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117

第117章 针灸学入门(10)

2.虚证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启闭。

处方:肾俞脾俞三焦俞关元

随证配穴:肾阳不足配复溜,中气虚陷配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用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刺治疗癃闭有一定疗效,膀胱过度充盈时,下腹部穴位斜刺或横刺。

(2)如属机械性梗阻或神经损伤引起者,须明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二十一、遗精

遗精是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的名“梦遗”;无梦而遗精的,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为“滑精”。

梦遗多因相火妄动,其证属实;滑精多为肾虚,精关不固,其证属虚。一般成年未婚男子,偶尔遗精属生理现象,不能作病态。

现代医学认为,遗精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属非器质性病变,而由大脑皮质功能或脊髓性功能中枢紊乱所致。

【辨证分型】

相火妄动,心肾不交、火扰精室,症见梦中遗精,心中烦热,夜寐不宁,头晕目眩,体疲乏力,心悸怔忡,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若肾精亏损,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症见梦遗频作,甚至滑精,精神萎靡,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耳鸣健忘,失眠盗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若湿热下注,精室被扰,症见遗精频作,小便热赤浑浊,或溺涩不爽,口苦口干,心烦少寐,大便溏而后重,腹脘痞闷,苔黄腻,脉濡数。

【针刺治疗】

治则:滋肾固涩,交通心肾。

处方:关元志室三阴交

随证配穴:心肾不交配心俞、神门,肾气不足甚或滑精者配肾俞、太溪,湿热配阴陵泉。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第五节针灸治疗妇儿科常见病证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呈现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腔流血。如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去平衡,则导致其功能异常而产生月经不调。

【辨证分型】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虚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黏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黏稠,伴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者,为实热证。

2.月经后期月经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者,为寒实证;经期延后,月经色淡红而质稀,量少,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舌淡苔白,脉沉紧者,为虚寒证。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作胀,少腹胀痛,时常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者,为气滞;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者,为肾虚证。

【针刺治疗】

1.月经先期

治则:清热调经。

处方:关元血海

随证配穴:实热配太冲,虚热配三阴交、太溪,气虚配足三里、脾俞、气海,心烦配神门,月经过多配隐白。

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气虚者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月经后期

治则: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处方:气海三阴交

随证配穴:小腹冷痛配灸关元、归来,少腹胀痛、经血有块配血海,气郁者配太冲。

操作:毫针刺,寒证、虚证用针加灸,气滞者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则:调补肝肾。

处方:关元三阴交肝俞

随证配穴:胸胁胀痛配支沟、阳陵泉,腰骶疼痛配次,肝郁气滞配太冲。

操作:毫针刺,虚证用补法,气郁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对月经不调有一定效果,一般多在经前5~7日开始针治,连续5~7次,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

(2)注意经期卫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二、痛经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甚或恶心呕吐等,称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

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后者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或子宫颈狭窄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前倾或后倾等。痛经常与精神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辨证分型】

发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为主症,可根据发病原因、痛势、腹诊等以辨别虚实。

1.实证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较剧,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脉沉涩,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连两胁,胸闷泛恶,脉弦,为气滞。

2.虚证腹痛多在经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少,伴有腰酸肢倦,纳食减少,头晕心悸,舌淡,脉弦细等。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散寒逐瘀,通经止痛。

处方:中极次地机

随证配穴:寒痛配归来艾灸,气滞配太冲,腹胀配天枢。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寒邪甚者可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虚证

治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处方: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配穴:肾气虚配肾俞、太溪。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温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痛经有很好的作用,但痛经原因较多,必要时做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2)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三、经闭

发育正常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不见月经来潮,或已形成月经周期,但又连续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闭”。

现代医学将前者称原发性经闭,后者称继发性经闭。至于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以后的停经则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经闭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月经有赖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功能的协调,如果这些环节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经闭。其他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或某些精神因素、寒冷、消耗性疾病、放射线等也能引起经闭。

【辨证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本病可分为血枯经闭和血滞经闭两类。

1.血枯经闭月经超龄未至或先见经期错后,经量逐渐减少,终至经闭。若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弦细,为肝肾不足;若兼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缓,为气血虚弱。

2.血滞经闭经闭不行,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为气滞血瘀。若经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温暖,苔白,脉沉迟,为寒凝血滞。

