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求: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
7564700000009

第9章 幸福的音符来自于事业(4)

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

他记得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塌实?

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借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我们的生活目的不仅仅是赞美上帝和证明他创造的奇迹,更是要通过手和脑的工作——主要是脑——去消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我们的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你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可怕的不是事业失意,而是心灵失控

没有人喜欢失败,也没有人不害怕受到失败的打击。然而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

我们在工作时,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被他人误解,甚至被嘲笑,被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用幽默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胜利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时的失意并不代表最终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经受过失败,品尝过苦涩的失败之果。可能没有人统计过失败与成功、与胜利的比例关系。但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失败一定不少于成功和胜利。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理由,产生了许多关于失败认识论,或叫失败观。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匆匆往来的过客,自然地面对着;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一种耻辱,认为只要败了就一切都完了;有的人把失败看成是一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不管什么人都败不可免……那么,那些历经失败而最终走向成功的人们是怎样看待失败的呢?

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宏、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惟我内心平静常在。

松下电器的总经理山下俊彦在谈到失败时,曾这样说:“要使每个人在松下工作感到有意义,就必须让每个人都有艰难感。如果仅仅工作不出差错,平平安安无所事事,那就毫无意义。艰难的工作容易失败,但让人感到充实。我认为即使工作失败了,也不算白交学费。因为失败可以激发人们再去奋斗。”

一般人都不太知道,山下从1948年到1954年,曾经脱离松下公司到一个小灯泡厂工作。当时山下的顶头上司谷村博藏(其后当上了松下副经理、山下的同乡),也是脱离松下单干的,山下就是跟谷村去的。山下自己回忆说:“我当时是糊里糊涂进松下公司的。所以谷村一劝说,没有多考虑就辞掉了松下的工作。”“我是个怯弱的老实人!是极平常的职员。”然而谷村的公司没干上两三年就垮了,谷村回到松下。山下没回去,转到另外一个灯泡厂。对于怯弱的人来讲,一旦离开的地方,是不情愿再回去的。山下在那个小工厂里,从制造、销售到当经理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山下回顾说:“那里的生活是充实的。当时真想在那里干一辈子。”假如是这样,今天松下就没有山下经理了。在山下脱离松下的第六年,谷村希望山下回到松下与菲利浦联合企业。当时该公司正在开发电子设备产品,急需中层管理人才。

山下确实是个老实人,他几次回绝谷村的招聘。不过,他最终没能按自己的意志坚持下去,他被谷村说服了,重新回到了松下。

从此,山下变了,他从一个老实脆弱的人,变成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这是经受挫折与痛苦之后磨炼出来的。

谷村当时在与菲利浦公司联营的松下电子厂。山下被拉去后,曾当过电子管理部长、零件厂厂长。他把菲利浦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学到手,其后又出任西部电气常务。过了四年,他升任冷冻机事业部长。这中间他吃过许多苦,他后来回忆说:“西部电器、冷冻机事业部时代的经验,对我来讲实在珍贵。当时,几次陷入困境,硬着头皮埋头苦干,总算自己感到扬眉吐气了。那正是我三四十岁阶段,做了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对于当时所受的困苦,山下认为是锻炼。他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失败,这不算白交学费。他说:“困难并不是坏事,是对希望的挑战。工作中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培育人材,也会有发展。单纯追求利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困难的工作带来的好处是产生兴奋,刺激大伙更好地协同合作,而且也能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责任。”

山下之所以能如此讲,是与他三四十岁时所经历的曲折道路有关。如前所述,山下在当空调机事业部长时,吃过一次大败仗。那一年,山下的空调机事业部年产量从10万台增长到50万台。可是没想到遇上一个冷夏的气候,真是意外打击。对此惨状,山下非但没有叹气,反而亲自举办盛大宴会,激励职工重新大干。

中国明朝学者崔后渠曾有句名言:“得意澹然,失意泰然。”意思是说,在人生得意或某件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的时候,不要那么兴致勃勃,而要努力保持谨慎、冷静的态度;而在失意、落魄的时候,决不伤心气馁,乱了方寸。

当然,做到这样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山下却实践了这句名言。他说:“人在失败的时候,反而能产生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反省自己的错误,弄清楚问题的症结。与其说失败可怕,莫如说是在其相反的时候——顺境更危险。一旦被提拔、晋升,官架子就摆起来了,失败也就孕育其中了,从我的经验看,被提升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出现问题的。”

到1980年,松下已经变成资本达两兆日元的大企业。当时日本产业界销售额达2兆日元的只有3家,即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新日铁。而松下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突破了2兆日元指标。

可是,作为总经理的山下没有流露出自己的喜悦,而是说:“销售额超过2兆日元,也不能心安理得,销售额增加的同时,必须充实新内容,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正是从这一年起,山下开始整顿公司体制,着手进行从家用电器制造到电子综合产业的改革。

“从销售额上看,菲利浦是3.8兆日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5兆日元。不仅销售规模,就是在利润率上,我们的纯利润率是4%,而GE的6%远远高于我们。因此,松下的目标是要赶上GE!”

山下这样引导部下,不要陶醉于眼前的好成绩,要鼓起新的干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人背后议论说:“山下欲望太大了!”然而,人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会出现“陷阱”的危险,正是山下铭刻在心里的警告。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胜利和失败,乍看起来差异很大,一个趋向积极,产生欢乐和喜悦;一个趋向消极,诱生悲苦和忧愁。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一个人如果只能享受成功时的得意,不能忍受失败时的失意,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只能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弱者。

对于职场打拼一族来说,工作失意已经很不幸了,而失意所引起的健康隐患就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因此伴生出诸多心理、生理上的病症:其内在表现是焦虑、惶恐,不知所措。外在表现则是没有精神、心烦气躁、忧郁、自闭。

英国科研人员最近发现,人如果工作失意,容易导致中风发生。心理学家发现,若为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老板工作,不仅会带来精神上的不快,还容易影响身心健康。研究人员为28名关注自身健康的职员进行了数日血压测定,结果显示,那些认为上司不公或不讲道理的雇员,在与上司打交道时血压显着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