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7535100000094

第94章 银行储蓄(5)

汇率的国际借贷说是以国际货币借贷关系为基础解释汇率变动的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戈申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戈申认为,外汇汇率是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的供求关系又源于国际的借贷关系,并由此产生外汇的收入和支出。所以,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依据。国际借贷关系主要是由于进出口贸易、劳务、捐赠、旅游、运输,以及国际的资本流动、证券买卖、利润等收支引起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借贷可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收支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收支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对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在一国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债务相等,则外汇供求平衡,外汇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债务大于债权,外汇需求则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提高。由此可见,汇率变动是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又是由国际借贷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戈申从国际借贷关系入手,研究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其局限性在于,该学说仅仅分析了借贷关系对汇率变动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何谓汇率的汇兑心理说

汇率的汇兑心理说是以人们对货币的主观评价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于1927年在《货币、物价与汇兑》一书中提出。其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论。汇率的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如购买外国商品、对外投资等。这些欲望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基础。由此,外币的价值是由外币供求双方对外币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对外币评价的高低取决于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外币的边际效用对每个人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对外币的主观评价也有差异,进而影响到外汇的供求关系。外币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形成的均衡点就是外汇的汇率,汇率随着人们的主观评价的变化而不断变动。人们的心理因素确实对外币的供求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仅仅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来解释汇率的变动是不够的。

何谓汇率的利率平价说

汇率的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理论”,是以两国间利率的变化解释汇率变动的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首先提出,后经过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发展而成。利率平价,是指用同一种货币衡量的任何两种货币存款应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率。这是使外汇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的一种条件,称为“利率平价条件”。一国利率的变化将会影响汇率的变化。以英镑与美元为例。假设某人现在拥有一笔英镑,将要在90天后使用美元。现在英镑利率比美元利率上升了1%,于是他不先把英镑兑换成美元,而是把英镑存在英国,以获得高收益,90天后再兑换成美元。现在,为了使外汇市场保持均衡,就要使即期把英镑兑换成美元的收益率与远期把英镑兑换成美元的收益率相等。由于英镑的利率上升了1%,英镑的远期汇率就要比其即期汇率降低1%,以抵消利率的上升。即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要以其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同样幅度而低于其即期汇率;反之,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要以其利率低于外币利率的同样幅度而高于其即期汇率。

汇率的资产组合说主要内容有哪些

汇率的资产组合说是以金融资产的组合来解释汇率变动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等提出。这是一种兼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观点的汇率理论。主要内容是:汇率变动主要是由资产市场决定的。资产市场对汇率调节的影响大于商品市场对汇率调节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心理预期会对汇率变动产生“中心作用”。经常项目对汇率变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常项目的顺差反映一国在外国净资产的增加,将引起汇率上升;反之,则引起汇率下跌。根据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希克斯-汉森模型,即IS-LM模型推导均衡汇率。IS(投资、储蓄)曲线反映商品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相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相互关系,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LM(货币需求、供给)曲线则反映货币市场中供求一致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相互关系,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IS和LM的交点,就是均衡汇率。如果国民收入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将使汇率上升;反之,如果国民收入不变,而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汇率将下跌。资产组合说认为,灵活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取决于利率,也取决于国民收入。而社会储蓄和投资则决定商品市场的均衡,但这个均衡也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同利率的一致。尽管短期内货币市场均衡与商品市场均衡可能不一定吻合,但从长期看,均衡汇率最终还是取决于这两个市场的均衡。

汇率随机行走是怎么回事

汇率随机行走是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一种假设状态。这种波动状态与汇率波动的历史数据没有关系,而只与当前的时点有关,呈现布朗运动特征,好比一个醉汉无规则地踱步。这种假设是与市场有效性和无套利行为相一致的,因而运用得十分广泛。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也存在这种假设状态,称为“股价随机行走”。

你知道什么是汇率转嫁吗

汇率转嫁是一国名义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会转嫁为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情况。名义汇率每上升1%(即本币每贬值1%)时,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比称为从汇率到进口价格的“转嫁度”。当上述汇率的变动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时,转嫁度为1。从长期来看,永久性汇率变动可能会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但从短期看,由于不完全竞争等原因,转嫁度小于1。

