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115

第115章 针灸学入门(8)

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应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8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腰痛有较好的效果,但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2)平时常用双手掌根揉擦腰部,早、晚各1次,可减轻腰痛和防止腰痛发作。

六、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现代医学中的肝胆疾患属中医“胁痛”范畴,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胸膜炎及后遗症引起的胁痛和肋间神经痛可参照治疗。

【辩证分型】

胁痛辨证,当分气血。疼痛以胀为主,游走不定,多属气滞,刺痛多血瘀,隐痛绵绵多血虚。如因抑郁恼怒、情志不畅而胁部胀痛,胸闷气短,纳差嗳气,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郁结,如湿热内郁,则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口苦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如因跌仆闪挫、气滞血瘀,则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暗,脉沉涩,为气滞血瘀,上三种属实证,如精血亏损,血不养肝,则胁痛绵绵,劳则加重,头晕目眩,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是为虚证。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逐湿通络。

处方:期门阳陵泉

方义:肝经布胁肋,期门穴乃肝之募穴,可疏肝解郁,宽胸理气,配胆经合穴阳陵泉疏理肝胆,调理气血,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随证配穴:肝气郁结配太冲,气滞血瘀配三阴交,肝胆湿热配支沟。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虚证

治则:补益肝肾。

处方:肝俞肾俞期门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针刺治疗胁痛效果较好,治疗同时须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可采取病因治疗。

七、痹病

“痹”,有闭阻不通之义,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属中医痹病范畴。

【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风性善行数变,行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若寒邪偏盛,发为痛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湿邪偏盛,其性黏滞,发为着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不移,酸痛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寒冷每可促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2.热痹热邪壅滞经络关节,发为热痹,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

【针刺治疗】

1.风寒湿痹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处方:根据风寒湿邪的偏盛不同和发病部位,进行分部循经取穴。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

分部:肩部:肩、肩;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关、阳池;背腰部: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髀关;股部:承扶、风市;膝部:犊鼻、鹤顶;踝部:丘墟、申脉。

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配合艾灸,10次为1个疗程。

2.热痹

治则:利湿清热,通经止痛。

处方:根据发病部位局部取穴,配大椎、曲池。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痹病有较好效果,但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非一时能获效。

(2)本证还须与骨结核、骨肿瘤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3)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

八、痿病

“痿”有痿枯不用之意,是指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瘦弱较多见,故又称“痿”。

本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及运动神经疾患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肢体瘫痪等。

【辨证分型】

痿病以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活动功能为主症。初起多有发热,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动,肌肉日渐消瘦,并有麻木、发凉等症状。

其与痹证的酸痛、活动受限不同。

若肺热伤津,则兼有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若湿热浸淫,则兼有身重,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苔黄腻,脉濡数;若脾胃虚弱,精微不运,则兼见纳差气短,腹胀便满,面色无华,神疲无力,苔薄白,脉细弱;若肝肾亏损,则兼见腰脊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

【针刺治疗】

治则:利湿除热,培补脾胃,滋养肝肾。

处方:上肢:肩曲池合谷

下肢: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

肺热加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随证配穴:咽部麻痹配上廉泉,失语配水沟。

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痿病中的某些疾患可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因本证疗程较长,需耐心施治。

(2)为明确其病灶所在和发病原因等,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治疗时可配合药物、推拿、理疗等,以提高疗效。

九、病

证,即癫,俗称“羊疯”,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本病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突然昏仆,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有鸣声,醒后神清如常人,是一种短暂的意识和精神障碍性疾病。

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以大脑灰质神经元异常放电为其病理基础。原发性的病因不明,继发性的主要有先天性脑畸形、脑部感染、脑肿瘤、脑寄生虫、颅脑外伤、脑动脉硬化、中毒等,可有多种类型,此处概述癫大发作。

【辩证分型】

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经年反复发作亦可致正气虚弱。发作前常感头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预兆,旋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甚则尖叫,二便失禁,苔白腻,脉弦滑。短暂即清醒,发作过后则觉头昏,精神恍惚,乏力欲寐。

