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7535100000105

第105章 财政税收(2)

财政红利是在分级征税制度下,名义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财政收入的额外增加或减少。在累进所得税制度下,经济增长或通货膨胀自动地形成税收的增加,因此出现了正红利;当经济衰退引起的实际收入减少,或物价水平下降,都会使名义收入减少,因而出现了负红利。累进税制是根据收入的从小到大,规定了一个由低到高的一系列税率,进行分级征税。在累进所得税制下,名义收入增加,使纳税人的收入上升到较高的税率等级,从而使他们所缴纳的税收增加。由于税率等级是累进的,税收增加的比率大于名义收入增加的比率。这样,政府税收增加,财政盈余增加或财政赤字减少。一般来说,增加的这部分财政收入都用来减税或扩充政府支出,这样才能抵消财政正红利的消极影响;否则就等于从私人经济部门中抽取过多资金。这会造成财政拖累,阻碍经济正常发展。

财政幻觉会带来什么后果

财政幻觉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益往往在表面上大于政府支出的成本,由此而形成对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错觉。政府的财政支出具有一次性和集中性使用的特点,它所呈现出的效益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举办大型公共工程,能起到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恢复经济繁荣的作用,但是,这种公共工程可能既浪费又无效率。而由于其资金来源于税收,是分散在若干年份内征收的,并分散地由全社会的纳税人来承担,所以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财政支出的高税收成本和一些工程项目的无效率。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支出效益显着而其成本不明显的这种错觉,使政府决策者倾向于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其结果有可能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或造成过大的财政赤字。

财政年度分为哪两种情况

财政年度又称“预算年度”,是国家预算的起止期间。明确财政年度,目的是保证国家预算与决算的时间统一。世界各国都将财政年度规定为一年,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日历年度不相同,一种是与日历年度相同。我国实行的是后一种做法,财政年度与日历年度是一致的。

何谓财政经常性收支

财政经常性收支是“财政资本性收支”的对称。在财政收支平衡表中,政府为公共目的所进行的强制性征收,以及用于非资本性资产及其生产的商品或劳务的有偿支付。一般而言,这种收入或支出对以后的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说,其所涉及的经济活动持续时间大多在一年以内。

财政经常性收入,是指政府为公共目的而征收的强制性、无偿性、非返还性的收入,以及非政府来源的经常性财政收入。它包括税收、拖欠税款的利息、罚款与罚没收入、管理费以及企业性收入(在我国财政统计中该项未列入)等。从收入来源划分,又可以分为经常性税收收入和经常性非税收收入。财政经常性支出,包括不用于资本性资产或不用于资本性资产生产的商品或劳务的有偿支付,以及不用于使当事人获得资本性资产、补偿当事人资本性资产损毁或增加当事人金融资本的无偿性支付。它包括商品和劳务支出、利息支付、补贴和其他经常性转移等项,具体包括公务人员的报酬、国防经费、行政办公经费和社会救济金等。政府支出的科研费用、文化教育费用也属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内容。还有其他方面的日常开支,只要不是临时性的,都属于财政经常性支出。

财政危机在广义上与狭义上有何区分

财政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混乱和动荡。在广义上,财政危机被理解为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严重问题,整个市场出现混乱;在狭义上,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发生了问题。赤字过大,债务过重,或财政收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滑坡等,都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如果国家财政停止兑付已经到期的政府债券,则表明事实上已存在财政危机。

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是什么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对个人和其他单位的无偿支出。这一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含义:①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类支付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非交换支出,即各经济单位相互之间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在这一层含义里,转移支付不仅包含财政级次之间的政府转移支付,而且还包括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转移支付。②狭义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类财政支付分为两类,一类是购买支出,一类是转移支出。购买支出是指本级财政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出是财政转给个人和其他单位的费用。财政的转移支出就是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不同财政级次之间的转移、财政向企业的转移、财政向社会个人的转移。③规范的以均等化为目标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只限于政府间,即不包括政府向政府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的转移。二是以均等化为目标,即由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转移,以达到社会财富在国家范围内均等分配的目的,这是由国家的整体性决定的。作为一个国家,各地的经济发展或经济状况不能相差太悬殊,需要必要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三是规范化,要求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合理,要通过精细计算来规定转移支付的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理由是:①管理国家的需要。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由中央财政集中财力,然后向地方转移支付。原则上要求各地方政府在财力上都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对中央财政的依赖。②财政有效性要求。一般说,社会事务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理。地方财政事权与财权不统一,事权过多,必须由中央弥补财力,以使地方的事权与财权统一,使其能够担当地方事务工作。③平衡地区间的发展条件。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资源、税基、人口等因素,造成财政活动能力上的差异,这就需要中央对地方实行财政规划,给经济落后地区一定的转移支付,以保证各地的财政都能正常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④调整的需要。在统一税法的前提下,事实上存在某些负担不合理问题,这就需要依靠转移支付来解决。对于外部的经济问题,也需动用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协调。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要由地方筹建,而地方没有能力筹集费用,中央财政可用转移支付方式给予支持。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有三种类型:对称补助,中央拨款,地方相应配套拨款。一般补助,不加条件的补助。专项补助,规定了专项用途,款项不得挪作他用。

