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7535100000028

第28章 市场经济(2)

消费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群的不同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对市场进行划分,整个市场可分为若干分市场或子市场,每个子市场称为一个“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作用在于使企业发现市场机会,选样出一个或几个最适合自己经营的子市场,被选择出来的子市场称为“目标市场”。消费者市场细分所依据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地理因素。指消费者所处的地区、国家,在一国中所处的城市或郊区、农村。人口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文化水平、收入、种族等。心理因素。如社会阶层、消费圈、生活方式、个性和消费习惯等。行为因素。如购买时机和场合、追求利益、使用程度、对品牌的要求等。判断市场细分是否充分有效的标准是:市场细分的可衡量性。指细分市场的规模、购买力和其他特征能够被定性与定量衡量。市场细分的可获得性。有时尽管知道某一市场的存在,但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难以获得这一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可收益性。细分市场需要有一定规模,以保持获利性。如果市场细分过小,规模不够,对大公司而言就可能要放弃该市场;对小公司来说,规模可能正好。小公司正是在比大公司更为细分的市场中生存和成长的。上述三条是基本标准。很多公司正是从这三条标准的边缘区域获得利益,如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将分散的客户集中起来。

何谓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是反映市场活动和变化的各种消息、数据、统计资料等的总称。包括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市场供给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等。对于企业来说,市场信息既包括自身产品的市场销售和顾客反馈信息,也包括竞争对手和相关产品、相关行业的各种有关信息;既包括国内市场的信息,也包括国际市场的信息。

市场行为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特别是市场结构的情况,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行动。企业的市场行为是受市场结构的状况和特征制约的。同时,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市场结构的状况和特征。市场行为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企业确定价格的政策。如在寡头市场上,企业协调价格形成的方法主要有企业之间订立价格协定、价格领导制、默契的合谋等。决定产品质量的政策。这是使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方法。压制竞争对手的政策。包括压制、削弱、消灭现存的竞争对手,通过加强进入壁垒压制潜在的竞争对手。此外,市场行为还可包括企业的投资政策、研究与开发政策等。

市场要素通常包括哪些因素

市场要素是指构成市场活动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媒介、交易动力、交易规则、交易条件等基本因素。交易主体即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卖者(生产者、商业中介人)与买者(消费者、使用者)。商品或服务是市场上交易的对象,即交换客体。市场流通的主要交易媒介是货币。市场交易的动力是需求。市场交易规则是对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市场交易条件是指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时所形成的协议,如价格、付款方式与付款期限、交货时间与交货地点等。

市场营销是怎样的销售活动

市场营销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位和开发以及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包装、定价、分销、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

市场营销策略通常指哪些方面

市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其市场营销战略,在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包装、定价、分销、促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采取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法及对策。

什么是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位和开发等方面进行的具有方向性、全局性的策划和计划。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在确定了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后,在实施中所采取的一整套营销策略的组合。一般将这些营销策略归纳为四个方面,简称为“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产品”是指产品的质量、外观、买卖权(在合同规定期间内按照规定的价格买卖某种货物的权利)、式样、品牌名称、包装、尺码或型号、服务、保证、退货等。“价格”是指顾客购买商品时的价格,其中包括价目表所列的价格、折扣、折让、支付期限、信用条件等。“分销渠道”是指企业使其产品进入和到达目标市场(或目标顾客)的流通过程中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渠道选择、仓储、运输等。“促销”是指企业为宣传介绍其产品的优点、说服目标顾客来购买其产品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广告、宣传、人员推销等。此外,也常将4P扩展为6P,即再加上权力(Power)与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两个因素,表示要运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打破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开辟道路。

追踪创新策略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追踪创新策略是对已进入市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仿效或创造新产品,使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策略。其形式主要有:追踪仿制创新策略。通过发现市场上竞争能力强的产品,立即组织改进式仿制,并快速占领区域性市场的一种策略。追踪组合创新策略。通过追踪收集新产品信息,综合各家之长,进行改组或优化产品功能组合,开发出具有新用途的新产品。追踪全新创新策略。通过追踪调查市场新产品信息,开发出具有开创性的新产品的一种策略。追踪创新策略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企业新产品开发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什么是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有利的市场面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目标市场选择策略指企业决定选择哪些分市场为目标市场,然后据以制定企业营销策略。它实际上是决定企业能进入哪些目标市场的策略问题。

