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17

第17章 犹太人的财富故事(1)

获得贵人相助后的迈耶,一面设法提高服务水平,一面仍不懈地努力。

《纽约时报》的改革

许多人都知道,《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日报,是美国的三大报纸之一,1851年9月16日创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9年9月14日才改用《纽约时报》。《纽约时报》至今已有近160年的历史,它是世界各国政府必订的报刊之一,有许多专栏经常被同行购买进行转载。《纽约时报》也是世界十大名报之一,被称为“报中名报”。

《纽约时报》的创始人是犹太人亨利·雷蒙。雷蒙小时候家境贫寒,但自幼酷爱读书,由于对知识有着热烈的渴求,他坚持不懈地自学,终于学有所成,成为知识渊博的文化人,更写得一手好文章。16岁上,雷蒙当了小学教员,开始自谋生路。但他并不满足于默默无闻的教学生涯,4年之后,他年方20,便辞去教师之职,只身前往纽约打拼。

雷蒙平日爱写文章,这也是他的特长,到纽约后,他决定先靠写字为生。雷蒙首先向加里尼经营的《纽约人报》求职,加里尼雇用了他。但《纽约人报》经营状况不佳,不到一年便停刊了。后来。加里尼又创办《论坛报》,雷蒙的职位被保留而且受到重用,他集编辑、主笔、记者于一身,薪水由每周8元增加到20元。

一天,雷蒙奉加里尼之命去波士顿访问一名政治家,随身带了一名排字工人前往。采访完毕,他们赶乘夜班轮船回纽约。还没回到纽约,雷蒙就已经写完了采访稿,并由排字工及时排版。船抵达纽约港时天还未亮,这篇文章刚好赶上上版。于是《论坛报》当天早上独家刊出了对政治家的专访,比其他报纸提前了整整一天,雷蒙由此名声大震。

雷蒙雄心勃勃,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他并不安心于在别人门下工作,几个月后,他就辞去了《论坛报》的工作,进入《问讯报》。干了若干年后,他又辞了职,开始实施自己创办一家报纸的计划。他首先找到银行家乔治,乔治对办报非常感兴趣,他深知报纸的魔力,同时他也很信任雷蒙的能力,便提出一个集资10万元的办报计划,请雷蒙详细列出新报纸内容以便向社会公开招股。后来乔治又拉了银行界的一个朋友加盟。不久便成立了“雷蒙乔治有限公司”,乔治任董事、经理,兼《纽约每日时报》发行人,雷蒙任总编,并发行股票,每股1000元,实际筹资7万元。

报纸刚创办时,报社在纽约一幢未建成的楼房里,由于该建筑商中途破产,楼房的窗门尚未安装。因资金短缺,报社只能暂时屈就于这一座无任何安全保障的屋中。当时电灯也未发明。办公室煤气也没办妥,晚上只能用烛光照明,室内光线昏暗,写稿、排字非常不便,条件极为艰苦。《纽约时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其内容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纽约时报》刚开始仅是一只貌不惊人的“丑小鸭”。

但经过许多年的经营——其中经历了些许波折,曾面临过倒闭的危机,直到后来的承办人阿道夫·奥克斯对报纸进行了改革,《纽约时报》才起死回生。在改革的举措中,奥克斯增加了报纸版面,相继辟出若干专栏,例如食品、旅游、艺术和其它文化专题等等。他还确立了该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这又无疑增加了报纸的言论自由度,更接近现代民主精神。这也是《纽约时报》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明确的定位。《纽约时报》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这使得它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但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必然很高,也因此,《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

另外,奥克斯有着敢于改革的决心。在他办报期间,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短短四五年,《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突破了10万份大关。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甚至有人还曾出过专著,分析《纽约时报》对美国政坛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约瑟夫的炒股生涯

