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13

第13章 闪击战的“实验场”(4)

这批军人中有个叫贝京的犹太人,后来担任以色列总参谋长和总理。贝京带着一批犹太人开小差离开第2军,到巴勒斯坦参加犹太复国运动去了。

丘吉尔想把第2军派到地中海意大利战场,加强英联邦军队的力量。波兰政府也想让第2军参加地中海意大利战场,以便日后取道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反攻波兰。

波兰第2军又来到巴勒斯坦和埃及进行了两次改编。1944年2月,波兰第2军从海上登陆意大利。波兰第2军下辖第3喀尔巴阡步兵师,师长杜克少将;第5克拉考师,师长苏里克少将;独立第2装甲旅,旅长拉科夫斯基上校;炮兵部队,司令扎布科夫斯基上校;还有第7师是补充训练师,驻守巴勒斯坦,为第2军补充新兵。

1942年,被苏联共产国际解散的波兰共产党在华沙秘密成立波兰工人党,与各左翼政治组织联合组成波兰社会党。波兰社会党团结一切爱国人士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把地下游击队改编成人民近卫军。人民近卫军广泛开展政治和军事活动,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仅1944年就作战904次,击毙德军2万多人,为打败法西斯解放祖国作出巨大贡献。

1944年7月,苏军再次越过波兰边界,身份与5年前作为侵略者的身份不同了。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受苏联控制的波兰指挥官贝林格的波兰第一军已经攻克了波兰重镇卢布林,直指华沙近郊的维斯瓦河东岸。这种情况下,华沙德军出现慌乱,一些德军家属开始撤离华沙,这一切都传到了华沙人的耳朵里。

1944年8月1日,华沙人民起义了。在英国的波兰政府领导的波兰国家军也起义了,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下令向德军进攻。起义者中的2.5万国家军只有4.4万枚手榴弹、400支步枪、650支机关枪、1.2万枚燃烧弹。当时,驻守华沙的德军只有2万人。华沙起义后德军增加到5万人,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

在华沙100万男女老幼的支援下,起义军用汽油瓶、砖头、石块进攻敌人。经过4天血战,起义军民占领了市中心的若干据点和几个区,仍未攻下重要据点和维斯瓦河上的大桥。双方进行了残酷的巷战,华沙军民同德军进行了异常残酷的英勇搏斗。仅8月5、6两日,就有5万华沙军民惨死。

从8月5日起,德军调来一个军的兵力赶到华沙。起义军开始转入防御,战斗空前惨烈,德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坦克长驱直入。德军占领沃拉、奥霍塔和古城。起义军民在维斯瓦河西岸的狭长地带继续奋战,起义军民伤亡惨重,激战一直继续到10月2日。

9月15日,华沙起义军民孤立无援,弹尽粮绝。10月2日晚9时,科莫罗夫斯基将军率起义军民向德军投降。在华沙起义中有近20万人死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惨死。德军损失2.6万人。起义失败后,希特勒命令彻底毁灭华沙城,把一座雄壮美丽的城市夷为一片废墟。1.2万名起义军官兵被德军俘虏后,流放到德国做苦役或者关进集中营。

华沙起义被德军镇压后,苏军对德军发动冬季攻势。1945年1月17日,苏军攻下华沙。

1945年5月9日,苏军中的波兰士兵越过柏林以东的德军防线,把波兰的国旗插在勃兰登堡的城门上。在柏林战役中,波兰人伤亡2.7万人。

4.波兰——流血最多的国家

波兰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三次被瓜分。最后一 次瓜分后,波兰国家灭亡。

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征战欧陆,帮助波兰复国,无数波兰人在拿破仑的鹰旗下战斗,最杰出的是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获得法兰西帝国元帅军衔。法兰西帝国灭亡后,波兰再次亡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英法的主持下,波兰再次复国。波兰政府主张恢复1772年被瓜分前的领土,要求立陶宛、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归还波兰。英法两国政府拒绝。后来,波兰出兵刚建国的苏联。

波兰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在苏德之间拉一方打一方,而一味与德国、苏联两大强国为敌呢?这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波兰不存在与苏德任何一方结盟的可能性,因为波兰与苏德两国边界的矛盾,不是一小片领土的争执。作为历史上的欧洲强国波兰,在15世纪征服条顿骑士团,17世纪打败苏丹大军时,普鲁士和沙俄都只是欧洲无足轻重的小国。

1939年9月华沙陷落后,根据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德国和苏联合伙第四次瓜分波兰。

