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防治土地退化中的应用
7541400000023

第23章 技术成果(13)

第二是毛乌素沙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73.9万公顷,占全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58.8%,其中大部分沙化土地形成于明清时期,而在近百年来逐渐加重。为全区最大的一块,主要包括平罗县陶乐镇东部、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的中北部沙化地区。宁夏境内最大的流动沙丘就集中在这个区域。台地分布在灵武东部、盐池北部地区、同心北部和中卫南部地区,该区东部系鄂尔多斯高原西南一隅和中卫南部的香山地区,和沙地交错分布。台地南接黄土丘陵,北临毛乌素沙地。海拔高度1200~1500m,地势自东向西缓慢倾斜,缓坡丘陵连绵起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较为严重。土壤为沙质灰钙土,土层较厚,间或有砾石和粗砂层,地下水埋深大于100m以上。植被以多年旱生沙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红砂、白茨、珍珠、猫头刺、小叶黄芪、沙蒿、甘草、骆驼刺、沙冬青等灌木和半灌木组成纯生群落或杂生群落,覆盖度30%~40%,还有一年生的冠芒草、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草、蒿类等密生在群落层片中。

主要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气温年、日差较大。全区年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9摄氏度、降水量为200~400mm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潜在蒸发量2900mm,干燥度3.1,主害风为西北风,主要自然灾害为春夏旱和沙尘暴。该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有些低洼地有盐碱化现象。该区自然植被有沙蒿、沙米、甘草、苦豆子、白草、蒙古冰草、赖草、老瓜头等,灌木有锦鸡儿属的柠条、花棒、羊柴、沙木蓼、沙柳等。

3.4黄土丘陵区

宁夏的黄土高原包括中温带半干旱区黑垆土草原地带--陕甘宁黄土丘陵沟壑区、陕甘墚状黄土丘陵沟壑区及中温带干旱区淡灰钙土荒漠草原地带三个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原州区、彭阳县的全部和海原、西吉县的部分地区,墚状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六盘山西麓的西吉、隆德部分地区;干旱区淡灰钙土荒漠草原地带包括同心、海原及盐池部分地区。

3.4.1陕甘宁黄土丘陵沟壑区

包括原州区、彭阳县及海原、西吉县的部分地区。地貌复杂,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海拔1250~2050m,相对高差200~300m,沟道多为“v”形。六盘山以东为墚状丘陵为主,海拔1600~1800m,北部海原以黄土丘陵为主,部分为墚状丘陵和洪积扇与河流阶地构成盆、川地形,海拔1500~1700m。

本区气候受西伯利亚气流影响较大,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0摄氏度~8.6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9摄氏度~-6.8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1摄氏度~2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9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5摄氏度左右,≥10摄氏度积温2800摄氏度~3085.2摄氏度,无霜期121~150d,年平均降水量322.4~330.0mm,年平均蒸发量1675~2500mm,干燥度1.5~2.09,年平均相对湿度50%~55%,年平均日照时数2293~2507h。土壤以侵蚀黑垆土为主,沟谷地、黄土盆地以黑垆土为主。

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乔灌木种类和数量较少,多生长于河谷低地,少数耐旱耐寒灌木生长于墚峁顶部,形成灌丛草原景观。灌木有山桃、扁核木、矮锦鸡儿、母猪刺、柠条、紫丁香、沙棘、狼牙刺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百里香、大针茅、长芒草、星毛萎陵菜等。海原一带主要为针茅、委陵菜、飞绶萎陵菜、百里香、骆驼蓬、狼毒、阿尔泰狗娃花、野苜蓿、冷蒿、白蒿等。灌木仅有沙棘、柠条、细叶锦鸡儿等。人工栽培的乔木树种主要由新疆杨、旱柳、白榆、河北杨、山杏等。

3.4.2墚状黄土丘陵沟壑区

包括六盘山以西的西吉、隆德等县。本区以墚状黄土丘陵沟壑为主,高寒干燥的墚峁顶及墚峁坡有栗钙土分布。河谷川地、塬地为冲积土和少量熟耕土。局部低洼河滩有斑块状盐土,含盐量较高,形成苦水流域。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地有碳酸盐褐土和草甸土分布。植被主要有针茅为主的建群种组成,半湿润石质山区有森林植被分布。

3.4.3干旱区淡灰钙土荒漠草原区

包括同心、海原及盐池南部部分地区。以墚状丘陵为主,有较多的山间盆地。为一狭长地带,处于北部鄂尔多斯台地和南部黄土丘陵间的过渡地带,间有川,海拔1500~2000m。

本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边缘地带,以墚状黄土丘陵沟壑为主,间或黄土峁、河谷平原及山间盆地。地形部位主要有:墚峁顶、墚峁坡、沟坡、沟道、丘间地、山间盆地、河滩地、川阶地等。黄土墚、丘及沟坡,由于干旱,乔木植被极少,多为稀疏灌木、草本植被,或者为裸露荒坡,雨季面蚀严重,冬春季节风蚀为患。丘间地、山间盆地、河川台阶地,地势平缓,水热条件较好,侵蚀轻微,多为当地主要农耕地。

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5.9摄氏度~9.1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9.1摄氏度~-5.3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18.4摄氏度~22.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8.1摄氏度~-17.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4.4摄氏度~39.1摄氏度,≥10摄氏度积温2600摄氏度~3240摄氏度,无霜期157~182d,年平均降水量184.8~380mm,干燥度1.8~3.34,年平均相对湿度46%~59%,土壤以淡灰钙土为主,沟谷地、黄土盆地、河谷川地为浅黑垆土,黄土峁地为灰钙土,缓坡地为淡灰钙土,冲积平原为白僵土。

