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16

第16章 奇怪的战争(3)

当天晚些时候,伏尔曼又写道:“迄今为止,西方前线一枪也没有打响。双方都只是用高音喇叭互相喊叫,每一方都企图让另一方明白,他们的行动是怎样的徒劳无益,他们的政府是怎样的愚不可及。”

在这场“奇怪的战争”中,敌我双方近在咫尺,却没有任何开枪射击的命令。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说道:“向还在干活的德国人开火吗?德国人也只能以开火来回答我们!”

如此一来,西线的形势颇具喜剧味道,莱茵河两岸的德法士兵可以隔河相望,彼此看得很清楚。双方士兵在野战工事或炮兵掩体里乱七八糟地干活,不时地停下来“欣赏”一下河对岸敌人的活动。德军每天通过高音喇叭和巨幅标语进行宣传,法国阵地偶尔也会升起一块粗布做成的表示同意的标语牌。在一些地方,士兵们秘密地进行食品交换,他们认为法国葡萄酒和德国啤酒换换口味也不错。

为使防线士兵不致太过无聊,法国政府还给前线设立了军队娱乐服务处,增拨文娱器材,增加酒类供给,并给士兵们送去了1万多个足球,巴黎歌舞明星们频繁地活跃在前线。

马奇诺防线成了一个真正的娱乐场。在德军的炮口下,法军看着电影,踢着球,唱着歌,慢慢悠悠地消磨着悠闲的战地时光。尽管德法两军对战争的理解会有不同,但对足球的理解却是较为一致的,法国士兵踢球时的精彩动作有时会得到河对岸德军的大声喝彩。

法军高唱着“我们要到齐格菲防线去晒衬衣”的流行歌曲,而严谨的德国人也比较配合,他们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冲着扩音器喊:“英国人是叫法国人打到最后一个人吧!”

德军宣传部长戈培尔指示,向真空地段法军高声地致以友好的问候,并让德军与法国士兵进行兄弟般的交谈。宣传队用大喇叭广播新闻和消息,用以证明德国与法国不是敌人。

晚上,德军向马奇诺防线的法军播放缠绵的法国歌曲,在节目结束时,德国广播员会说:“晚安,亲爱的敌人,与你们一样,我们也不喜欢这场战争。谁该负责呢?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互相射击呢?又一天结束了,我们大家又可睡上一晚好觉了。”最后还会送出一首轻柔的催眠曲。

为涣散法军的士气,德军曾投下过上百万个赭色的“秋叶”,上边印着戈培尔的名言:“秋天,叶在落。我们也和叶子一样要落了。叶枯死了,这是上帝的安排。待来春,有谁会记起这枯叶,又有谁会记起倒下去的法国士兵呢,而生命在我们的墓地上犹存。”

一位法国士兵回忆说,当时曾有一支德国宣传部队在前线竖起了大牌子,他们大声喊:“北方各省的士兵们(法国士兵),英国大兵正在和你们的妻子睡觉,他们正在强奸你们的女儿!”而法军的回应是:“我们是南方人,我们也不想打仗。”

法军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大炮,炮口傲然指向天空,对运送军火的德军视而不见。据法国逃兵讲,前线指挥官不许哨兵往枪里装实弹。

与德军相比,英法联军处于绝对优势,但他们始终按兵不动。直到9月7日至8日晚,甘末林才虚张声势地让法军士兵沿着萨尔布吕肯东南的“卡登布伦”突出部,在一条24公里长的战线上越过边界,结果法军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只有一些轻微的接触。

法军用了几天时间,才小心地推进8公里,还“成功”地占领了萨尔布吕肯西南的文特森林,以及20多个空无一人的村庄。至此,法军连小心的脚步都不敢继续向前迈了,甘末林将军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一旦德军进攻比利时,法军便退回到马奇诺防线的工事里去。

后来,甘末林将军说,萨尔出击只是一个小小的试验,一个把戏而已。不过是装装样子,摆出对波兰援助的姿态。

9月12日,甘末林下达密令,命令部队放弃一切进攻,进行战略防守,并于10月4日全部撤离。他害怕德军即将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却在10月14日发出一道故弄玄虚的“命令”,慷慨激昂地号召法军:“磨砺你们的意志!最充分使用你们的武器!记住马恩河和凡尔登!”