1917年,约瑟夫虽然才17岁,但他已不再甘于在别人旗下做事。他下定决心要出去闯荡一番,开创自己的事业。当时,他手头仅仅255美元。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小约瑟夫却一路顺利。炒股不到一年,他就赚了l6.8万美元。中国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由于买下了大量的因战争结束而暴跌的雷卜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转眼又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两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蒙头大睡,两天后,他终于想明白了,股市行情本就变幻莫测,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在影响它的变化。自己虽然有炒股知识,但其它知识还是非常缺乏。于是,他一有空就涉猎各种书籍,遍访各路炒股高手。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想,现在总比初涉股市时的本钱多,一定要干下去。

毕竟是犹太人,在赚钱方面小约瑟夫拥有很高的天赋。他在股海翻船之后不久就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振乾坤了。l927年,他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利可图的,这些股票不被某些大亨看重,因为它们利润不大,但风险极小,他就把精力放在这些股票上。开始时资金不够,他就和别人合资经营,不到一年,他就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贺喜哈证券公司。到1928年,他就成为股票大经纪人了,每月收益达28万美元。那年他才28岁。在当时的金融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就拥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1929年,随着美国经济的起起落落,纽约的股票交易变得像3岁小孩的脸,阴晴不定,变幻无常。春天,人们都似乎发高烧了,连牙医都跑去做股票生意。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他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于是很快将自己手中的股票抛出。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股价大跌,仅此一项他就净赚了100万美元。同时,他又做了一系列快速迅捷的短线交易。当人们诚惶诚恐把股票像抛洒废纸一样抛出时,他又有选择地开始悄悄买进,这次买进的股票,在他手中握了两年,直到美国经济开始好转股份开始回升后,他才开始抛售。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许多人赔了,他却大赚了一笔。能够在股市中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得归功于他那灵活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分析能力和过人的胆识。

当机立断的韦尔

韦尔是一个目光敏锐,判断力精准的商业强人,他能够有力地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大胆实行,并逐步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跻身于高手如林的金融界。

在70年代,股票行情一直不稳定,股票价格也飘忽不定。较小的经纪所往往朝不保夕,纷纷倒闭。但韦尔的经纪所不但没有遭受损失,反而扩大了规模。它不仅乘机吞并了大批较小的商号,而且接管了一部分经济不景气的大商号。例如,接管洛布·罗兹公司,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洛布·罗兹公司也是一家投资商号,在华尔街它的经济实力与韦尔经营的希尔森公司不相上下,然而它的管理制度并不灵活,管理方法有些落后,韦尔看到这一点之后,就提出与洛布·罗兹公司合并。在合并谈判过程中,韦尔先躲在幕后操纵,然后在关键时刻亲自出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直到取得合并成功。

韦尔就是这样在70年代既摆脱了困境,又赚了大钱的,也由此大大扩充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在华尔街的地位。

然而,韦尔并不是轻易地搞吞并的,对于吞并与否,韦尔是有选择的,他对这类问题极其慎重。他常说:“涉及到合并的谈判,人人都会紧张,因为处处都有陷阱。”因此,一次一家国际性的公司请求美国捷运公司购买它,韦尔考虑再三,认为这家公司虽然值得买下,但它对股本要价会很高,这将影响到他的利益,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1981年6月,韦尔做了一件令人费解、出乎人们意料的大事情,他居然把辛辛苦苦花费了20年时间创建的希尔森公司出售给拥有80亿美元销售额的美国捷运公司。虽然美国捷运公司是一家经营赊账卡、旅游支票和银行等业务的大公司,但韦尔的希尔森公司虽说规模较小,然而却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而且韦尔初入美国捷运公司时,并未受到重用。因此,许多人认为韦尔吃亏不少,然而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不得不对韦尔的决策叹服。现在韦尔在捷运公司的职位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他的股份总额有2700万美元,个人年收入高达5000万美元。

当然,韦尔为发展捷运公司也是兢兢业业的,在他的一手策划下,捷运公司用5.5亿美元买进了南美贸易发展银行所属的外国银行机构。这家银行机构经营外汇、通货市场、珠宝贸易、银行业务等。这桩大生意的成交,不仅是韦尔津津乐道的值得自豪的一件事,而且使韦尔在捷运公司身价百倍,成为华尔街的热门人物。

