是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犹太人赚钱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但尽管如此,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会毁了自由本身。无论犹太人如何迷恋金钱,他们都不可能完全信奉“唯利是图”意义上的金钱的“神圣性”,因为一旦如此,经商活动便会失去它的合法性。

金钱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换物,从它产生之时起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金钱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应运而生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自主创造的产物。谋利行为必须接受社会约束,这在犹太民族和其他一切民族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约束的方面及相关的机制不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犹太人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最符合金钱逻辑的文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