【针刺治疗】

治则:涤痰息风,开窍定。

处方:发作时:百会水沟后溪

间歇期:印堂鸠尾间使太冲

随证配穴:痰浊壅盛配丰隆,肝肾阴虚配太溪,脾胃虚弱配足三里,昏迷配涌泉。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发作时水沟向上刺雀啄,捻转以眼球充满泪水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病能改善其症状,可作为辅助治疗。

(2)对继发性癫须详细询问病史,专科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其原发病。

十、癫狂

癫狂是精神失常的病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癫与狂有所区别,癫证表现沉默呆静,属阴,狂证表现急躁狂动不安,属阳,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两者病理和病因相似,又可互相转化,故临床癫狂并称,本证多见于青壮年。

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应性精神病均属本证范畴。本证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具有非现实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离不相协调为特点,可根据其特征给予不同的治疗。

【辨证分型】

癫狂初病体实,病理因素不离乎痰,癫因痰气,狂由痰火。癫证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或多疑虑,喃喃独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哭笑无常,少食不眠,不知秽洁,动作离奇,甚至忿不欲生,苔白腻,脉弦滑。狂证症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喧扰不宁,逾垣上屋,妄言责骂,不分亲疏,披头散发,或毁物伤人,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大滑数。

【针刺治疗】

(1)癫证治则:豁痰开窍,理气解郁。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丰隆神门

随证配穴:癫证日久,心脾亏损者配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狂证

治则:清心泻热,醒脑定志。

处方:上星透百会水沟内关曲池丰隆

随证配穴:狂躁日久,耗气伤阴配太溪。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疗法,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十一、不寐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等归属中医“不寐”范畴。认为本证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紊乱而成。

【辨证分型】

本病以不易入睡为主症,但症状表现不一,有初寝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甚至彻夜不寐等。由于病因不同,则各有兼症。若属心脾亏损,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若肾虚心肾不交,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若属心胆虚怯,兼见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若情志抑郁,肝阳上扰,兼见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若脾胃不和,兼见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针刺治疗】

治则:宁心安神。

处方:四神聪神门三阴交

随证配穴: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阳上扰配太冲;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

操作:毫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不寐症效果良好,治疗时间以下午为宜。

(2)由其他疾病引起不寐者,应同时治疗其原发病。

十二、脏躁

脏躁是由情志内伤所致,以忧郁伤神、心神惑乱为主要病机,以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

脏躁与现代医学癔症的情感暴发颇为相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精神创伤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是诱发本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多发于神经类型抑制性弱型者,患者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如思想方法片面,胸襟狭隘,理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感情反应强烈而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易怒善哭,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多因大脑皮质遭受过度刺激,导致皮质和皮质下相应关系的功能失调和障碍。

【辨证分型】

本病主要症状为情志异常,如无故喜笑、悲泣、呻吟或痴呆、沉默,甚则突然失语、失明、胸闷气逆、吞咽困难,或突然晕厥、肢体麻木、瘫痪、振动等。若肝气郁结,兼见胸胁胀满,咽中不舒,头晕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若心脾受损,兼见心悸胆怯,少寐健忘,纳差神疲,舌淡,脉细弱;若肝血不足,阴虚火旺,兼见虚烦不眠,头目眩晕,心烦易怒,遗精带下,舌质红,脉弦细。

【针刺治疗】

治则: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处方:水沟内关太冲神门

随证配穴:痰盛配丰隆,咽部如有梗物配天突,失语配上廉泉,失明配睛明。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脏躁一证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每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混淆,故须注意鉴别。

(2)针灸治疗同时,重视思想开导,帮助树立治疗信心。

十三、惊悸、怔忡

惊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惊悸是因突然受惊而作,时作时辍,其症较轻,怔忡每与惊恐无关,终日心中悸动不安,稍劳则甚,其症较重。两者在病情和病程方面虽有轻重、长短差异,然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合并讨论。

本证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故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慌、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可参照本证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由外在因素加上身体内部因素,使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造成心脏血管功能异常,或由于忧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而诱发。

【辨证分型】

本证自觉心慌、心跳,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多梦易醒等症。若心胆气虚,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若心脾两伤,兼见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兼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若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兼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细沉;若心脉瘀阻,兼见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有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