汇率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汇率政策是由政府所采取的旨在处理政府与外汇市场的关系,以及干预外汇交易额和汇率高低的政策。汇率政策的内容主要有:政府完全不干预外汇市场的纯浮动汇率制;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而政府只是在市场发生较大波动等特殊情况下入市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政府通过买进卖出外汇而维持汇率水平不变的固定汇率制;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对联合体内实行固定汇率制,而对联合体外实行浮动汇率制的联合浮动汇率制。汇率政策的取向分为三个:一是实行本币贬值,二是实行本币升值,三是实行和宣布本币币值长期不变。

汇票是怎么回事

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什么是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等承兑的汇票为商业承兑汇票。

关于商业汇票的基本规定: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资信状况良好,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或持票人向银行提示承兑时,银行的信贷部门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对出票人的资格、资信、购销合同和汇票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必要时可由出票人提供担保,符合规定和承兑条件的,与出票人签订承兑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应按票面金额向出票人收取005%的手续费,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货币的含义是什么

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其基本职能不变。

什么是货币沉淀

货币沉淀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的现象。如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利率很低,消费者更愿意把货币持在手中,使货币无法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发挥作用。

什么是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货币当局业务活动的资产负债表。其资产方的项目主要有:国外资产(净),主要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货币黄金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头寸;对政府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款、垫款和透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主要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贴现、回购等;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在我国,主要包括中央银行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对这些地区的企业和住户发放的专项贷款等。其负债方的项目主要有:储备货币,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对金融机构负债(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非金融机构存款(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存款);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政府存款,各级政府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自有资金,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其他(净)。货币当局通过发行货币和吸收存款货币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等负债行为创造基础货币。作为负债的基础货币,其增减是由货币当局的各种资产业务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资产增加,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势必增加。中央银行资产方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货币发行的含义是什么

货币发行是指中央银行对现钞和硬币的发行。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两种。经济发行,又称“信贷发行”,是指适应经济发展和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通过信贷程序有计划进行的货币发行。这种发行有充足的商品物资作保证,能保持物价稳定,是一种正常的货币发行。财政发行,是指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它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往往会造成通货膨胀。

什么是货币化拆迁

货币化拆迁是指在城镇房屋拆迁中,以货币对拆迁户进行补偿的一种拆迁方法。多年来,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多采取实物安置的做法,即拆一间房、补一间房,也称为“拆一还一”。由于需改造的房屋数量大、基础设施差、人口密度高、且实物安置透明度低,造成拆迁成本高、出房率低,抑制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城市危旧房屋改造的难度。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实物安置日益被货币安置所代替。即在城市拆迁中,由建设单位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居住面积和当地政府制定的每平方米价格标准,给拆迁户发放安置房款。这样,拆迁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到市场上去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住宅。拆迁户购新房款与获得的安置房款的差额如有剩余,由拆迁户自由支配,不足部分由自己补足。许多危旧房拆迁之后,不改变原土地的用途和功能,仍在其上建造居民住宅,但这类新建的住房一般是只售不租,可以向原拆迁户出售,也可以向其他社会成员出售。货币化拆迁有利于避免因安置房位置、房型、面积、超面积款、搬迁时间等因素所引起的多种矛盾与纠纷,有利于调动被拆迁人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城市对大量积压商品房的消化,加快城市旧房改造的步伐。

货币幻觉是怎么一回事

货币幻觉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出现的,是将货币收入的名义价值当做实际价值的一种误解及其相关的错误行为方式。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个人无法了解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的程度,只能凭借自己接触的本地区的少数商品的价格来判断。这样,个人的物价信息就是不完全的,个人只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货币收入上。例如,作为工作者的个人,在与企业进行单个的或集体的工资谈判时,就可能将企业允诺的名义工资上升幅度当做实际工资的上升。而实际上,实际工资可能并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这样,企业就通过货币幻觉获得了额外利润。再如,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在名义收入上升时可能误以为是实际收入上升,于是就扩大消费支出,由此带动总需求的过度增加和加剧通货膨胀。作为投资者的个人,如果只看到通货膨胀时期的利率上升而没有意识到实际利率其实未变,就会减少自己的投资。当然,投资者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更多地受到乐观情绪风潮的影响,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投资。反之,如果在物价下跌或通货紧缩时期也受到货币幻觉的影响,那么在理论上应当会造成企业利润的过度减少、消费者支出的过度下降等反应。一般认为,货币幻觉只是在通货膨胀的形成阶段比较严重,一旦通货膨胀普遍化和为大众普遍意识到以后,货币幻觉就会逐渐消失。

货币回笼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