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桑榆情
7552900000001

第1章 自序

道说人间酸甜苦辣情感往事。

黎明时分,我终于写完小说散文杂文集—桑榆情》(又名—红尘情话》)最后一句话,为它划上了句号。放下手中笔,心里不由得有些畅快和释然。为其高兴和欣慰“一分钟”之后,又总感觉有些缺憾的东西。沉思片刻,方觉得应该为本小说散文杂文集,写些开场白之类的话,也就是所说的—序言》吧。因为此文集是继我所写的小说散文集—情海轶事》后的又一姊妹篇文集,我不由得想起了曾为我的—情海轶事》故事集付出心血的老领导、老专家们:他们或在工作百忙之中;或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为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著的处女作品文集写序言作介绍。令我感动,我由衷地感谢老领导、老朋友们为我写作成书以后的呐喊助威。时下,在我的续集—桑榆情》完成之后,实在是不好意思,也是再不忍心惊扰这些为我付出人间真情,表示极大关爱的领导同志们。但鉴于想将本文集的一些主要情节,及写作构想等问题,告诉和介绍给读者朋友们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自作序,算是对本文集的成书和出版发行的意图有所交代吧。

—桑榆情》一书是从2001年我离开工作岗位以后,按照自己独创的纪年体方法,将所闻所见所想,以及发生在周边的人和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编辑成文。其中有不少文章是涉及我过去接触和历经过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文中还有不少是反映他们情感方面辛酸苦辣甘的往事。请读者阅览的时候,千万别拿名家文豪的写作模式去框对入座,我所编辑的“编”,只对序列有意义,却是与文章内容无关,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恳望读者见谅。

作者曾是一位“知识青年”。他所处于的社会环境和经历的人和事,都是与他命运相似,情感世界相通的一代人和他们所历经的事情。此文集中,仍留下不少反映“上山下乡”时期,知青们留下来的经历和辛酸苦辣甘等情感方面痕迹的故事。—游北山》、—有关昌马石窟往事忆思》、—天生桥那地方,我去过》及—下乡插队的同学,辛苦了》等散文或小说,写的都是知青时期,对自己记忆犹深、教育意义极大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在脑海里根深蒂固,总也抹不去,这些就是作者要向“老三届”及下乡插过队的朋友们,要倾诉“辛酸苦辣甘”方面的情话故事的缘由所在。

本文集中,作者饱含着对亲人们的深厚感情,谱写人间最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其中对生养和哺育他长大成才的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敢忘。尤其是母亲,那真是恩比天高,情比海深。在许多名人大家对母亲的舔犊之情歌颂的文章里,屡屡出现,这是对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肯定。本文集中,—关爱亲人的故事》、—母亲因病,再次住进医院》等就是反映“母爱”情感方面的文章。有位朋友曾说过,爱情使女人忘却岁月,长久地青春;使男人即使是“狼”也发力改变自己,“披上那温柔的羊皮”,只求爱人“让我靠近”,“相依相偎”。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作者也模仿大家手笔,以自己的特色,写出了反映爱情方面缠绵和催人泪下的文章。如—理解与体贴》、—我与爱情失之交臂》、—留住真情到永远》和—伊人啊,听我说》等,比比皆是,使你浏览后,仍百读不厌,由此浮想联翩……

本文集里,作者写了反映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时候的人和事。对一些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他们所思所想所为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描写和披露再现。

有了—情海轶事》文集的写作初始,现在写其姊妹篇—桑榆情》,自觉得轻松多了。但学海无垠,自己的文学功底较弱,对文字的研究,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研究不到家,只是随心所欲,全不顾文章的章法是否严谨,文气是否圆通,情节细节是否典型,形象是否丰满,等等。这双“粗糙”而又不安分的手,写作出来的文章,其结果,难免会有挂一漏万的问题产生。许多不到和缺憾的地方,还望文艺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同志们,指导批评;对有些需要商榷的观点和看法,望行家们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最后对此文集的出版和发行,得益于一些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包括我爱人吴月香女士和爱女王丹夫妇的全力援助,功不可没。在此一并,再次表示我向他们的最诚挚的谢意和深深地问好。

王培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