首先提出瓜分波兰的,并不是德国,而是从波兰背后出刀的苏联。丘吉尔曾说过:“我们对苏联不能抱任何幻想,他们不承认任何道德、法律,只顾利益。”

1939年9月19日,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在发给柏林的电报中说:“斯大林已经放弃了原先准许残存的波兰存在的意图,想以皮萨河-纳雷河-维斯瓦河-桑河为界分割波兰。希望立即就此问题谈判。”

9月25日晚,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召见舒伦堡,两人谈了很长时间。会见结束后,舒伦堡向柏林报告了斯大林要他通报的事情:“斯大林认为留下独立的波兰是错误的选择。在他看来,最好自分界线以东的领土中,直到布格河的整个华沙归德国所有。作为交换,德国放弃立陶宛。若德国同意的话,苏联将根据1939年8月23日达成的议定书,开始处理波罗的海地区问题,希望德国能在这一方面给予支持。”

9月26日下午6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乘飞机来到莫斯科。这次他来莫斯科,是想让斯大林做出让步,毕竟,波兰是德军大举侵略后取得的战果。

从晚上10点开始,双方一直谈到第二天凌晨1时,斯大林亲自参加谈判。斯大林提出两个分割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根据原先的协定来划分波兰,立陶宛划归德国;

第二个方案是:立陶宛划归苏联,苏联则让给德国更多的波兰领土,包括卢布林省和华沙,波兰领土大部分归德国。

斯大林提出,残余的波兰国家会在德苏两国之间制造摩擦,若德国接受他的条件,苏联会根据1939年8月23日的议定书处理波罗的海的问题。

9月29日凌晨5时,按斯大林提出的第二个方案,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在条约上签字。里宾特洛甫问斯大林,苏联是否愿意与德国结盟,斯大林说“我永不允许德国变弱”。

回到柏林,希特勒向里宾特洛甫解释说,他之所以把立陶宛让给苏联,是因为他要向斯大林证明,德国是真心实意与苏联取得谅解。

新的瓜分线使苏联拥有了利沃夫的制糖和纺织工业,德罗霍贝什和博雷斯拉夫的油井,这两个地方是波兰产油最多的地方。作为补偿,斯大林同意每年供应德国一万吨石油。

10月8日和12日,根据新的瓜分线,希特勒下达了两个命令,波兰的西部土地被并入德国版图,其面积为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在其余的18万平方公里的波兰土地上,德国设置了总督区,由汉斯·弗兰克任总督。总督府位于克拉科夫,分为四个省:克拉科夫、华沙、卢布林、腊多姆,人口约1200万。

10月14日,苏德双方签署议定书,为划定边界线而成立了委员会。分界工作于1940年2月底完成,边界线长1500公里,三分之二顺着河流。其他没有河流为界处,统一用界桩标示。不久,苏德两国在分界线的两边修筑防御工事。

这年10月,在原波兰东部领土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于11月1日和2日加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苏联对外宣布,这都是当地居民“自由选举”完成的。

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对斯大林说,英国同意重建独立而强大的波兰。在波兰和苏联的边界问题上,他说愿意看到波兰向西移动。他用三根火柴棍向左靠拢的动作,来暗示苏联、波兰、德国领土的向西移动,即“德黑兰公式”,说明英国同意用德国东部领土来补偿波兰东部领土的损失。罗斯福也希望东部边界向西移,甚至移到奥得河。

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快结束时明确提出,波兰想要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不行的。德黑兰会议没有明确划定波兰东部边界,但随后的形势越来越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1945年初,苏联在波苏边界问题上实现既成事实的占有,得到美英的默认。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以“寇松线”为波兰的东部边界。他们建议苏联让出利沃夫。斯大林说:“这样,我就无法回到莫斯科,无法向人民交待。对调整边界线的建议,我不能同意。”不久,斯大林做出一点点妥协,同意在一些地区向波兰让出五至八公里。1945年,《波苏疆界条约》正式签署。

就在德苏第四次瓜分波兰的时候,流亡的波兰政府向国联抗议德苏瓜分波兰;向国联所有成员国政府提出抗议,反对把维尔纽斯割给立陶宛;抗议把波兰西部并入德国。

当苏联在原波兰东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两个地区举行自由选举时,流亡的波兰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抗议。然而法英政府并不介意1921年被波兰吞并的土地回到苏联手中。