由于公司的董事长常要外出应酬,美国捷运公司的实权是掌握在韦尔手中的。在韦尔的领导下,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互助配合,使捷运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加。韦尔管理公司有方,尤其是善于协调上下级的关系。他常说:“领导的责任在于给下级鼓劲。当然,办法很多。但是我善于和下级融洽相处,不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同样道理,下级有责任发表意见,不让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不可收拾。当领导的要当机立断,不能含含糊糊,使下级无所适从,或让某些人钻了空子。”

韦尔的成功之处有许多,例如好胜心强烈,非常自信等,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能够抓住机会,敢做敢为,创业之初,对于合并与否,他果断地拍板,后来的事实表明,他吃了小亏却获得大利。在与捷运公司合并之后,他现已坐上该公司的第二把交椅。

迈耶的个人创业史

犹太人后裔迈耶·罗斯查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巨头之一。但在他的童年时代,亦即18世纪初期,他曾随家人一起住在德国法兰克福一条破败的犹太人街区。父亲是以经营兑换业和杂货商店为生的,家中的生活并不富裕。

到了十岁左右,迈耶就和双亲学着做生意。他对古币和贵重金属很感兴趣。在当时,几乎没有哪个穷人像他那样对古币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才能挣钱。

迈耶在穷人中间与众不同。他坚持不懈,在古币方面孜孜探索。若干年之后,他便具备了古币方面的丰富知识,这时,他便决心以经营古币的生意为目标。然而,这个机会却迟迟不来,但迈耶默默坚持着。

机会终于来临了!当时迈耶的一位知己在一贵族家中担任将军,由于他的缘故,迈耶得到了出售其所搜集的古币的机会。对方由于佩服迈耶关于古币的丰富知识和幽默的谈吐,所以就将迈耶的古币全部买下。

获得贵人相助后的迈耶,一面设法提高服务水平,一面仍不懈地努力。

购入珍奇和有来由的古币后,便将它们编成目录,然后写一封亲笔信寄给顾客。在今天,这虽然是没什么稀奇的通讯交易,但因为它是发生在二百年前,所以堪称是一项划时代的新知识。就这样,迈耶开创了交易革命。

迈耶在古币上的丰富知识,为同行所不及,其独特的迈耶商法,更是众所周知。

尽管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迈耶仍然没有懈怠,始终以谨慎的态度处理交易工作,并从中琢磨出服务和商业的规律。

坚持不懈的迈耶,由于任职于宫廷的将军之故,而使之努力的成果得到赏识。静待此机会到临的迈耶,因为将此珍贵的古币和有来历的古币以极低的价格卖出而获得信赖和喜爱。而这次交易的成功,也正是促使他成为后来的大富豪罗斯查尔的契机。

迈耶在他的从商生涯中,也曾遇到不少波折和打击。有一段日子,虽然他顺利地卖掉了一些古钱币,却并没有赚得多少利润,他仍然深陷于贫困之中。但他也并未丧失信心,而是毫无怨言地节衣缩食,设法四处收购多式多样稀奇古怪的古钱币。

为了能够卖掉他的古钱币,迈耶挖空心思地寻找窍门。针对他的顾客都是属于上流社会这一特点,他决定以邮购的方式有计划地推销古币给各地的皇亲贵族。他把各种非常奇珍或来历不凡的古币编印成精美的目录,并一一附上亲笔书信,寄给那些有希望购买的顾客。

迈耶对于制作目录也力求尽善尽美。他独具匠心地采用颇具古风的文体来遣词造句,以突出他的商品的古风雅气。他不但反复斟酌每一个句子,对印刷也十分讲究,达不到效果的一概作废,或重印。到后来,连那些编印《塔木德》的人们都不得不为他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凭着卓越的专业知识和这种独特的邮购方式,迈耶的生意逐渐有了知名度,并且越做越火!

从迈耶的艰苦创业史不难看出,只有对生活处处留心,把每天的经验都积累起来,诀窍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像创作灵感一样突然迸发。纵观所有白手起家的大亨,其奋斗历程的前期都无不是靠着一点一滴地持续累加式的努力,而其后半段的成果则以加倍的回报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经历过孜孜不倦地、持续不断地一分一分积累在旁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果实,是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