确如甘末林所料,德军反攻了,只是规模不大,甚至连小攻势都称不上。但德军只用了两天时间且很小的代价就把法军花两个星期占领的土地夺了回去。

甘末林的假攻势严重削弱了法军的士气,法军从此按兵不动。法国政府也认为,“法国这时不应该承受对德国发动攻势的全部担子。决定等到春天或夏天再在法国战线有所作为……”

而德军的认识却是清醒的。他们认为,波兰战争期间,英法没有在西线对他们发动进攻,是最大的失策,“错过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说:“只有完全不顾我们的西部边境,我们才有可能在对波兰的进攻中取得胜利。如果法国人利用我们几乎全部兵力都牵制在波兰这个机会,本来能够在我们无从防备的情况下渡过莱茵河,而且威胁到鲁尔,在这个地区对德国进行战争具有决定意义。”

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也心有余悸地说:“如果说我们在1939年没有崩溃,那是由于在波兰战役中,西线的法国和英国的大约110个师,完全没有用来同德国的23个师作战。”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最高长官凯特尔也说:“假如法国进攻,那么他们所遇到的将只会是德国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西线除萨尔和洛林边境上发生过巡逻队的几次冲突外,几乎听不到任何枪声。最初的“战争”是在1939年12月9日,联军有了第一次的伤亡——一名英国巡逻班长被流弹击中致死,打破了西线无伤亡的“伟大”纪录。

从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从波兰灭亡到德国闪击北欧,英、法和德国在西线持续了8个月的“无战争状态”或“假战争”、“静坐战争”。

这场“奇怪的战争”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是对波兰等小国利益的背叛。英法两国政府缺乏果敢的气魄,也没有真正打仗的意图。正是他们放纵了希特勒,让德军的力量和野心不断膨胀起来。

德军灭亡波兰之后,铁甲洪流迅速西进,英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终于尝到自己一手种下的恶果。

4.德国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

人们在谈论二战中希特勒的手下时,知道最多的是戈林、戈培尔、希姆莱以及一些将军和元帅们。

在希特勒众多的追随者中,施佩尔以建筑师的身份得到重用。施佩尔比希特勒小16岁,但却是希特勒的至交,交情之深在纳粹集团中无人可及。施佩尔当上战时军备部长后,从来没有管理经验的他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扩大了纳粹德国兵工厂的产量,为德军发动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战爆发前,德国与英法等国相比,在战争资源的储备方面具有优势,使德国发挥了“闪击战”优势,在二战初期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断获胜。

然而,希特勒在战争准备上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实现。虽然德国的大部分资源都归军队使用,但德国这台战争机器没有像宣传部门说的那样,是无法战胜的巨人。

1939年以前,德国国内有两种倾向难以平衡:一种倾向是战争准备,另一种倾向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德国纳粹党表面上看起来团结,但内部成员在对待各种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二战初期的胜利似乎证明把权力集中在中央的策略是对的,就如同在战场上集中兵力是正确的一样。希特勒在1940年夏季坚持减少军备,主要是为了防止丧失民心。

二战爆发后,德国政府制定上夜班、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的奖励制度。工人们自愿延长工作时间,许多工人认为每天工作10小时是光荣的事情。

从武器的产量和工人薪金的变化来看,1940年和1941年的德国战时经济规模并未扩大。一些与战争扩大有关的法律效果不明显,因此也被废除。

工人的薪金在1939-1941年3年期间增长10.4%。1941年以前,德国的劳动力不像英国那样紧迫。同时期英国妇女劳动力增加18%,德国妇女的劳动力却下降了。

1941年,德国兵工厂工人数量增加11%。1939-1944年期间,兵工厂工人数量共增长36%。

战争的时间比预计的要长很多,德国建立了有充分准备的战争体制,这种战争体制正是德国战时经济动员的第二阶段。那时,德国已经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攻击。德国政府被迫承认:“闪击战”无法摧毁苏联,苏联这台战争机器太大了。

1942年初,德国对“闪击战”不再抱有希望,必须重新制定战时经济计划。德国、德占区和附庸国的战时经济随着两个人的上任而改变:施佩尔上任武器和军事工业部部长,弗里茨·绍克尔于1942年春上任劳工部部长。

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05年出生于德国曼海姆,他从小就想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一流建筑师。 1923年,施佩尔在卡尔斯鲁厄、慕尼黑和柏林大学读建筑学。毕业后,他相继在卡尔斯鲁赫高等专科学校和柏林-夏洛腾堡高等专科学校学习,1928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