德军入侵波兰后,开始大批逮捕和屠杀波兰人。他们的屠刀首先砍向波兰知识分子,尤其是犹太人。希特勒企图消灭波兰的科学和语言。1940年春,在并入德国的西部土地上,德国建立了600多处杀人刑场,每处都有几千人被杀。

曾经遭受123年亡国之苦的波兰,在二战中又一次受到德国更加野蛮的血腥统治。为了把波兰变成殖民地,德国采取了一切暴力和肉体灭绝的手段。

德国在总督区建立了几千个集中营和死亡营,从1940年到1945年,被杀害的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万人。

德国在各个城镇把犹太人集中起来,建立犹太区,对犹太人进行集体屠杀。据保守统计,在集中营和死亡营中,被杀害的犹太人近500万,波兰人近410万。另外,在大搜捕中被屠杀或在监狱中被折磨死的波兰人近170万。还有250万波兰人被赶到德国从事苦役。波兰人遭到前所未有的灾难。

l940年4月17日,英法和波兰政府在伦敦和巴黎发表共同宣言,呼吁全世界人抗议德国政府在波兰占领区的法西斯行为。

1940年6月中旬,法军一败涂地,波兰被迫将政府从法国搬到伦敦。拉奇基耶维奇总统于6月20日来到伦敦,受到元首的礼遇。根据波军西科尔斯基元帅和丘吉尔首相达成的协议,1万多波兰士兵乘军舰从法国来到英国。

1943 年4月德军揭发了“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苏联矢口否认,指责是德国制造了“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英美两国政府出于对德作战的需要,接受苏联的说法。在伦敦的波兰政府继续派人追究此事,苏联与这个波兰政府断交。

由于苏联的强大,战后的波兰将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英国政府也不得不向苏联妥协,以换取苏联承认战后希腊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

在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上,英美完全按照斯大林的建议划分战后波兰的东西边界,这是在英国的波兰政府无法接受的。

1943年和194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努力促成苏联和波兰再次和解,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但双方对“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和波兰东部边界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此后,苏联同意波兰第2军到伊拉克后,建立完全受自己控制的波兰人民军。波兰人民军第1集团军于1944年3月组建,由贝林格担任军长。后来,它参加了华沙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

1944年华沙起义时,贝林格在华沙城下率波兰人民军第1集团军向华沙城的德军发动攻击,因此被苏军撤职,调到莫斯科总参军事学院任职。后来,苏军元帅们的回忆录中没有一位提到贝林格的去向。事实上,贝林格在苏军总参军事学院工作到1947年回到波兰,担任波兰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后来,担任农业部副部长,没有受到苏联的迫害。

华沙起义军承认在英国的波兰政府为合法政府,斯大林把他们视为眼中钉。

1944 年,苏联在解放的波兰领土上建立波兰联合政府。在英国的波兰政府总理米克拉切克于1944年11月辞职,回到波兰,参加了波兰联合政府,担任副首相兼任农业部长。1947年,米克拉切克在波兰大选失败后又回到英国,英国波兰政府视他为叛徒。不久,米克拉切克被迫移民美国。

在波兰国内,左派被苏联控制,右派倾向英美。二战结束后,波兰人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苏、英、美三国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最终确定波兰的领土和未来政府的组成。

1945年6月28日,波兰共产党卢布林政府成立。“卢布林委员会”下属的军队是由波兰战俘中的共产党党员组成的,只在阅兵式上用一用。波兰政府完全靠苏军维持,连国防部长都是斯大林任命的。

根据苏、英、美三国确定的波兰边界,波兰得到西部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公元10世纪波兰建国初期的波兰领土。这样,波兰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界长460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界长1310公里,东面与苏联的国界长1224公里。波兰的海岸线长524公里。

8月16日,苏联与波兰签订边界条约,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原属波兰的1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苏联,原属德国的西里西亚以及北部但泽自由市,共约10.2万平方公里划归波兰作为补偿。

波兰也是战胜国之一,但与二战前相比,国土面积损失了约7.7万平方公里,现在的波兰领土面积约31.2万平方公里。

1956年,波兰政府改革,在英国的波兰政府很多官员回到波兰,甚至教皇也承认波兰本土政府。不久,在苏联的干涉下波兰政府的改革失败了。

在英国的波兰政府一直存在下来,直到1990年。

波兰是二战中欧洲遭受损失最惨重、流血最多的国家。1938年,波兰人口约3500万,二战中损失600多万,平均每1000人牺牲220人。其中530万是在监狱、集中营和大规模屠杀中死去的。1945年,波兰只剩2930万人口。20世纪70年末,波兰人口才恢复到3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