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潜能就是激发成功。
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这还是个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你可以把你自己的潜能开发到12%就能像爱因斯坦一样的聪明。人的大脑是个巨大的宝库,它可以让人们把自己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实现的事实变成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就是潜能的作用。人类有太多的潜能等待开发,就象是埋藏在地下的宝库,资源的储藏量大的惊人。
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上有一则报道:
一位妈妈有一个9岁的女孩,因为她已经跟她先生离婚了,所以,她跟她小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都会很高兴地看她妈妈,抱她妈妈。
她妈妈有一天要去买菜,她知道女儿10点才会起床,于是她9点去买菜,10点以前回到家里面就可以了。没想到她女儿9点半就起床了,当她女儿起床后看不到妈妈时非常着急,就大声地叫:"妈妈……。"她妈妈去买菜当然听不到,于是小女孩到处找,最后跑到阳台上去找,正好,看见她妈妈回来就大声叫:"妈妈!"她妈妈看到她女儿,怕女儿掉下来,就喊:"女儿,你千万不能往下跳。"由于女儿没听到她妈妈说什么,也没看懂她妈妈的手势,以为妈妈让她跳下来。所以,就跳了下来。这时,她妈妈在一两秒之内竟然跑100多公尺,把女儿接住了。
这个新闻发布出来以后,立刻震惊了整个日本,很多新闻界的记者采访她们,但是,所有的记者又都不相信。这位妈妈说可以再试一次,但不能拿她的女儿试,有人建议用枕头。于是,就把枕头装上一样重量的棉花,拿到四楼。当试验的人一喊开始,这位妈妈就跑。但,试了几次,都是跑不到一半枕头就掉下来了,她一次也没接到。
后来,又找到日本跑得最快的选手来试试看,结果一样是接不到。
后来心理学家分析:因为女孩的妈妈跟她爸爸离婚了,女儿是她这一辈子惟一的精神支柱了。如果女儿再失去,她就一切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她看见女儿快掉下来了,她就发挥了生命中的最大潜能,这种爆发出来的能量使她拯救了女儿。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事例:一位十几岁的小男孩,站在一旁看爸爸修理汽车。忽然,汽车倒下来,压住了爸爸的手。小男孩立即冲上去,使足力气抬起汽车,使爸爸抽出了被压的手。根据事后的测定,小男孩的力量只能够抬起那辆汽车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救爸爸的那一瞬间,他竟爆发出了比平时大十多倍的力量!
这就是人在生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潜能。在思维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诸葛亮在敌方大军压境的危机关头,想出"空城计"妙策;普通人也常有"情急智生"的经验;有些人原先智力平平,后来脑部受伤或者病变,却使得某一部分智能大幅度地提高……
所有这类现象都表明,我们的头脑还隐藏着没有得到开发的巨大能量。
思维潜能理论:
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别看它的重量只有1600克左右,其中却包含着100多亿个神经元。在这些神经元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人脑的存储量大得惊人,在从出生到老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大脑足以记录每秒钟1000个信息单位,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记住从小到大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大脑像一台信息处理机,其运算速度同样快得惊人。据实验证明,大脑能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接收外界传来的一个人脸的映像,并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分析这张脸的详细情况,把这些情况综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大脑便从它的"记忆库"里边所储存的几千个脸孔中识别这一张特定的脸孔,看看以前是否见过它。如果曾见过这张脸孔,大脑还能够回忆起与这张脸孔有关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交往的经历等等资料。
以上所发生的全部过程还不到一秒钟。紧接着,大脑还要继续识别这张脸孔的表情,并决定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比如,面露微笑、打个招呼、走过去握手等。
近代的科学家们认为,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仅仅运用了头脑能力的10%,也就是说,还有90%的头脑潜能白白浪费了。而最新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以前人们对头脑的潜能估计太低,我们根本没有运用头脑能力的10%,甚至连l%也不到。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左手思维与右手思维:
在历史上,一直有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左手和右手具有不同的分工,右手与推理、秩序、逻辑、数学和法律等有关,左手则与想像、情感、美感、幽默、艺术等有关;右手代表工具、规律和成就,左手代表直觉、想像和潜意识。
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据,脑科学告诉我们,控制右手的大脑左半球,其主管的范围是:语言、听觉、参与分析推理;而控制左手的大脑右半球,其主管的范围是:综合思维、对音乐和艺术的美学鉴赏等。
但是,大部分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却并不像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纯属右手思维。在美国学者詹姆斯·沃森所著的《双螺旋线》一书中,他认为遗传生物学家发现DNA结构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左手思维过程,是依靠视觉和灵感的结果,而并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因为当时并没有充分的实验材料来供他们推理使用。
在航天科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形,许多重大的科学决策是依靠左手思维的方式来解决的。因为宇宙空间对于整个人类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和资料,可供进行理由充足的逻辑推论。科学家们只能凭借着想像和直觉进行思维,这里经常显示出人类思维不可思议的"艺术性"。像是否要携带测试物理量的仪器,携带什么样的电视摄像镜头之类的问题是根据这种"艺术性"的思维才获得最终解决的。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爱因斯坦,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数学或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是直接来自于形象思维。据说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眯起双眼,观察着天空的太阳。阳光像一束金线,穿过空气和睫毛射入他的眼睛。爱因斯坦的头脑内正在进行着海阔天空的想像,"假如我沿着这道光束前进的话,结果将会怎样?"最后,他在闪念中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创立了崭新的相对论时空观。
幼年丧父或丧母:
思维潜能的研究者们还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在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人们中间,幼年丧父或丧母的比例明显偏高。据统计,在总人口中,只有8%的人,在16岁以前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在著名科学家中,这个比例是26%;在历史上的天才人物中,这个比例是30%;在著名的英语作家和诗人当中,这个比例上升到55%。此外,还有34%的美国总统和35%的英国首相,早年经历了丧父或丧母的痛苦,尽管他们并不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这种现象,也许可以从社会学或者别的什么角度来加以解释。但是,从思维潜能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种现象。幼年丧父或丧母,对于成长中的头脑思维产生了重大的刺激,一方面促使它早日成熟,另一方面也调动起头脑的"应急潜能",从而使他们的头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超过了在正常状态下(幼年时双亲健在)成长起来的头脑。这又一次证明,头脑中有的是潜力,关键问题是怎样把它们开发出来。
