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7535100000130

第130章 对外经贸(13)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因此从账面上看,国际收支肯定是平衡的。但是事实上,一国的国际收支总是不平衡的,反映在账面上就是某个账户的交易会形成差额,或是几个项目的交易加在一起形成局部差额。那么,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什么呢?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全部项目中,除了误差与遗漏项之外,其余项目都代表着实际的交易。在考察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时,必须考察误差与遗漏项目之外其余项目所代表的交易活动的总结果。所有这些交易活动,按其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又称事前交易,指经济实体或个人(如金融机构、进出口商、国际投资者等)出自某种经济目的(如追求利润、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逃避管制或投机等)自主进行的交易活动。

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又称事后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

所谓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的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这一差额为正的时候,就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的时候,就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后两者统称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代表的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不平衡,所以又简称为“对外不平衡”或“外部不平衡”。

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分析,可以通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划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上为所有自主性交易项目,线下为所有调节性交易项目,当线上项目差额为零时,就表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就不平衡。但是,这种按交易动机识别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方法在理论上看虽然很有道理,在统计上和概念上却很难精确区分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所以,这种识别国际收支差额的方法仅仅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迄今为止还无法将这一思维付诸实践。在现实中,通常可以用四种实际统计口径来描述理论上的自主性交易平衡状况。

现实中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四种实际统计口径有哪些

贸易收支差额。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这是传统上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口径,即使在战后出现的许多新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也有几种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代表。实际上,贸易账户仅仅是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代表国际收支的整体。但是对某些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出于简便,我们仍然可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此外,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还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即使像美国这样资本账户比重相当大的国家,仍然十分重视贸易收支的差额。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无形收支(服务和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收支的主体。虽然经常项目的收支也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包括无形进出口,如劳务、保险、运输等),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当做是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国际经济协调组织也经常采用这一指标衡量成员国经济,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特别重视各国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具有两方面的分析作用:首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开放的国家,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流量总额较大。由于各国在利率、金融市场成熟度、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和货币价值稳定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要保持这一余额为零是非常困难的。其次,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所以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可以折射出一国经常账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在国际收支中,一笔贸易流量通常对应一笔金融流量,因此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流动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也就是说,经常账户余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等于零。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应盈金,这意味着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影响金融资产流动的因素很多,例如利率、各种其他投资的利润率、预期的汇率走势、税收方面的考虑以及政治风险等因素。

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由于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所造成的压力。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口径有许多种,不同的国家往往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来判断自己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某个国家的经常账户连年发生巨额赤字,而资本和金融账户则连年盈余。这样的国家虽然综合账户处于平衡,但从长期看,国际收支状况不容乐观。因为常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反映了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下,国际收支的长久平衡没有坚实的基础,眼前的平衡是依靠利用外资来维持的,所以它极可能存在严重的外汇短缺和结构性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类型有哪些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经济周期——周期性不平衡。一国经济发展一般呈现周期性波动,由于国际各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的不同,会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本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由于繁荣阶段时国内需求旺盛,进口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出口下降,因此,本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就较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旺盛,可能造成本国贸易逆差。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周期呈现同步性,因而这一类型的失衡在西方主要国家有所减轻,其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当发达国家处于衰退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需求减弱,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结构——结构性不平衡。一国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会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可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生产要素价格结构失衡两类。产品供求结构失衡是指当世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若该国的生产结构不能随之调整,将导致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从而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老化,指生产条件、技术水平不能随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单一,指出口产品单一,易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某些产品因无法生产,完全依赖进口。产业结构落后,指以低技术水平的初级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产品以低价取胜,难以提高出口收入。生产要素价格结构失衡是指由于劳动者工资增长率与生产增长率不同步,主要表现为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这将导致该国生产成本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逐渐丧失,原有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可能导致该国国际收支逆差。

国民收入——收入性不平衡。它是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化,一种是经济周期变化导致,属于周期性不平衡;另一种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所致。如果一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则随着该国国民收入增加,国内个人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将增加,进口的增长将超过出口增长,外汇支出增加,国际收支容易发生逆差。

货币价值——货币性不平衡。它是指在汇率一定的条件下,因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一国货币发行量过多,则该国价格水平普遍上涨,商品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而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刺激进口增加,这两方面原因将导致贸易收支和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此外,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市场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从而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赤字。因此,货币性不平衡不仅与经常项目有关,也与资本项目有关。

偶发性因素——偶发性不平衡。它是指由于国内外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政局动荡、战争等)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一国的谷物产量下降,则出口供给减少,进口需求增加,贸易收支出现逆差。

在上述因素中,由于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率的改变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持久性质,被称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仅具有短期性,被称为暂时性不平衡。

何谓国际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传统的垂直分工已经向水平分工转变并迅速普及。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边际产业”入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施产业转移,被转移产业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区位中心,随着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将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走私是怎么一回事

走私是违反国家对外贸易管理、进出口物品管理和关税管理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和其他物品进出境,逃避海关监管,偷漏关税,以及在国内私自买卖经海关特准或减免税放行而无权出售的进口货物的行为。

具体来说,走私行为包括: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没有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物品进出境,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通过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其他手法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物品进出境;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其他海关监管货物或进口的运输工具;未经海关许可并缴纳关税,擅自出售特准减免税进口,用于特定企业、特定用途的货物,或者将这类货物擅自运往境内其他地区的行为。对于携带、邮寄违反海关法规的物品,但数量不多,不以出卖图利为目的的一般走私行为,一般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罚款处理。对于以营利为目的构成犯罪的重大走私行为,则要移交法院惩处。

国际商会盛况如何

国际商会是为世界商业服务的非政府间组织,是联合国等政府间组织的咨询机构。国际商会于1919年在美国发起,1920年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国际商会的基本目的是为开放的世界经济服务,坚信国际商业交流将导致更大的繁荣和国家之间的和平。目前,国际商会的会员已扩展到100多个国家之中,由数万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商业组织和企业组成,已在59个国家中成立了国家委员会或理事会,组织和协调国家范围内的商业活动。

何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金融组织。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它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均衡增长,帮助稳定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以解决其国际收入不平衡时对外汇的需要,等等。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参加这个组织,我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这个组织的基金来源主要是由会员国按规定份额交纳,投票权和借款权的大小也由份额的多少来确定。这样,谁出钱多,谁的投票权就大,谁就有可能控制这个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会员国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及同级的官员担任正理事。理事会每年9月召开一次。理事会的大部分职权交由22名执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执行。董事会的成员,由美、英、法、德、日、沙特各指派一人,我国也单独选派一名,其余成员分地区选出。执行董事会设总裁一名,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这个组织还同世界银行一起设立了发展委员会,讨论和建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或转移实际资源问题。

什么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经济协调组织,成立于1961年9月30日。它的前身是1948年4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这一组织的宗旨是:帮助成员国政府制订促进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政策,并在成员国之间,对这些政策进行广泛的协调,借以促进整个经合组织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它还鼓励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