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7522700000003

第3章 鱿鱼

说起鱿鱼,广东人似乎最为熟悉了,“炒鱿鱼”这道菜不仅仅是一道美味佳肴,现在几乎已成为常用的社会用语,用来比喻开除员工。因为鱿鱼经旺火一炒,即刻就会卷起,类似日常生活用语“卷铺盖走人”的意思。

鱿鱼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身体的内部结构上看,都很像墨鱼,但它也不是鱼类,属头足类,贝类中的一种。墨鱼是浙江的特产,而鱿鱼则是广东的特产。我们平时所见的绝大多数鱿鱼,在分类上被称为台湾枪乌贼。每年春夏季随着台湾暖流的加强,它们从台湾岛近海的深水处来到福建、广东沿海浅水处,寻找砂质底的地方产卵,形成了鱿鱼汛期。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鱿鱼的外形,它那圆筒形的体型,尾部左右各有一片对称的菱形鳍,当头部和长在头部上方的腕足收拢在一起时,活像一个火箭简。在它追逐猎物或见到敌害而逃逸时,常常跃出水面像箭一样飞过,所以沿海渔民常称鱿鱼为“火箭简”。想当年,“火箭筒”常作为送礼佳品而风靡一时。即使在现代物质丰富的时代,送上一包鱿鱼干也会使人喜爱不止。

不过与其说鱿鱼像火箭,还不如说火箭像鱿鱼更恰当一些。因为鱿鱼与墨鱼一样,也是古老的海洋动物,现在鱿鱼体内的那一片叶片状的透明薄膜,即内鞘,就是其祖先退化后留下的产物。

用手摸一下那软绵绵的新鲜鱿鱼,你大概会觉得这家伙一定是慢条斯理、文质彬彬的。如果那样你就小看了它,鱿鱼可是个游泳能手。据科学家测定,它的游速可达每小时40千米,快速时可高达55千米,几乎是普通客轮的2~3倍。为什么有如此高速呢?剖开它的身体便可知道这高速的秘密。

原来在它颈部附近,从腹面可以见到一条窄缝通向腹腔,叫做套膜孔,套膜孔通向体外有一个类似炮筒的管子,叫做漏斗。腹腔、套膜孔和漏斗组成一套绝妙的推进系统,通过腹腔挤压,水由漏斗喷出,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其功能类似现代火箭的原理。当它竭力追逐鱼群时,常常跃出水面,有时竟能跃出水面4~5米高,也会出现像飞鱼那样落到船甲板的情况,当然那就是船员一场意外的收获了。

我们再观察一下,鱿鱼没有牙齿,但它却是吃荤不吃素,靠食鱼、蟹类为生。它是靠口腔内齿舌与喙相结合,将鱼虾蟹等食物磨成粥状物后吞入胃中。4~6千克的鱿鱼,可轻而易举咬断钓竿上的铁钩。我们在南海常见的鱿鱼大多为手掌那么大,重达几千克一个的并不多见。但在南美洲一带海洋,曾经发现有重达160千克的大鱿鱼,在那里数千克以上的鱿鱼很多,不过味道就不那么鲜美了。

在我国鱿鱼一般长在20厘米左右,巴掌大,算是海洋中的小兄弟了。可它一点也不示弱,特别是在集群产卵时,闯入的鱼类都会被群起而攻之。一只只鱿鱼施放一缕缕乌墨,常将这些入侵者弄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由于鱿鱼具有这种聚集好斗的习性,鱿鱼产区的渔民常用新鲜的大鱼骨来诱集鱿鱼,往往可以获得好收成。

鱿鱼与墨鱼一样,也能不断变色,除了变成与周围环境一样外,也能以变色来显示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鱿鱼群体大、数量多,在渔业上称为鱿鱼渔业,是南海的经济渔业之一。不过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破坏了传统的资源,南海鱿鱼在市场上已不多见了,常见的是国外进口的鱿鱼,但味道比南海鱿鱼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