【针刺治疗】

1.血枯经闭

治则:养血调经。

处方: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随证配穴:潮热盗汗配太溪,心悸配内关,纳呆配中脘。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血滞经闭

治则:疏肝理气,温经散寒,健脾化湿。

处方:中极太冲三阴交合谷

随证配穴:胸胁胀满配内关,小腹胀满配归来。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四、胎位不正

正常胎位中,绝大多数为枕前位。如果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呈枕后位、臀位、横位等,称胎位不正,常见于经产妇或腹壁松弛的孕妇。

【针刺治疗】

艾灸法

选穴:至阴

方法:嘱孕妇放松腰带仰卧床上,或坐在靠背椅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每日1次或2次,灸至胎位正常。若灸数次无效,当查明原因,转科处理。

【附注】

导致胎位不正的原因甚多,如盆腔狭窄、其他畸形等不属针灸治疗范围,应由产科处理。

五、阴挺

子宫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外、或阴道壁膨出,称为阴挺。现代医学称为子宫脱垂。

【辨证分型】

1.脾虚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状如鹅卵,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舌淡苔薄,脉虚弱。

2.肾虚子宫下垂,状如鹅卵,小腹下坠,腰腿酸软,小便频数,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而弱。

【针刺治疗】

治则:补脾益肾,固摄胞宫。

处方:百会气海维道子宫

随证配穴:脾虚配足三里,肾虚配太溪。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阴挺有一定效果,治疗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

(2)体质虚弱或有继发感染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六、遗尿

遗尿是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称遗尿。偶见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作病态。

【辨证分型】

1.肾阳不足睡中遗尿,醒后方觉。面色白,小便清长而频数,手足发凉,腰腿酸软,舌淡,脉沉迟无力。

2.肺脾气虚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尿频而量不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声怯,大便溏薄,舌淡,脉缓或沉细。

【针刺治疗】

治则:健脾益肺,温肾固摄。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随证配穴:肾气不足配肾俞,尿频者配百会。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刺治疗遗尿效果较好,但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应治疗其原发病。

(2)治疗期间嘱家属密切配合,逐渐养成自觉起床排尿习惯。

七、小儿惊风

惊风是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故又有“惊厥”之称。

因其发病有缓急之分,证候有轻重之别,因而又有急慢惊风之不同。急惊风起病迅速,症情急暴,性质属实;慢惊风起症缓慢,多属虚证。本病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现代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等所致抽搐属此范畴。

【辨证分型】

1.急惊风来势急骤,初起常有壮热面赤,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咬牙齿,睡中惊醒,继则神昏,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颤动,呼吸急促,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

2.慢惊风起病缓慢,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四肢不温,呼吸微弱,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脾阳虚者兼见大便稀薄,色青带绿,足跗及面部浮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肝肾阴亏兼见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光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针刺治疗】

1.急惊风

治则: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息风。

处方: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随证配穴:壮热配大椎、十宣放血,痰多配丰隆,惊恐配神门。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慢惊风

治则:补益脾肾,镇惊息风。

处方: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随证配穴:潮热配太溪,口噤配颊车、合谷。

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八、疳积

疳积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长期喂养不当,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致使生长发育停滞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辨证分型】

临床以精神疲惫,形体羸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干枯为主症。若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者,属脾胃虚弱;若兼见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者,属虫毒为患。

【针刺治疗】

治则:健脾化滞,驱虫消积。

处方:中脘四缝足三里

随证配穴:虫积配百虫窠,潮热配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四缝点刺,挤出黄白黏液。

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刺治疗疳积有一定效果,因寄生虫、结核等引起的需治疗原发病。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婴儿断乳时给予补充营养。

九、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是以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四肢运动障碍为主症的常见疾病,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现代医学认为系由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辨证分型】

1.肝肾不足发育迟缓,坐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期小儿,平素疲劳善卧,精神呆滞,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2.气血虚弱肢体软弱,神情呆滞,智力迟钝,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若脾胃虚弱明显者,兼见头、项、口唇、手足软弱无力,不能活动,肌肉松弛,食少不化,唇淡,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3.气滞血瘀,痰阻经络神志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针刺治疗】

治则:滋养肝肾,理气活血,通络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