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120

第120章 针灸学入门(13)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第八节针灸治疗急症

一、晕厥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属于中医“厥证”“脱证”的范围。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本病常因精神刺激、惊恐、体位变动而诱发。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辨证分型】

始则自觉头晕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吐,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短时尚能逐渐苏醒。

1.虚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

2.实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针刺治疗】

治则:苏厥醒神。

处方: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随证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俱灸;实证配合谷、太冲。

操作:毫针刺,虚证补,实证泻;虚证可灸。

【附注】

(1)针灸对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的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者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

(2)对晕厥须详细检查,明确原因,以便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二、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称的“壮热”“实热”“日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此处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辨证分型】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体温在39℃以上,初起伴有恶风寒等外感证候。

1.风热表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2.肺热证伴有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等症。

3.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

4.热入营血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

【针刺治疗】

治则:清泻风热。

处方: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随证配穴:风热配鱼际、外关,肺热配少商、尺泽,气分热盛配内庭、厉兑,热入营血配中冲、内关。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大椎、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三、抽搐

抽搐是指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引起抽搐的原因很多,临床根据有无发热分为发热性抽搐和无热性抽搐两类。

本证常见于小儿惊厥、破伤风、癫、颅脑外伤和癔症等。

【辨证分型】

本证以四肢抽搐为特征,或兼见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严重者伴有昏迷。

1.热极生风多兼表证,起病急骤,有汗或无开,头痛神昏。

2.痰热化风多见壮热烦躁,昏迷痉厥,喉间痰鸣,牙关紧闭。

3.血虚生风多无发热,伴有手足搐搦,露睛,纳呆,脉细无力。

【针刺治疗】

治则:息风定惊。

处方: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随证配穴:发热配大椎、曲池,神昏配十宣、涌泉,痰盛配内关、丰隆,血虚配血海、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四、急痛

急痛泛指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针刺可治疗各种痛证,其止痛效果已被前人长期实践与现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刺镇痛原理被逐渐揭示,针刺治疗痛证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是压榨性或窒息性,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直至无名指和小指。疼痛一般持续1~5分钟,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而诱发。

【针刺治疗】

治则: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处方: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随证配穴: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阳气欲脱配水沟、百会。

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背俞穴向脊柱斜刺;余穴以“气至病所”手法使针感上传至前胸。

(二)胆绞痛

胆绞痛常见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和胆道蛔虫病。

急性胆囊炎系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病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或摸到肿大的胆囊。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决定于结石的部位、动态和并发症,主要为胆绞痛,其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胆绞痛发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胆囊炎、胆结石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

【针刺治疗】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处方: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随证配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黄疸配至阳,发热配曲池、大椎。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三)肾绞痛

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病,结石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其临床表现为绞痛突然发生,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阴囊及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肾区可有叩击痛。

【针刺治疗】

治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处方: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随证配穴: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附:其他

随着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在减肥、戒烟、美容、延缓衰老等方面的运用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针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目前,国内在减肥、戒烟、美容、延缓衰老等方面运用较多,兹将常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减肥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即称为肥胖症。肥胖症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为主。

轻度肥胖常无明显症状,重度肥胖多有疲乏无力,动则气促少行动迟缓;或脘痞痰多,倦怠恶热;或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怕冷,甚至面浮肢肿等。

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针灸治疗】

(1)针刺法治则:祛湿化痰,通经活络。

处方: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针后按摩,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法

选穴:胃内分泌三焦缘中

方法: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个疗程。

2.戒烟针刺戒烟是应用针刺消除因长期吸含有尼古丁的烟叶制品,当中断吸烟后所出现的全身软弱无力、烦躁不安、呵欠连作、口舌无味,甚至心情不畅、胸闷、焦虑、感觉迟钝等一系列瘾癖症状。

吸烟对人体的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它是癌症、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烟草中含的有害物质,长期吸入会导致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脏腑经络气血失调。针刺相应经穴,可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协调阴阳,从而消除吸烟所引起的瘾癖。

【针灸治疗】

(1)针刺法

治则:安神除烦,调和阴阳。

处方:百会神门戒烟穴(位于列缺与阳溪之间)

随证配穴:咽部不适配颊车、三阴交,烦躁配泻涌泉,肺气损伤配肺俞,欲眠配劳宫。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或2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

选穴:肺口交感神门

方法: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耳交替应用;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