什么是财政资本性收支

财政资本性收支是“财政经常性收支”的对称。政府出售资产或储备所得到的收入,以及为获取资本或储备所付出的投资性支出。一般而言,这种收入或支出对以后的生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持续时间大多在一年以上。具体说来,它又分为资本性收入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收入是指政府固定资本性资产、黄金及外汇储备、股票、土地或无形资产的出售所得,以及资本性转移收入(国外对本国政府的资本性赠与)等。资本性收入的数额一般较小,因而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它经常被合并到非税收入项目中。资本性支出是指为获得固定资本、土地、无形资产、政府债券、外汇与黄金储备、非军事性与非金融类资产而进行的支出,以及资本性转移支出(政府对外的资本性赠与)等。在我国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资本性支出一般包括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等。

何谓财政关税

财政关税是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为了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在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条件:征税的进口商品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没有代用品而必须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征税的进口商品在国内必须有大量的消费;税率应该适中,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实现增收的目的。征收关税最初的目的多半是增加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规模都不断扩大,使得关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明显降低。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已经很低。因此,财政关税日益被保护关税所代替。

什么是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的利益作为保险标的,或以造成经济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从财产保险的发展看,最初的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单纯的“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加,财产保险标的逐步发展为与物质财产密切相关的利益、民事损害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由于信用关系产生的一方违约造成他方经济损失的“无形物”的保险。因此,财产保险标的又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两种。但无论哪种形态的保险标的,其价值必须能用货币来衡量,否则保险关系便不能成立。实践中,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为农业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涉外财产保险等。

什么是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财产保险中的一个大类,指保险人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周期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次,在我国,农业生产单位微小,经济基础薄弱,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再次,由于我国农业地区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差别很大,自然灾害多,抗害能力很弱,这里丰收那里歉收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和很不稳定的。农民的富裕程度也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这些特点决定我国农业保险风险性大,保险费率高,展业区间大,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大。因此我国的农业保险如果得不到国家的有力补贴或政策支持,一般难以经营。

什么是企业财产保险

企业财产保险,是指对企业的各类财产提供保障的保险。在我国,凡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都可以投保财产保险。企业财产的可保范围:属于被保险人所有或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由被保险人经营管理或替他人保管的财产、具有其他法律上承认的与被保险人有经济利害关系的财产。金银、珠宝、玉器、首饰、古玩、古画、邮票、艺术品、稀有金属和其他珍贵财物,牲畜、禽类及其他饲养动物,堤堰、水闸、铁路、道路、涵洞、桥梁、码头、矿井、矿坑内的设备和物资,可作为特约保险财产投保。企业财产的保险责任包括:因火灾、爆炸、雷击、暴风、龙卷风、暴雨、洪水、破坏性地震、地面突然塌陷、崖崩、突然性滑坡、雪灾、雹灾、冰凌、泥石流、空中运行物坠落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被保险人自有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上述各项所列灾害或事故遭受损害,引起停电、停水、停气以至直接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在发生上述各项灾害或事故时为抢救保险财产或防止灾害蔓延而采取合理措施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上述三项事由中的施救、保护、整理的费用支出。

家庭财产保险的内容有哪些

家庭财产保险,是指以城乡居民家庭财产为对象的保险。在我国,可保财产包括房屋及附属设备,家庭生活资料,农村家庭的农具、工具和已收获的农副产品,个体劳动者的营业用器具、工具、原材料和商品。代他人保管或与他人共有的财产须特约承保。家庭财产的保险责任包括:火灾、爆炸造成的保险财产的损失。雷击、冰雹、雪灾、洪水、海啸、破坏性地震、地面突然塌陷、崖崩、龙卷风、泥石流造成的保险财产的损失。空中运行物的坠落及外来建筑物和其他固定物体倒塌砸坏保险财产的损失。但对建筑物在未发生灾害事故条件下自行倒塌所致损失不予赔偿。暴风、暴雨使房屋主要结构倒塌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发生上述灾害或事故时,为防止灾害蔓延或因施救,保护所采取必要的措施而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和支付的合理费用。

涉外财产保险实行的办法有哪些

涉外财产保险,是指保险公司经营的以外国机构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涉外财产保险适用于中外合资、补偿贸易、租赁,或使用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引进的机器、设备,以及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外商机构租用的房屋、办公用品和国外在华人员的个人财产。涉外保险的保险责任同国内企业财产保险基本相同。涉外财产保险按实行的办法可分为:①财产一切险。中国的财产一切险是融国外的工业一切险、商业一切险、家庭财产一切险三者为一体的险种,除承保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之外,还负责突然和不可预料事故(如偷窃、疏忽、恶意行为等)造成的损失或灭失。②财产一揽子综合险。适用于经营对外来料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企业。保险责任包括三个部分:原料,设备从国外运抵加工,装配场所的进口货物的运输保险;加工、装配期间的普通财产保险;成品运往国外收货人处的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③利润损失险。也叫“灾后损失险”或“营业中断险”。它承保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企业停产或营业中断而带来的间接损失,即预期毛利润的损失或额外支出的必要费用。由于利润损失险多是作为火灾险或其他财产险的附加险承保,因而其责任范围和基础保单的承保责任相同。

什么是财产权

财产权是“人身权”的对称,是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权利。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财产权,主要是所有权、债权和继承权。根据其他法律关系也可产生财产权,如由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夫妻对家庭财产的共同权利,父母与子女间取得赡养费、抚养费的权利,由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领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等。

何谓财产收入

财产收入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资产(土地和地下资产)的所有者将这些资产交由其他单位支配时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收入”是国民账户体系中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地租等。

财产税类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