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白——大才子的性情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可说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他有着异族的血统,却是在四川江油长大,在蜀中山水的浸润下,心灵得到了神奇的滋养,“十五读奇书,作赋凌相如”。待到25岁,李白羽翼渐丰,就想到更广阔的天空去驰骋。26岁时结婚,以安陆为家,但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至苍梧,东临溟海,到过洞庭和剡中一带,游历各地,饮酒结客,养成其豪迈飘逸的性格与浪漫的心态。
李白42岁时,曾因吴钧等推荐,玄宗下召征至长安,命供翰林,专掌密令。然而,正当他准备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时候,遇到的却偏偏是当下存在的、失去理想光彩的、日趋衰败的社会现实。开元24年,张九龄被罢相,朝政相继落入李林甫、杨国忠手中,腐败与黑暗充斥朝廷,表面的繁荣掩盖着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李白的雄心壮志同腐败的政局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他怀抱理想四处干谒、游说,但得到的只是嘲笑、冷漠和叹息。甚至在玄宗身边也分明感到自己不过是一个供人取乐的俳优而已。终因醉酒啸歌无忌,触怒了朝中权贵高力士等而遭到谗毁,玄宗便逐渐疏远他,李白遂生还乡之念。公元744年春,李白奏请还乡,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华,但又恐其醉酒多言,惹出是非,便下诏赐金,准其回乡。李白离开长安,便开始了他的第二个漫游时期。在此期间他广交名士,与贺知章、张旭、焦遂等豪饮于长安酒肆茶楼,时人称为“酒中八仙”,他与孟浩然、杜甫、高适等人诗酒唱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他的一生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曾有《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与李白是朋友这事没准是真的。
天宝中叶,国事益非。内则屡兴大狱,诛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滥事征伐。李白流落江湖,寄食四方,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盛衰之转折,故忧愤深广,每有抨击时政之作。
然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李白即从隐居的庐山下来,参加了永王李璘的抗敌幕府。想再一展抱负,但永王李磷在与肃宗争位时失败,他即以反叛的罪名被捕入狱。后又被流放夜郎。干元二年,李白在中途遇赦放回。61岁时,闻得李光弼出征东南,他竟又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跃跃欲试,无奈半道病还,赴当涂县依靠县令李阳冰,次年即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病在当涂谢世,时年62岁。
李白生性浪漫,恃才自傲,仙风道骨,豪气干云。最早描述、也是最为形象地描述李白的当属李白的诗友、一代诗圣杜甫,在其《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在二人的交往中,李白天生狂放不羁的个性,横溢飞动的才华,生活中仙风道骨的人格风采,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杜甫面前。杜甫这首诗,写出了李白作为一代诗仙的豪情、浪漫和傲然不群的心态。
李白的一生,正如诗圣所讲,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浪漫,高朋满座,诗友如云。以他的才气和财力,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比起来,生活得非常潇洒自如。不像杜甫一样,经常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屈辱辛酸的生活。也正是具有丰厚的财力做后盾,加之其天生的浪漫的心态,使李白才得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大半部分的生命时光都在狂歌漫游中度过了。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巴蜀的绮丽山水培育了他的浪漫情怀,激发了他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李白大半生时间都付诸以巴蜀、安陆、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他一生鸿爪雪泥,足迹遍于名山大川。他把大自然看作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用他满腔的热情、神奇的想象、生花的妙笔去讴歌它们,描绘它们。他笔下的巍巍山岳,吐纳风云,汇泻川流,荡涤万物,正是李白浪漫心态的表征。
总之,纵酒迷醉也好,隐游寻仙也罢,李白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处于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生命境界中。但是他的人世精神却从来就没有泯灭过。事实上,诗人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国事民生,从他一生的行事可以看出,一旦机会来临,李白便会挺身而出,走向社会,参与政治。
李白是盛唐文人的典型代表。时代不仅激发了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也激发了他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发进取的自信心和勇气。李白的政治理想十分远大:辅佐帝王,济世苍生,安顿社稷,然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去做神仙之游。如这样的诗句:“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留别赠王司马嵩》)“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商山四皓》)诗人首先考虑的是“功成”,然后才是“身退”,也就是说,积极用事、辅佐君王、兼济天下是李白一生的主要追求。
问题在于,理想毕竟是理想,它与现实之间总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迈向理想的人生旅途中,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处在当时那样一个“君临一切”的封建专制社会,更要求诗人李白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艰苦的努力。
李白的一生不安于一隅,不甘寂寞,喜欢不断地改变生活环境(有时是被迫的,有时是自愿的),变化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他接受多种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以外的西域文化、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熏染。而上述多种文化又都是统一在盛唐文化之下的,是灿烂盛唐文化的诸种因子与组成部分,李白是盛唐文化的骄子和杰出代表。代表了我国浪漫主义豪放文学的最高成就,难怪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由衷赞叹,韩愈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追思与仰慕。
4.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
四川产美女,四川也产才女,其中,就有一位可以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的女诗人——薛涛。薛涛的才气可不是一般哄哄平民老百姓,附庸风雅的诗作,其才华曾令无数才子大家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但她最终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