市场战略包括哪些方面

市场战略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市场发展战略等。市场渗透战略的目的在于增加老产品在原有市场上的销售量,即企业在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广告宣传、增加销售渠道等措施,来保持老用户,争取新用户,逐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原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开拓战略,又称市场开发战略。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给产品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如原来主要在城市销售,现在开辟农村市场;二是企业为老产品寻找新的用途,在传统市场上寻找、吸引新的消费者,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如尼龙这一产品,最早用于制作绳索和降落伞,后来又发现其耐磨的特性,而用于生产服装和鞋袜,从而为尼龙产品开辟了新市场,吸引了新顾客。市场发展战略,又称新产品市场战略。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刺激、增加需求。这一战略要求企业在原有市场增加新产品,如新结构的产品、改进型的产品、换代产品以及新的品种规格,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上是根据市场战略的内容划分的。根据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周期,又可分为导入期产品的市场战略、成长期产品的市场战略、成熟期产品的市场战略和衰退期产品的市场战略。

商品包装为何被称为无声推销员

无声推销员即商品包装。商店将同类商品摆放在同一货架上,由顾客自由选取。优良的包装往往会引起消费者做出冲动性购买。这里,商品包装本身成了促进销售的工具,因此,人们把商品包装称之为无声的推销员。在我国,良好的商品往往因为包装不好而无人问津,甚至一些出口商品也因包装不佳而被外商置于地摊,或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即使被陈列到自选商场的货架上,往往也因包装不如别国商品而引不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我国企业应学习和借鉴这种方法,改进商品的包装和陈列,促进商品销售。

商品包装策略通常有几种形式

商品包装策略指企业使用商品包装时采用的具体策略。常用的包装策略有如下几种:统一包装策略。这一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采取相同的图案、色彩或其他共同特征的包装方法,这样可以使顾客从包装的辨别中很快能发现同一企业的产品。多种包装策略。这种策略是将使用时相关联的多种产品装入同一容器内同时出售,如系列化妆品、工具箱等,既便于使用,又扩大了销路。再使用包装策略。该策略亦称双重包装策略,即原产品用完后,包装容器可移作他用,如酱、酱菜采用杯包装,空的包装(杯)可移作旅行杯之用;糖果、饼干铁包装盒可移作文具盒、针线盒;罐头包装可改作饭盒等。这种包装策略能引起顾客的购买兴趣,同时亦能起到持久的广告作用。附赠品包装策略。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包装策略,如儿童玩具、糖果等产品附连环画、识字图等,许多日用百货亦采用附赠品包装策略。改变包装策略。产品包装上的改进,正如产品本身的改进一样,对销售有重大的促进意义。当企业产品与竞争品的内在质量几乎相同,但销路不佳时,就应改进包装设计。当某产品包装的时间过长,而又未能取得良好的信誉时,则应考虑推陈出新、变换面貌。当然,使用这一策略的条件是产品内在质量相同,否则,无助于市场和销售的进一步增长。

什么是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率、有效性,不断减少质量损失,从而为本组织和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持续的质量改进可持续地提高组织内各项工作和各个过程的效率,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的质量效益;也可提高过程输出(如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质量,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顾客不断获得由于组织持续的质量改进所带来的价值增值。质量改进包括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两类。

质量信息有何作用

质量信息是指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其种类很多,既包括文件、规定,也包括现场控制信息;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工艺文件、程序、记录,也涉及企业外部的顾客需求、相关政策法令、国内国际的技术标准等信息。质量信息工作是对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运行中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等所进行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是进行质量决策、质量监督与控制、制订质量计划和措施的重要依据。企业应该确定各类活动对质量信息的需求,收集、分析、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运作控制、持续改进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和系统的参考依据。

衡量产品质量通常有哪些指标

产品质量通常指产品能满足规定的或者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具体指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质量指标,它反映、代表了产品的质量状况。产品质量应包括满足对产品功能、寿命、可靠性要求的适用性质量和制造质量。质量可以分成产品、服务、人员和管理等各种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指满足产品规范要求的程度;服务质量是指满足客户产品规范要求的程度;人员质量是指满足公司对人员素质要求的程度。评价质量的优劣,主要是依据符合要求的程度来判断。

什么是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即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经降低的成本水平。

开发国际市场的经营战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