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7570300000095

第95章 处于空巢期的老年人,要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面对着昔日曾热闹的家,老年人当然会产生寂寞、孤独的心情。如果老年人能够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就会改变这种情况。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调查,我国约有1/3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而据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现在因“空巢”引发的老年人身心问题和疾病也很突出。

有这样一个案例。

赵大爷赵大妈老两口几十年来一直与儿子一起生活。几年前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一家迁居海南,只留下一个正读大学的孙子与两位老人做伴。虽然与儿子媳妇团聚的时间有限,但孙子常在身边,老两口为她忙忙碌碌,倒也其乐融融。半年前,孙子大学毕业,也去外地工作了,赵大爷老两口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赵大爷喜欢做的木工活也不再碰了,大妈每天的晨练秧歌也不再坚持了,以前当作生活点缀的打趣斗嘴没有了,就连做饭吃饭也成了应付差事。短短几个月,赵大爷赵大妈就显得苍老了许多,终于有一天,70岁的赵大爷穿戴整齐地服下了过量安眠药。幸亏赵大妈及时发现异常,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被抢救过来的赵大爷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救我干啥?岁数大了,再活着就是累赘了,没意思了。”

心理医生指出,赵大爷和赵大妈是患了“老年空巢综合征”,属于心理疾病。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尤其是空巢家庭的老人中相当普遍。老年人面临着退休后无事可干、行动不便、身体不好、得不到以前所受的重视和尊敬、丧偶、丧友、生病等不利局面,则更易导致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不稳、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对于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和空巢心理,外部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老年人自己也应该从心理上克服空巢感。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老人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所以老年人培养兴趣,充实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如和老伴、朋友打打牌、下下棋、练练书法及绘画;为子女带带孩子;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等等。

2.投身社会,发挥余热

身体较好的老人,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参加社区服务和建设;有一定专长的,可返聘参加专业技术工作和充当顾问等等。

3.多交朋友,畅谈倾诉

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极佳途径。老年朋友在一起趣味相投,经常串串门,聊聊天,畅谈保健长寿心得,倾诉内心的压抑与不快是非常好的心理良药,忘年交更能使老人青春焕发。

4.确立新目标,转移注意力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重新确立一个追求目标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使人排除杂念,专心于干某件事。还应学会有意转移注意力,如发呆抑郁时可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焦躁不安、害怕等现象时,可静坐下来,听听积极向上的音乐,做做深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