客观地说,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自己的头脑认识还很肤浅,还没掌握思维内容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头脑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黑箱"。人们在思维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规律,找出了一些开发头脑潜能的方法,但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远没有达到"揭开奥秘"的地步。这项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多学科的联合作战,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情商(EQ)的意义:
"情绪商数"概念的提出受到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非智力因素"概念的影响和启发。"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除了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但这个概念本身却过于笼统。"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则从理论上使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相对于"智商"(IQ)概念而言,这个新概念也随之被称为"情商"(EQ)。
心理学者唐映红将情商定义为:"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情绪智力高低的一个指标。人们的情绪智力,指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有的学者从描述性的角度,把情商定义为:人在成绩、失败、挫折、困难以及各种矛盾面前缘于认知水平上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或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由于情绪控制能力的不同,而必然地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
关于情商(EQ)这一概念有几点是明确的:
第一,情商是指情绪控制的能力或情绪智力的高低,尽管它不一定适用于以数值尺度来测量,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方法来掌握和评定。
第二,情商与智商不是绝然排斥的,有的人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有的人一方面较高,另一方面却较低。
第三,在预测人的成功时,了解情绪智力水平比通过智商以及其他标准化的数值测量出来的结果,评价人的智力水平更有价值。
第四,人的情商像其他方面的潜能一样,蕴藏量是无限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加以开发训练,是完全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软糖实验":
该实验通过观察四岁儿童对果汁软糖的态度,预见他们的情商和未来情绪特征。方法是,研究人员将孩子们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告诉每个孩子说,你马上可以得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不拿它直到等我外出办事回来,你就可以得到两颗果汁软糖。说罢便离去了,当他回来后便兑现承诺。
然后,科学研究就随这些参加试验的孩子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在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四岁时能以忍耐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通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突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初具独立性格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经不起软糖等待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急躁、容易受挫、固执、急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对这些孩子分组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
虽然无数的科学理论和事实都已经证明,人存在的潜力是非常惊人的。研究还表明,人类所具有的潜能是可以通过外界的训练和刺激激发出来。上面故事里的妈妈,和小男孩都是在外界刺激下才爆发出自身的潜力的。当然,现在科学家对人类潜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来激发思维的潜能。通常科学上采用的激发思维潜能的方法主要有:良性暗示,幽默氛围,梦境顿悟,快乐心灵,冥想境界,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训练方法。
1、激发思维潜能的方法:良性暗示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明示"和"暗示"。所谓"明示"就是直截了当的指示、命令,给人以毫无疑义的确定信息;而"暗示"则加入了主体在特定环境和气氛的个人体悟。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的各种各样的图景处在被压抑、被封锁、被束缚、少自由、被控制状态。遇到偶然的机会,也会冒出来,在意识中出现,其表现形式即为灵感、直觉、想象等。
(1)用暗示克服自己的缺陷
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暗示接受的较多。因为明示是通过语言即第二信号系统传递的,而暗示则是人体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不用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比如:看到大海,你就会顿觉开阔,这种开阔感,给了你有力的暗示,你的烦恼与自傲可能立即荡然无存,心胸变得愉快起来,甚至性情得到了改善。这样,你就知道了,大海在你眼前一展现,你就获得了暗示。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是一个在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他在8岁上小学时,是一个感情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总是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给人一种病态感觉。如果被喊起来背诵课文,立即会双腿发抖,双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连贯,然后颓废地坐下来。如果他生就一副好面孔,也许会好一点,但他却是暴牙齿。
但是罗斯福在幼年时期,自我感觉很敏锐,从不自怜自艾。而相反他相信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他的缺陷促使其努力地去奋斗,他不因同伴的嘲笑便减低了勇气,他把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声音。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他的惧怕心理。
罗斯福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看待,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和那些强壮的孩子玩一样的游戏,游泳、骑马、玩耍或进行一些激烈的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刻苦耐劳的典范。他看见别的孩子以刚毅的态度对付困难,用以克服惧怕的心理时,他也用一种冒险的精神去对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环境。如此,他也觉得自己勇敢了。由于他对人感兴趣,自卑的感觉便无从发生。他觉得当他用"快乐"这两个字去接待别人时,就不觉得惧怕别人了。在他没进大学之前,已由于自己不断的努力,有系统的运动和锻炼,将健康和精力恢复得很好了。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打狮子,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壮有力,为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为同伴高声喝彩
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自己的同伴以高声喝彩,做一个啦啦队员。
那些能干的啦啦队员总是大声赞美成功。在打橄榄球时,球员们成功冲入了新的十码线,他们就带动观众,大声鼓噪起来。然而,明智的啦啦队员应该在球队最落魄的时候还坚守岗位,例如在比赛即将结束而本球队的得分还是大鸭蛋的时候,他们仍然要兴致不减,跳蹦不误,给同伴送去宝贵的良性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