植被主要有极旱生型的丛生低矮禾本科植物及旱生小灌木组成建群种。由红砂、盐爪爪、沙生针茅、戈壁针茅、三裂艾菊、合头草、芨芨草、白茨组成荒漠草原群落。少数石质山残存有青海云杉、油松、白桦、沙冬青、爬地柏、丁香等。

本区为黄土高原最干旱地区,造林需采用引黄灌溉或压沙造林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3.5六盘山山地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地包括六盘山、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属东部季风区域,降水较多,热量不足,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2200~2800h左右,年太阳总辐射4900兆赫/平方米~5700兆赫/平方米,年平均气温4~7摄氏度,≥10摄氏度积温200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350~700mm,大部分地区在400mm以上,年干燥度1~3,河流较多,且水量较大,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为干草原、草甸草原等。土壤以黑垆土和黄绵土为主。植被覆盖度高,自然条件较好,主要以水源涵养林为主。

3.6非宜林地

全区的非宜林地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干旱沙漠区,主要分布在中卫以北的腾格里沙漠,平罗县陶乐镇黄河以东的河东沙地等沙漠或沙地的中心地带,由于水分条件差,缺乏灌溉条件,风沙危害大,不宜造林。第二类非宜林地是石质山地,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南坡、贺兰山南部余脉、牛首山等山脉的石质区,干旱少雨,由于土壤条件差,不宜造林。第三类非宜林地主要指重盐碱地和极干旱土地,重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平罗县西大滩地区,极干旱土地指海原部分地区、同心和中卫的部分干旱而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

4.宁夏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评价

宁夏全区宜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是在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之上收集各地的水源、土壤、地形、气候资料,综合上述因子的值,依据立地质量指数模型计算各个立地类型的立地指数,根据立地指数的分级来评价其立地质量。具体的做法是把各立地类型的立地因子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其立地指数,若立地类型不涉及某一项,则该项赋值为满分(如“沙土丘间地立地类型”不涉及坡度、坡向、坡位,则计算时坡度、坡位、坡向得分均为10),根据立地质量指数评价其宜林程度。各立地类型中有特殊情况的,则在造林设计中根据公式计算立地指数值,评价其宜林程度。

计算立地质量指数所需指标包括水资源(降雨量、地下水位、灌溉条件)、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位、坡向、坡度),以灌区“农渠、沟堤灌淤土、草甸土立地类型”为例,灌区“农渠、沟堤新积土、灰钙土立地类型”采用评价公式为:

yi=(0.115x11+0.17x12+0.215x13)·(0.246x21+0.178x22)·(0.019x31+0.017x32+0.04x33)

则该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指数:

yi=(0.115x11+0.17x12+0.215x13)·(0.246x21+0.178x22)·(0.019x31+0.017x32+0.04x33)

=(0.115×4+0.17×10+0.215×10)·(0.246×10+0.178×10)·(0.019×10+0.017×10+0.04×10)=13.9

立地质量指数大于13.4时,宜林程度为优,因此,宁夏平原“农渠、沟堤灌淤土、草甸土立地类型”为优质宜林地。

对全区81个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并对其宜林程度作出评价。

十、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造林技术

宁夏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始于2005年。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赞助下,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脱硫废弃物对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明显,对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pH值,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着的效果,而且脱硫废弃物对于轻碱化盐化土壤和轻碱化次生盐渍化土壤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1.宁夏盐碱地现状与形成机理

1.1宁夏盐碱地现状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流域上游中部,土壤面积约439万公顷,占宁夏总面积的95.6%。现有耕地129.9万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黄河冲积平原的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黄土丘陵区。由银川平原、卫宁平原组成的37.3万多公顷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四大自流灌区之一,另外还有未利用土地面积80.1万公顷。盐渍土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总面积676公顷,占省区面积的1.31%,每年造成减产4000万kg以上。

盐碱化面积不断加重,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可耕地面积减小。因此,提高现有土地生产能力,改良与开发利用盐碱化土地,防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已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上,对农业生产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宁夏盐碱土的形成机理

宁夏银川以南地区分布的是斑状轻度盐化浅色草甸土,以北地区分布的是斑状中度、强度盐化草甸土和浅色草甸盐土,在地势低洼地区盐土呈大面积分布。由于地形和地下径流流速的差异,盐分产生分异作用,形成的盐土类型较多,如蓬松盐土、潮湿盐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苏打盐土等,在封闭洼地还有白僵土。盐渍土盐分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氯化物,其次是重碳酸盐的苏打盐土和白僵土。

银川平原灌区盐渍土的发生机理,是由气候、地质、外源水的入渗、地形、不合理水稻布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气候干燥,强烈的蒸发构成了盐分垂直运动的动力;其次,银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厚达1009~1609m,其基底构造不利于地下径流排泄,而潜层表部岩性为二元结构,即上表层为一厚度不等的亚黏土盖层(一般厚约0~5m),下表层为岩性单一的深厚砂层;第三,灌溉水的入渗及各级渠系的渗漏补给了地下水,造成水位进一步抬升;第四,由于地形平缓,明沟不能深挖,排水不畅,银川平原地势自南向北下降,上游为1/2000,中游为1/2000~1/4000,下游为1/6000~1/12000,地下水的矿化度由南向北递增,由1g/L~3g/L增加到10g/L;第五,水稻的不合理布局,如高斗高地种稻、插花种稻、无排水种稻等均对下游盐碱化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银川平原外,在鄂尔斯台地上的扬黄灌区,尽管地下水位很低(一般在10m以下),也发生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其形成机理主要是地形与母质因素导致的结果,指出应避开在无排水出路的丘间低地和第三系红色黏土埋藏小于2.0m的地区开发扬黄新灌区,从而可避免新灌区建设由于布局不当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