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55

第55章 老年教育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1)

“和谐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将“和谐”理念贯穿其间并体现出来的文化。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全国教育体系的“和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谐文化”的灿烂角落和特别形态,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功能突出。深刻揭示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内涵,准确把握其特征、明确其功能,对于提高人们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老年大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启示人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学的创新发展中,需要把“教育文化论”建构起来。

第一节老年教育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

内涵和价值

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老年学校教育,而老年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老年大学。因而老年大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大学学校建设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的方向。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老年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老年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在老年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科学地界定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深刻地揭示其丰富内涵,是正确地把握其鲜明特点,科学认识和有力推进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导。

(一)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和内涵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是新事物,正在被积极探索。为了明确探索方向,需要对这一特殊文化形态作出界定并揭示其内涵。

1.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以老年大学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全体人员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外来优秀文化为因素,以人文内涵为主要内容,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老年大学全体人员共同继承、创造和发展的一切物质成果、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称。和谐校园文化作为老年大学的软实力,很大程度表现为全体人员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凝聚力,是老年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老年大学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就“老年大学文化”而言,除了给出一个界定以外,还要细致地研究它的历史和现实的内涵。对“老年大学文化”的构成还是一分为三为好:第一是物质文化,即物质形态的、作为老年大学存在与发展之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的文化。校舍和教学设施、建筑、器物、校园环境均是一定思想外化的结果,是物质化了的思想、观念、理念。比如,老年大学校舍必须设电梯、必须把走廊搞宽、必须有类似服务残障人那样的设施,看起来是“物”,实际上是“人文关怀”理念的外化或物化。第二是制度文化,即老年大学的编制结构和所建立的各种规范、制度、守则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老年大学需要怎样的编制结构,它同样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第三是精神文化,它是老年大学全部思想、理念、见解、作风的总和。精神文化中有两大要素:一是科学观,崇尚科学,讲究实事求是,重视全面创新;二是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自由、自觉、自主,关怀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弘扬人的生命价值。老年大学文化的根本正是这样的以科学为基础的人本价值观。

(二)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

人类文化总是多元的,每一元又是各具特点的。我们需要认识和把握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

1.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文化特征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多样性、多层次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形态。在老年大学校园这一块文化沃土上,生长和承载着多种文化形态。从内容来看,老年大学校园生长和承载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文化形态;从品位来看,老年大学校园生长和承载着雅文化和俗文化;从对社会作用来看,老年大学校园生长和承载着先进文化、中性文化和保守文化,等等。校园内存在的各种文化形态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互相融合、互相竞争,形成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文化生态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体现着包容、大气的特质;同时,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先进性文化系统,也呈现出朝气蓬勃、团结和谐、创新求进的特质。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契合体。校园文化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精神品质和个性风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有着独特的民族气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也积淀了某些消极因素,如宗法专制、轻视科学、封闭保守、排斥民主,等等。和谐校园文化是在剔除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落后保守的内容,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在结合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生,所以,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校园文化也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文化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校园文化只有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并贯穿其中,坚持改革创新才有生存力和发展力。校园文化是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产物,并不是说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和孤立反映,而是它们的相互融合。所以,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呈现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性、与时俱进性和独特、丰厚的民族性的特征,体现着根深叶茂、富有活力和永不衰竭发展力的优质本性。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体。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不仅是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也是在不断批判、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创造出自己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过积极贡献。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沟通和竞争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冲突与碰撞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世界文明发展史表明,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之间的竞争并非都会导致“你死我活”,也会是共生共荣;冲突并非都会导致“一方吃掉一方”,也会有共处共达,其关键之点就在于自身的吸纳能力、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和谐校园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的直接对话中,以开阔的视野、自信的心态,吸纳其优长,兼集其精义,使自己既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的沃土,又符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获取了新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总之,在校园文化这一机体中,既内含着浓浓的本土气息,又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特质。

2.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特征

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老年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反映到老年大学文化中来就是以老年人为本,以老年学员为本,这就决定了老年人在老年大学中的主体位置。这个主体性的特征是同国民教育相区别的。从教育目的看,老年大学以老年人个人为本位,为每个老年学员的人生完善与幸福服务。国民教育则以社会为本位,强调为社会培养建设者、接班人。就教育过程来看,国民教育服从于国家的统一计划和安排;而老年教育强调以学员为主体、为中心,以他们的需求来安排,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置、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要认真听取学员意见,都要从学员这个主体原有的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来作出计划和安排。而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也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老年教育同其他各类教育相互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是以德为先的方向性特征。德育包含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它是老年大学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动力,始终应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原则,各类老年大学都特别注重这一点。不要认为老年人有政治、经验方面的优势,有一定思想基础和政治觉悟,但他们离退休之后,回到自己狭小的天地,看文件、参加活动少了,接触面小了,信息相对闭塞,认识也会逐步滞后,以致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特别是面对当今大变革的时代,对很多新事物不理解、看不惯,或留恋过去,或怀疑现在,或失信未来。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遵法守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帮助老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三是以乐为上的人文性特征。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能使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在哲学范畴里,“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心理、生理和谐的重要指标。对老年人来说,快乐是他们上老年大学的基本追求。老年大学学员来学习含着一个潜在的最重要的内驱力,这就是兴趣和爱好,有了兴趣和爱好,乐就在其中了;快乐地学习,学习里又充满快乐。总之,把学习当做快乐这种高尚的文化境界只有老年大学里才有,是老年大学所特有的,其他应试教育的学校是很难达到的。为了实现这种境界,作为办学主体的老年大学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快乐的校园文化,在“教、学、乐、为”的诸环节中,着力凸显快乐:或寓乐于教中,实行快乐的教学法;或寓乐于展示中,通过展示风采和成果带来收获之乐;或寓乐于演出中,充分抒发学员情怀以获得舞台之乐;或寓乐于“所为”之中,在为他人服务中获得奉献之乐。

四是以勤为径的创新性特征。老年教育作为一项年轻的社会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也不能照搬其他教育的模式,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就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要靠人,靠从事老年教育的工作者,也靠参与学习的学员。20多年来,老年大学的工作者、学习者以勤为径,把勤奋务实的精神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发扬勤奋务实精神作为基本抓手和重要途径,不断开拓和创新了老年大学的局面。古人说:“夫民劳者思,思则善心生。”(《国语·鲁语》)说的是勤劳者则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则好的思想、好的办法就会产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人们,他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工作、勤于调研,从而在办学理念、教育原则、办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使老年大学这个新型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