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2辑传染科)
7561100000004

第4章 基础理论(4)

第三节 肝脏的生理和解剖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与胆红素有较强亲和力的物质是:( )

A.白蛋白

B.血红蛋白

C.肌红蛋白

D.弹性蛋白

E.球蛋白

2.未结合葡萄糖醛酸的胆红素被称为:( )

A.旁路性胆红素

B.非酯型胆红素

C.酯型胆红素

D.间接反应胆红素

E.未结合型胆红素

3.在血液中非酯型胆红素与下述哪种物质结合而被运输:( )

A.Y蛋白

B.Z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脂蛋白

4.形成粪便颜色的主要物质是:( )

A.非酯型胆红素

B.酯型胆红素

C.粪胆素

D.粪胆原

E.胆绿素

5.引起肝前性黄疸的原因是:( )

A.胆红素生成增多

B.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障碍

C.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

D.肝外胆道梗阻

E.肠肝循环加速

6.下述选项不是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原因的是:( )

A.异型输血

B.蚕豆病

C.地中海贫血

D.胆道结石

E.新生儿溶血

7.溶血性黄疸时:( )

A.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阴性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粪中粪胆原减少

E.粪中粪胆素减少

8.下述检查结果,不符合肝细胞性黄疸特点的是:( )

A.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阴性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粪中粪胆原减少

E.粪中粪胆素减少

9.完全梗阻性黄疸可以出现:( )

A.胆红素定性试验双相反应阳性

B.血清非酯型胆红素增多

C.尿中出现胆红素

D.粪中粪胆原、粪胆素增多

E.尿中尿胆原增多

10.长期肝外胆道阻塞可以出现:( )

A.胆红素定性试验双相反应阳性

B.粪中粪胆素增加

C.尿中无胆红素

D.粪中粪胆原增加

E.尿中尿胆原增多

B型题

第11~13题

A.铅中毒B.异型输血

C.肝炎D.胆道结石

E.先天性肝细胞内Y蛋白缺乏

11.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 )

12.肝前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 )

13.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 )

第14~16题

A.血清非酯型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直接反应阳性

B.血清非酯型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C.血清酯型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直接反应阳性

D.血清酯型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E.血清酯型和非酯型胆红素均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双相反

应阳性

14.溶血性黄疸:( )

15.肝细胞性黄疸:( )

16.长期肝外胆道阻塞性:( )

C型题

第17~18题

A.血清非酯型胆红素增高

B.血清酯型胆红素增高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

17.肝细胞性黄疸:( )

18.重度阻塞性黄疸:( )

第19~21题

A.粪中粪胆原减少

B.尿中尿胆原增多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

19.肝细胞性黄疸出现:( )

20.溶血性黄疸出现:( )

21.长期梗阻性黄疸出现:( )

X型题

22.胆红素除了来源于血红蛋白外,还来源于:( )

A.衰老的红细胞

B.骨髓内未成熟的红细胞

C.肌红蛋白

D.细胞色素

E.过氧化氢酶

23.肝脏内与非酯型胆红素结合的载体蛋白有:( )

A.Y蛋白

B.Z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酯蛋白

24.引起肝前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 )

A.衰老红细胞的大量分解

B.较多血红蛋白未变成成熟的红细胞的成分就分解了

C.细胞色素分解生成的胆红素增多

D.肌红蛋白分解生成的胆红素增多

E.骨髓中新生红细胞在释放入血之前大量崩溃

25.肝细胞性黄疸临床生化测定表现为:( )

A.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胆红素定性试验直接反应阳性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粪中粪胆原减少

E.尿中尿胆原增多

26.长期梗阻性黄疸临床生化测定表现为:( )

A.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胆红素定性试验直接反应阳性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粪中粪胆原减少

E.尿中尿胆原减少

二、填空题

1.肝门包括____、____、____及____。

2.肝脏的血液供应____、 ____。

3.胆道系统由____开始集合成____,再汇合成____由肝门出肝,汇合成____,再与 汇合成____,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

4.肝脏主要生理功能包括____、____。

5.物质代谢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6.肝脏物质代谢包括____。

7.肝功能检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B 3.C 4.C 5.A 6.D 7.A8.B 9.C 10.A 11.B 12.A 13.D 14.B15.E 16.E 17.C 18.C 19.C 20.A 21.A22.CDE 23.AB 24.BE 25.ABCDE 26.ABCDE

填空题

1.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淋巴管和神经

2.1/4来自肝动脉、3/4来自门静脉

3.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

4.分泌功能、物质代谢作用

5.储存糖原、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的转化、蛋白质合成、脂肪运输、脂肪酸氧化、解毒功能

6.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7.胆红素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酶类代谢

第四节 传染病监测与法规

一、填空题

1.根据消毒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作用强弱,可将各种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分为____、____、 ____、 ____四种消毒方法。

2.消毒效果监测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染病可分为: ____、 ____、____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____、____,城市必须在____h内上报,农村必须在____小时内上报。乙类有____种,丙类有 ____种。

4.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____病人、炭疽中的____病人,予以____治疗。

二、19.简答题

1.何为传染病的潜伏期?

2.简述消毒的概念。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灭菌 高效 中效 低效

2.物理测试法 化学指示剂测试法 生物指示剂测试法 自然菌采样测定法 无菌检查法

3.甲类 乙类 丙类 鼠疫 霍乱 2 4 25 10

4.艾滋病 肺炭疽 隔离

简答题

1.传染病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达到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