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为了缓解西宁市的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性,市政府在2009年全面启动了畅通工程,分近期、远期实施该工程,其中近期分3个阶段实施。畅通工程远期目标还以“十”字形发展轴线为骨架,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路网和建设时序,发展以城市高架为主、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今后,西宁市还将尽快建成西宁西过境高速公路,推动南凤凰山环绕城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有计划地加大对全市“断头路”、十字路口大转盘、公铁平交道口的改造力度,建设一批公交场站、调度枢纽、社会停车场等,努力达到“近期显着缓解、中远期基本解决”的目的;完善客运场站布局,修编完善《西宁市轻轨交通规划》,进行轻轨空间整体布局并预留停车场用地,远期形成以轻轨交通为主、公交车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客运综合交通体系;科学规划城市路网,近期构建微循环路网、小循环(内环)路网以及一、二环路网和“十”字形三环路网,近、中期修建城市高架路,中、远期构建高速立交桥,远期构建外环路网,推行轨道交通建设,最终达到通畅、安全、公平、绿色综合交通体系的目的。西宁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步方案由3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在主城核心区形成“井”字形构架方案,主城区全线网长约65km,共设58座车站,其中换乘站3座。
4.9徐州
4.9.1徐州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2011年6月29日-30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徐州市主持召开《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评估会并进行实地勘察;2011年9月6日下午,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主持召开会议,调度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有关准备工作方案,为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依据。
4.9.2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徐州市城市概况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南岸,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总面积11258km2,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市市区面积3037.3km2。市辖区人口305.38万,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徐州都市圈的核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地方立法权。
2011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0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43%,首次迈进全国“双三”城市行列;规模工业增加值1750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亿元,增长18%左右。
2.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徐州城市规划区(即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km2。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6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了“米”字形高速公路网、“丁”字形高速铁路网以及以快速干道、轨道交通为支撑的城市道路网,为城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城市总体规划还在科学研究、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湖、四区、五山、八水”的生态总格局以及“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南北交融的文化氛围、高品质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徐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立足主城区,面向都市区。第一层次以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约300km2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为规划重点;第二层次为都市区和市域范围。规划立足近期(2020年),面向远景(2050年)。徐州城市发展存在两条主轴线,分别是东西向(老城-坝山方向)和东南向(老城-徐州新区方向),规划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分别对应两条主轴线。“十一五”期末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启动时期,分期建设规划以2012年为起点。本次轨道网线重点规划范围为城市主城区约300km2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约85km2的建设用地范围。其他规划范围为:①老城核心区:以二环路、京沪铁路、湖北路、西三环路包围的范围作为徐州老城核心区,面积约22km2;②徐州新区核心区:以104国道以北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作为徐州新区的核心区域,包含了新区的行政、商务中心以及主要居住区,面积约18km2。③都市发展区: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6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10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未来徐州轨道交通网络共有4条线组成,线网全长约100.7km,共设77座车站,其中换乘站6座。其中1号线、2号线、4号线将成三角交叉状,分别串起主城区、新城区和高铁站区。规划范围将立足主城区,面向都市区,第一层次以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约300km2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为规划重点;第二层次为都市区和市域范围。规划年限立足近期2020年,面向远景规划期为2050年。
4.9.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4条,包括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
1.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2012-2016年)
1号线是徐州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路,线路起点位于城市西部的杏山子工业园,沿淮海路经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穿越坝山片区中心和高速铁路站,向东到达城东片区北部,终点站位于城东的安然片区,形成主城区东西向主轴线。连接老城3个商业中心(彭城广场、人民广场、淮海广场)和2个铁路枢纽(徐州火车站、高铁客运东站)及1个片区中心(坝山片区中心)和沿线重要地区(医疗,教育等);在1号线西端设置一处停车场,在1号线高速铁路车站东侧适当延伸线路设置一处车辆段,并利用既有地方铁路支线与国铁系统沟通。
1号线全长31.9km,地下线12.8km,高架线约19.1km,地下线比例约为32%。1号线预计2012年开建,2016年建成。
2.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2016-2020年)
2号线建设区间从霸王山南侧到新城区东,将连接2个市级中心(老城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3个公路客运枢纽(客运北站、客运南站、新区客运站)以及市场群、医疗、体育、展览公共服务设施、区政府。城市“双心”组团将形成直达轨道联系,促进新区发展;主城区形成“十”字形骨架轨道线网,发挥线网的整体效益;带动沿线土地开发,特别是引导新区开发,促进老城区改造,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2号线全长27.3km,地下段10.1km,高架段17.2km。
3.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2021-2050年)
3号线是主城区南北向的辅助线路,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沿下淀路经徐州火车站后,顺复兴南路到达淮塔东路,然后沿解放南路,北京路到达铜山新区南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新区的二堡附近。3号线位于老城区部分路段大致与京沪铁路平行,地面铁路线路情况复杂,用地开发较早,因此考虑采用地下线,两端线路采用高架线。3号线全长18km,其中地下线6.3km,高架线11.7km。
4.徐州轨道交通4号线(2021-2050年)
4号线为城东南北向的辅助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与3号线起点同站台换乘,经坝城北路向南,穿过坝山片区和徐州新区的核心区后向西,沿城市主干路到达铜山新区的西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宾馆附近。4号线大部分位于城市外围组团内,因此,考虑徐州新区内的部分路段采用地下线,其余部分为高架线,4号线全长24.3km,其中地下线3.5km,高架线20.8km。
4.9.4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2009年6月4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穿越京沪高铁预留通道工程全面启动。根据施工方案,通道建筑面积14162m2,土建预算9000余万元。规划中的轨道1号线是徐州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路,线路起点位于城西杏山子工业园,沿淮海路经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穿越坝山片区中心和高速铁路站,向东到达城东片区北部,终点站位于城东的安然片区。根据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1.9km,地下线12.8km,高架线约19.1km。线路穿越老城区部分为地下线,东部的线路规划为高架桥,在穿越高速铁路站的一段设置为地下线。穿越高速铁路后,考虑轨道线路与国家铁路系统的联络,高速铁路到小山站一段设置地面段,该路段可以利用既有铁路线路,也可以与之平行;其余部分为高架线路。
地铁车站设置在高速站站房南侧,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同时预留远期线路延伸及车辆出入段接轨条件进行建设,实现与高速铁路的“零换乘”。初步设定预留通道下层宽20m,上层宽32m,高13.3m,长171m。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杏山子工业园,经老徐萧公路、三环西路、淮海路、经徐州火车站、三环东路、翠屏山街道等地至终点高速铁路站,全长总计约24km。全线将停靠杏山子工业园站、淮西客运站站、西安北路站、古彭广场站、徐州火车站站、绿苑小区、高速铁路站等。此外,沿途还将修建一座停车场与一处车辆段。
4.9.5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09年徐州轨道线网建设规划已经启动,预计25年内获得国家批复。虽然徐州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刚处于线网规划阶段,将来还要通过建设规划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方才进入实施阶段,但其对徐州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城轨交通,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城轨时代”开始呼啸着驶向徐州。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保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各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同步开展道路交通系统的研究,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反馈。
2011年6月29日-30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徐州市主持召开《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评估会并进行实地勘察,为近期轨道交通建设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