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在路上
7540900000025

第25章 钱的诱惑(5)

在机会来临之前不要感慨命运的无常,命运是公平的,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付出多少劳动,它就给你多少回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在成功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准备好了吗?

有一天,尼尔去拜访毕业后多年未见的老师。老师见了尼尔很高兴,询问起他的近况。

这一问,引发了尼尔一肚子的委屈。尼尔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做的工作,不但与我学的专业不相符,而且整天无所事事,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老师吃惊地问:“既然状况不尽如人意,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尼尔无可奈何地说。

“其实并没有人束缚你,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思想束缚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工作岗位,为什么不再多学习其他的知识,找机会改变处境呢?”老师劝告尼尔。

尼尔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说:“我运气不好,什么样的好运都不会降临到我头上的……”

“你天天在梦想好运,而你却不知道机遇都被那些勤奋和跑在最前面的人抢走了,你永远躲在阴影里走不出来,哪里还会有什么好运?”老师郑重其事地说,“一个不懂得争取机会的人,才是最失败的人!”

如果一个人只是沉浸在对现状的牢骚中,就根本不会想到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境况。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少进取心。当别人都在为事业和前途奔波时,他们只是茫然地虚度光阴,根本没有想到去走出误区,所以只会在失落与失败中徘徊。

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也陷入困境,认为自己命中注定没有“好运”。一旦有了这样可怕的思想,就会丢失进取心,也就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学习也是一种投资

学习就是一种投资,我们每天存入一点,等到需要时,拿得出手的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

有很多人其实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可是效果却不一样,究其原因,除了态度的不同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做这些工作的人的本身水平不一样。向那些成功者讨教,他们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经验: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内涵与学识,才能如鱼得水。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在折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远保持它当初的价值,知识也是一样的,你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不懂得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人瞬间会被甩到后面。

很多人认为,只要熬几年,自己的地位就一定稳固了。千万不要这么以为,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是最容易被社会淘汰出局的那个人。

看看我们的流行音乐,你就能很容易地发现淘汰的频率是多么的快。处在流行最前沿的娱乐圈,每年都有前赴后继的新人,以数百张新专辑的速度抢攻唱片市场,稍不留意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在这个世界上,老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先衰才是最悲哀的事。所以,面对推陈出新的市场,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抛出轨道。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不出5年就会掉入低薪一族。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你在工作中就要比别人慢上一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使自己时刻跟得上世界发展的脚步。

为了丰富自己,我们都可以进行自我充电。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是一种很多人选择进修的方式。

知识、技能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你的适应性必然会越来越差,也就更难在社会中立足。

人们都喜欢那种像海绵一样的人,他们能够拼命吸收各种知识,“全面性、全时间”地学习,持续不断地自我成长。我们不但要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还应竭尽所能地了解专业领域以外的最新动向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变革的需求,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的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并且早已走入社会了,因而再也没有必要学习,除非是为了取得文凭。

剑桥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等我们进入社会,到了现实的工作、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获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认为头脑里面装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的技能在1~5年内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些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后所学专业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圣人也有短处,而明智的人一旦知道自己特长何在,便懂得善加运用,使其掩盖自己的短处。

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个孩子用泥土围了一座城,坐在里面玩耍。

“你看见马车过来为什么不躲开呀?”孔子问孩子。

“从古到今,只有车子躲开城,哪有城躲车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马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项橐。”

“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车没有轮子?……”

“您老人家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

孔子一连提了十几个问题,都没能难住孩子。

“现在轮到我来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

“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

“不对!鱼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也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青蛙善于鸣叫,它们的脖子长吗?……”

孔子佩服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好拱手连声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说完,孔子就驾着车绕道走了。

所以,学习是一生的功课。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成不了伟人,至少可以成为一个贤者。而且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找的就是理由。不要找借口,真正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去实现你的人生追求。

协作才能挣大钱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式,只有协作才能成功。和你的同事协作,和你的同行协作,才能把市场做大。

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生意越来越难做,职场越来越难混;那是你以原来的思维模式来看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是团队化作战,团队职业化生存。还抱着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节当然是越来越难,靠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态度去做事、去工作,当然你的下场会很惨!

要想成为当今最优秀的人,就要融入到一个团队中,把你的能量彻底发挥出来,你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时刻拥有一颗团队的心,你的工作才会越来越出色,你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前途,你的事业才会越做越大。

团队是什么?团队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球。能量球是由我们每一个团队员工组织而成,当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拥有一颗团队的心时,它的能量将是一种无坚不摧的神力。

团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链条,环环相扣,织成一个巨大的铁环网,而我们每一个员工就是其中一个铁环。我很重要,缺少了我这一环,铁环网将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漏洞;可是,如果把我这个铁环放在家里,那将是废铁一个,百无一用。所以,只有与团队铁环扣在一起,我的能量才会得以体现。这就是链条精神,即团队精神。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所以,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是大海。

一个人无论平凡还是伟大,和团队比起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让团队与自己血肉相联,才能让自己成长,使自己有所作为。

在团队合作上我们不得不向狼群学习。狼群最伟大的品质就是它们的合作精神,我们几乎可以将狼群的行动看成是“合作”的典范。狼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的合作精神。

有些人仍然还信仰着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打拼天下,就可以撑起一片蓝天。因此,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应有的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人合作,项目都是自己做,不愿和同事一起想办法,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结果,最后对公司一点儿用也没有。

有些人固然拥有不错的才华,然而,他们因此就自视高人一等,甚至目中无人,睥睨一切,狂妄到将所有的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这种一意孤行的心态及行为,终将会自食恶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会与人协作肯定做不了大事,携手共进才是人生走向辉煌的捷径。一个员工要想走向成功,获得更大发展,离不开一个精诚团结的团队,一个团队的成功则需要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协作,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