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总面积8177km2,市区面积3257km2。济南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201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06.64万人,年人口增长率4.22‰。常住人口688.51万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045.23元,增长13.0%。
2011年济南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8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8.9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9.46亿元,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387.4亿元和325.4亿元,分别增长7.96%和22.3%。全部税收653.5亿元(含海关代征、出口退税共计50.4亿元),增长23.8%;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4.8%,提高1.3个百分点。
2.济南城市总体规划
济南市的城市发展目标为按照“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总要求,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提升省会形象,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
在城市布局上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加快市域产业布局调整,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周围县(市)转移,带动县(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的总体战略,形成主城区产业聚集区和东部济青、西部济郑、黄河北济盐三条产业聚集带。济南都市圈将着力构建济南向周边辐射的城际轨道交通主骨架,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周边各市、覆盖主要县市的1183km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届时,不仅区域内3462万居民出行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零换乘”,而且省会济南至周边主要城市也只需半小时、区域各城市间直达仅需1小时。“半小时交通圈”将改变“工作圈”与“生活圈”,济南都市圈居民将由此变成真正的“同城人”。
3.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由于市政府尚未审议批准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前,线路规划处于保密阶段,不能对外公布。
4.5.3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进展
2009年6月20日,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济南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签订了《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技术咨询合同》,开展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研究、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
目前,《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研究报告》和《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履行审议批准程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其配套规划和专题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
4.5.4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
2009年2月6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济政办字〔2009〕5号)颁布,张建国市长任组长,王良常务副市长、陈先运副市长和邹世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交通局、市政公用局、金融办和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8月31日,王良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会议,宣布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济南市轨道办)正式组建成立。济南市轨道办全面负责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内设综合、规划、建设和拆迁4个组,暂定工作人员15人。
2009年9月7日,从市发改委、建委、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市政公用局、园林局和城建投融资管理中心等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全部到市轨道办报到,办公地点暂时设在济南市经二路193号。
4.5.5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09年2月6日,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2009年6月20日,济南市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签订了《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技术咨询合同》,标志着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09年8月31日,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组建成立。
2010年1月,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启动。
2010年7月16日,济南市政府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进一步在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合作。
2010年7月,《济南市核心都市区远景规划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召开,该研究成果为城市远景发展、服务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10年12月,《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研究报告》和《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2011年1月18日,济南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了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规划、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等配套规划的技术咨询合同,正式启动轨道交通配套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1年1月25日,济南市轨道办和规划局组织召开《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评审会暨市城规委专家委员会审查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1年2月21-23日,济南市轨道办组织召开《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招标开标评标会,经过评标委员会的专家评议、打分,最终确定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中标人。
2011年3月,济南市轨道办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签订了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的技术咨询合同,正式启动轨道交通配套报告的编制工作。
2011年8月3日,《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咨询会召开。
2011年8月14日,《济南市轨道沿线用地控制性规划》专家咨询会召开。
2011年9月17日,《济南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济南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召开。
4.6太原
4.6.1太原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获国家环保部批复。
4.6.2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太原市城市概况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市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中国22个特大城市之一,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双向支撑作用。全市总面积6959km,其中市区面积1460km,现辖6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3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市(古交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0.16万人,2011年,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0.12亿元,同比增长9.9%,2011年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93.3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7亿元,同比增长26.2%。
2.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承东启西的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现状空间结构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和模式,构筑“三横三纵”的城市轴线网络。三条南北向纵轴为城市拓展轴,分布于汾河两岸,联系主城和新城,并向外延伸至清徐、阳曲等市区外围组团,引导老城服务职能的疏解和产业职能的外迁,推动新城和外围组团的建设。三条东西向横轴为城市联系轴,旨在优化汾河两岸的联系,加强城区内部的整合,组织各级城市中心,塑造有序的城市景观,实现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通过都市区资源整合,推进太原城镇一体化,构建山西省发展的核心空间,提升太原区域核心竞争力,带动省域经济发展。
3.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兼顾引导、促进城市发展的功能和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双重功能,结合太原市中心城区和都市圈的规划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市区线和市域线组成。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方案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为233.6km,总体呈现棋盘放射状布局。其中5条市区线,总长157.9km,2条市域线,总长75.7km。全网共设车站150座,换乘车站21座。设计日运送旅客400~500万人次。可以满足2030年以后太原市500~600万城市人口的规模需求,届时,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将占到公交出行比例50%以上。最高速度推荐80~100km/h,平均速度35~45km/h,部分线路郊区部分在50km/h以上。
建设将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规划建设地铁1号线、2号线的一期工程,形成“力”字形的基本骨架,覆盖城市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客流走廊,支持城市向南发展,引导并促进新区的开发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同时带动太原南站和武宿市级中心的发展。建设时间为2012-2018年,通车里程为49.2km。
第二阶段建设为2018-2020年,是建设发展阶段,在中心城区内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骨干网络,规划建设3号线、4号线和2号线二期工程,共同形成中心城区的骨干轨道交通网络,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内的主要客流走廊。通车里程为116.2km。
第三阶段为2021-2030年,在第二阶段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的基础上,先后建成5号线、1号线二期工程、6号线和7号线,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通车里程为233.6km。
4.6.3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太原市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7条线路,线路总长为233.6km,其中5条市区线,总长157.9km,2条市域线,总长75.7km。
1.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
1号线为一条东西向跨越汾河,联系了迎泽和武宿两个市级中心以及太原站和太原南站两个铁路交通枢纽的骨干线路,其覆盖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联系主城区汾河两岸,同时跨越同蒲铁路,联系铁路东西两侧片区,该线路快速联系了主城和新城两个组团,同时联系了迎泽、武宿两个市级中心,连接了太原站和太原南站这两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汽车客运西站、太原客运站和太原南站(北营)客运站3个公路客运枢纽,加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铁路、公路对外交通枢纽的一体化衔接。
途径道路迎泽大街、朝阳街、太行路、马练营路。线路长32.0km,共设26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换乘站6座。
2.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为一条南北向穿越主城组团,联系主城和新城组团的骨干线路,覆盖中心城区南北向的主要客流走廊,联系了主城和新城两个组团同时快速联系了迎泽、长风两个市级中心和龙城、小店南两个市级副中心。
2号线途经道路新兰路、恒山路、解放路、长治路、人民路,与太原客运北站、太原客运南站相衔接,实现公路对外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线路长37.6km,共设31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5座。
3.太原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为一条东西向骨干线,主要加强了主城区南部汾河两岸各片区的联系,线路途经道路南内环西街、长风街,与太原西站(义井站)、太原客运西站衔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公路对外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衔接。
线路长22.5km,共设20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6座。
4.太原轨道交通4号线
4号线为一条南北向穿越汾河西侧片区,东西向跨越汾河,联系汾河两岸片区的骨干线路,线路途经汾西路、和平路、市府北街、新晋祠路、龙城大街,南北向联系汾河西岸各片区,东西向联系汾河两岸各片区,加强了汾河西岸各片区与长风片区、龙城市级副中心的联系。
线路长32km,共设27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