薛涛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吏薛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她从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岁便能吟诗,当时她父亲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工整异常。然而,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在薛涛14岁的时候,薛郧逝世,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己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妓”。
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统略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妓女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薛涛刚一到,韦皋为试其才,要她以“谒巫山庙”为题作诗一首,薛涛提笔即来: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诗深得韦皋的器重。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月夜和清丽凄婉;而是怀古怅今的精深之作,使之大为惊叹,以至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薛涛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在韦皋的心目中,薛涛似乎已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校书了,他赠给她的一首诗就这样写道: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一经节度使韦皋的题诗称道,薛涛的名声不仅传遍了蜀中,而且几乎全国皆知。如今到四川来的外地人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洗眼睛、看美女。因此,当时的许多名士入蜀其目的也大抵相同,由各地前往成都办事的官员,也竞相以一睹薛涛芳容为荣,并争相与之唱和。薛涛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交往甚密,互有唱和之作。
这个女校书喜欢在自己住处,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的精美小彩笺,常用于写小诗酬和,人称“薛涛笺”或“浣花笺”。由于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它处所不及。关于“浣花笺”有很多题咏,韦庄有诗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李商隐也有诗赞曰:“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薛涛死后,很少再有人能用溪水造笺纸了。
薛涛一生共经历过11位节度使,每一位都对她的才学美貌敬重有加,这是非常少见的,以至于她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自题写了墓志铭,而薛涛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名乐妓,这是空前绝后的荣誉。如今望江楼有一副楹联: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副对联写尽了一位女诗人繁华而悲苦的一生。锦江作证,繁华只是一梦,青春似这东流水一般一去永不复回,但女诗人的精神财富却是成都这座历经2500年而不衰的城市的文化见证。
薛涛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才情美貌为人倾倒,但在那种时代这种才情和美貌给她带来的只能是悲苦。薛涛一生追求幸福和爱情,但爱情迟迟不肯垂青于她,直到41岁时,薛涛在梓州结识了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并很快就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小10岁、却又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这时的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尚能刚正不阿,他久慕薛涛之名,这次,他主动申请监察东川,正是为会薛涛而来。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使这位“贞元巨杰”大为惊服。第二年2月,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薛涛写下《赠远二首》,情意真挚。然而,元和六年,元稹于妻子韦丛死后在江陵贬所纳安仙嫔为妾,元和十年又续娶裴淑为妻。长庆元年(821年),薛涛因元稹入翰林寄去自创的“深红小笺”,元稹在笺上作《寄赠薛涛》一诗,结尾有“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薛涛也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其中有“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表白。但元薛姻缘始终未能缔结。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尤其是像薛涛这样的名“交际花”,昔日交际场上的风光逐渐随着芳颜风韵的流逝而流逝。已近暮年的薛涛,索性在远郊筑起吟诗楼,自己穿戴起女道士的装束,隐居在楼中,远远离开了繁华如梦的交际场所。悲剧中的薛涛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了那段历史,蜀中的这些美女们印证着这条千古不变的道理:美的东西终将成为残片。如花瓶、瓷器被深埋在泥土中,但有一天被挖出,将这些残片拼接起来,你将为它的美所折服。
薛涛在她的《登筹边楼诗》中的头两句这与道:
平论重写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这是何等的豪情壮语。另一首叫《雨后玩竹》,表达的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气节。
南天春雨时,
那堪霜雪枝;
众类亦云茂,
虚心自自持。
夕留亚贤醉,
早伴舜妃悲;
晚年君能赏,
苍苍劲节奇。
薛涛是四川历史上千古一人的女诗人,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女子也不多。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望江楼并称成都的三大名片,武侯祠属于政治家诸葛孔明,而草堂和望江楼都属于诗人,尤为可贵的是望江楼还是一位女诗人的纪念碑,她的灵魂永远站在临江楼上唱着她不朽的诗歌。千百年来,她的《十离诗》《登筹边楼诗》《赠远》和《锦江春望词》等诗词一直为人们传唱,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薛涛的远大抱负。她不只是一位会写儿女情长的女诗人,她的吟唱豪情满怀,掷地有声,从她的诗作中你看不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她的气度可与沙场大将媲美。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说的正是四川眉山的苏家。“三父子”即父亲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这样的盛名可说绝无仅有。
其中,苏轼最为人所熟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如果依照苏洵编纂的“苏氏族谱”记载,苏家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苏味道,然而真相难以确定,但可证实苏轼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苏斩。
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然而他开始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后的时期,他已经年过而立,结果是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因此他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期望很大。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8岁都没有受过父亲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