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28

第28章 犹太人的处世准则(2)

显而易见,这个人是在为他人背黑锅。他知道,七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没有受到邀请,但既然到了这里,再要自己承认资格不够,是一件令人难堪之事,尤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为了保护这个人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不是证明自己出席会议的资格,而是干脆让他“混迹其中”,以这种方式来保全他的面子。

那位有名望者的退让,可谓用心良苦。他能如此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行动,体现了他内心的仁慈和包容。而像这样的人自然是受到拥戴的。这位拉比的做法也十分切合犹太人的敦厚善良的一面,他们懂得关怀他人,有时候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某些东西。

正如犹太人的一句格言所说:“不要仅仅因为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在能提供帮助时不提供帮助。”这话也可以如此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和体恤,因为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与别人对你的态度有关,但这里面也存在着有趣的辩证法。正如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彼此相通的,尊重他人,往往也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必然关联到对他人的态度,例如,宽容、仁慈、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

宽容乃人生至高至大境界

犹太人的宽容之心在他们苦难历史的背景中看来,显得尤其可贵。从前有一个富翁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富翁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三个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出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承人。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中,富翁要三个人讲一讲各自的经历。

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对我十分信任,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

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了湖里,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给他留下了一笔钱。”

三儿子犹豫地说:“我,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我只在途中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他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抬脚就可以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除了这件事,我的旅行平淡无奇。”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但富翁听完三儿子的话后,脸上崭露出不一样的笑容,他点了点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但不一定是真正的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这样的仁慈与宽容之心才是最为可贵的!我的全部财产都是老三的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犹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对高尚的深刻认识。这种价值取向与他们所信仰的犹太教有关,但更应归功于长久以来在他们心中所逐渐形成的“菩萨心肠”。犹太人经商时十足精明,甚至诡计多端,但在处世态度上,却有着世间许多民族难以比拟的道德追求,他们追求内心的诚实与慈悲,他们甚至不无天真地相信:“不把一个伤害你的人当做仇人,他就会变成你的朋友。”这需要对世界有多么宽广的热爱与宽容,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

给世界以微笑

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在犹太人那里,微笑还是智慧的试金石。

威廉·史坦哈已经结婚l8年了,在这18年里,从早晨醒来到他要上班的时段中,他甚至很少对自己的太太抱以微笑,或与她主动说说话。除此之外,他还时常觉得自己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后来,在他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他被要求准备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他就决定亲自试一个星期看看。

现在,史坦哈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他对地铁的检票小姐微笑;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自己微笑的人露出了微笑。

他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腹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他们发牢骚,一面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解决自己眼前的问题。

史坦哈发现微笑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他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史坦哈告诉这位年轻人最近自己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声称自己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年轻人说道:“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我感觉很温暖。”

有道是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笑容既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来说,笑容就恰似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让他们感觉一种溶解的力量,让他们不觉间获得了笑容的内渗,从而渐渐走向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这一乐观而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可以说,微笑与乐观也是犹太人获得成功的一大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在异邦中生活的犹太人经常受到歧视,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是其中的极端情形。犹太人在这一艰难的境遇中仍然坚持微笑和内心的乐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微笑?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微笑对一个人之内心生活、外在生活潜在的能量呢?给世界以微笑吧,世界也必报以深情回应的目光。

每个人的爱心就是上帝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手里只有唯一的一块钱币:1美元的硬币。他沿着大街的商店挨家挨户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们要么说没有,要么就把他看做是在故意捣乱,不由分说地把他撵走。

一天,天色已经很晚了,可男孩又饿又乏,怀着失落的心情往前走。当他走到第二十九家商店门前时,他问了同一个问题,但这次他没有再遭受驱赶,而是被店主热情地带进店内。只见店主是一个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小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为什么想买上帝?”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抚养着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便央求着面前这位老头说:“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小邦迪原来以为上帝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呢。

那个老头听完他这席话,眼圈不禁湿润了,他问小孩:“那你有多少钱?”

“1美元。”小孩答道。

“孩子,”老头于是告诉他,“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l美元。”

孩子惊喜万分,他急忙伸出手,把这1美元硬币递给老头。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会好起来的。”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一把抱在怀里,欣喜不已地返回医院。小邦迪一进病房,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邦迪的叔叔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他的伤。

邦迪的叔叔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吓得满面惨白。院方于是告诉他,有个老头已经帮他把医药费全部付清了!

老头原来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邦迪的叔叔听了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邦迪的叔叔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真是你的幸运啊。为了救你,他拿l美元到处求购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的爱心!”

犹太人也流传这样一句告诫:“如果我不为自己想,谁又会?如果我只为自己想,我又是谁?”在犹太人眼里,一个不为自己着想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又未免太过自私。因此在他们的处世原则中,既不放弃为自己想的念头,也坚决抛弃那种狭窄的私心,乐于奉献,将心比心。在犹太人看来,上帝就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的爱心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