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节100招
7570300000053

第53章 当有攀比之心时,要懂得知足学会比较

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几十年前,《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别人多挣100美元。曼肯说,最好的基点应该是凯利·帕克,他是澳大利亚最富的人,他的一个肾是移植的,心脏也做过手术。曼肯说:“你难道希望自己拥有40亿美元,而一个肾是移植的吗?”

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

弗兰克写过一篇论文《多花少存:为什么生活在富裕的社会里,却让我们感到更贫穷》,里面提到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面积呢?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生活的差距无处不在,于是人们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去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彼此就会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所得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秦,男,某大学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即将研究毕业的他面临就业问题,两个月来因专业不对口,求职屡次遭拒。半个月前,他登录本科班的校友录,看到同学留言,有人买房,有人升单位经理或主管,他大受刺激。小秦觉得自己的研究生白读了,连工作都找不到;即使找到,起点也不如本科同学高。此后,他一直郁闷不安,晚上睡不着觉,脑子里常出现有房有车的同学在炫耀。小秦看不到自己的将来,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过多久。心中总是焦虑不安。

有些人喜欢盲目攀比,做事情喜欢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有的人缺乏多元化的概念,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人却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加报不平衡,便埋怨生活、埋怨社会的不公平。

攀比心理与不满足心理犹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在没有原则、有没节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阔气中,致使心理失衡,越发不满足。有的人则为自己能在这些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占据上风而无限度地追求个人名利,进而驱使自己不断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那么,对于那些喜欢攀比的人来说,怎样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理的误区,做到知足常乐呢?

1.要会比较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失误。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我们选对“参照系”,面对着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就没有什么不平衡可言了。

2.加强自身的休养

在当今社会种种诱惑特别是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向腐败、堕落的目标迈进。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持续刻苦的改造,不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能够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炼。

3.重新制定目标

攀比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打乱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去努力进行达到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