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高中.上册
7542500000031

第31章 动手创造新奇迹

(一)训练意图

1.使学生了解创造实践能力的特征。

2.教会学生提高创造实践能力的技巧,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实践能力。

(二)训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创造力产生和实现的唯一途径。

2.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动机和热情。

3.教会学生写发明日志,以明确发明的过程和状态,坚持创造实践活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

2.难点如何激发创造实践能力的动机,并灵活运用提高创造实践能力的技术。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激发、引导学生发明创造的热情,通过测验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目前创造实践能力的水平,激发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高创造能力的动机。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列举高中生发明创造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创造实践的兴趣和关注。同辈中创造发明的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效仿的动机。在阅读完案例以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自己曾经的小发明、小创造的经历等,唤起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热情。

(2)“测一测”环节,通过创造实践能力的自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创造实践能力有初步的认识。在本环节中,教师了解全班同学的创造实践能力的分布情况,鼓励处于中低水平的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支持处于高水平的学生参加发明比赛之类的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使学生了解实践能力的特征,以及实践对于创造的意义。使学生正确看待实践与创造的关系,认识到实践是创造力产生和实现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创造。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动机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利用训练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实践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实践中,在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2)灵活运用“发明”日志。

(3)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实际动手操作。记发明日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晰现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解决的办法,并督促自己行动起来。

2.操作程序

(1)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地按照策略训练步骤进行训练;也可以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些策略重点培养训练。

(2)“策略训练”部分运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组间比赛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感受。

(3)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和提升。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有所思有所想,总结自己在训练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能对今后的创造实践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创造实践能力有更深入地了解。

(2)“想一想”环节,甄选了一些名言警句,以提升本课的主题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一)“激发实践动机”策略教学建议

1.用3~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实践动机(由实践兴趣、实践的成就动机和实践压力构成),由此引导小组讨论:自己的实践动机主要来自哪里,这对自己的行动有什么影响,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2.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建议4~6人一组),在小组内每个人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平时很乐意做什么事情或者活动?(感兴趣的事情)

(2)我期待我参加的实践活动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写完以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再请两到三名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答案。

3.准备材料,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鸡蛋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一个鸡蛋从5米的高处自由落下一般都会破碎,而我们的游戏就是要求小组在得到必需的胶条、剪刀后,再在塑料袋、两根竹筷、一张A4纸、两根皮筋间任选三样对鸡蛋处理后,使之落下“毫发不损”。在活动中,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想象力。

(2)游戏结束以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组成功或失败在哪里?活动中,小组成员想到了哪些方法,其他组的方式方法好在哪里?

(3)老师总结:合作创造,在实践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二)“实际操作动起手”策略教学建议

很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具体创新步骤中完成的。因此,与其过度追求完美计划,不如鼓励学生先动手操作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策略中,首先给学生学习游泳、瞎子打猎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1)以组间比赛的方式,完成建“塔”任务,并取好“塔”名。

(2)然后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分享:

我们的“塔”名叫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我们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个“塔”呢?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

过去,自己有做过什么东西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吗?

同学分享结束后,教师就上述活动及同学们的体验作一个总结: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写发明日记”策略教学建议

到高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基本成熟,辩证思想迅速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大有提高,思维更加敏捷,独创性明显发展。这个阶段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数量多,水平高。但这一阶段高中生的意志等品质还处于发展阶段,创造发明的热情、动机和过程都容易发生动摇,因此本策略旨在教会学生用写发明日记的方式来训练创造实践能力,坚持创造实践活动。

(1)向学生介绍发明日记的作用和用法。

(2)布置任务:以组为单位,每组确定创造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完成一次实践活动,并用发明日志格式来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

(3)验收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发明日记。

(4)

教师总结。

1.本课程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本课讲的是实践能力,“实践”本身带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收集和学习创造实践能力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起手来直接投入到实践中。在做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本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在“策略训练”环节,针对不同的目的设计活动,比如鸡蛋游戏、搭“塔”游戏、写日记等,要求上课老师要对这些活动有所了解,课前准备相应的材料,并且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3.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一)参考资料

伽利略的两个铁球的故事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从高处落下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肯定是大铁球先着地,因为大铁球更重一些。1700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更没有人拿着两个球去求证。而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他亲自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来到比萨斜塔上动手作现场实验。正是伽利略亲手实践,才让全世界的人都幡然醒悟两个铁球是同时着地的。

一个爱发明的农村中学生

中考之后的那个夏天,练伟庆从邻居屋边经过时,被空调排出的冷凝水淋了一身。通过一周的观察,练伟庆发现,一台2匹的空调,平均每小时产生的冷凝水可达3升,夏、冬季如果按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分别为7小时和4小时计算,每天产生的冷凝水将分别为21升和12升。

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全流域城市居民日均生活用水也不过157升。“如果每天从空调中‘抠’出10升至20升水,相当于一天省了6%至13%的用水量。”练伟庆说。环保部门曾对空调冷凝水做过化验,pH值为6至7,可以直接使用。

那如何对空调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呢?晚上,躺在床上,练伟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见自己把冷凝水引入室内……“如果能把空调制冷产生的冷凝水进行雾化加湿,不就行了吗?”一天,练伟庆豁然开朗。不久,练伟庆在电视里看到省里将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很渴望参加,但不知道怎样报名。于是,他写信向市科技局询问。很快,市科协普及部副部长肖明珍回复了,鼓励他积极参赛。肖明珍说:“光有发明思路还不行,还得有实物。”当年12月,练伟庆的“空调冷凝水室内循环加湿器”进入制作阶段。为不影响室友,每天凌晨,他悄悄起床,到宿舍走道上制作,“把旧羽绒服垫在地上,然后坐上去;夜里没灯,我就把两条毛巾连接起来当绳子,把手电筒捆在额头上。”“手冻得实在不行了,就用烙铁烤烤。那个冬天,我的手上满是冻疮;脚冻麻了,怕跺脚影响别人,就到宿舍泡一会,有时碰上没热水那就倒霉了。”一次,练伟庆正制作得入迷时,被值班老师发现了。练伟庆搞发明的事在学校传开了。

一次,他去教师办公室,听到一位教师在议论他。“那么多城里好学校的学生,他怎么比得上人家,在我们这样的学校,他能弄出什么名堂啊……”练伟庆说,最初几天,他一直闷闷不乐,“我在想,自己是否应该放弃?后来,想起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一句话,证明一件事的对与错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完它。”2006年,练伟庆携“空调冷凝水室内循环加湿器”代表泰州市参加省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摘自:2008年8月6日的泰州晚报《一个爱发明的农村中学生》)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朱勇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版

陈吉明着:《创造力开发与实践》[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04年版,安徽教育出版社,]M[《创造力发展心理学》张文新,谷传华着:

黄志红,梁爽着:《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芮仁杰着:《创造教育与高级思维能力培养》[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版

(二)问题思考

1.如何在课堂上有针对性、有效果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

2.现在的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何引导学生在不耽搁学习进度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实践活动?

3.如何在实际中指导学生完成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