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7519500000028

第28章 修戒律:包容造就利他人生(1)

1、包容绝对不是纵容

人与人相处需要一颗宽容的心,特别是需要朝夕相处的亲人或爱侣。但宽容只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如果对原则性的问题还一忍再忍,那就不是宽容,而是纵容。而一味的纵容,最后就会像养在口袋里的毒蛇,终有一天会咬到你自己。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一个国际大盗落网了,被判刑收押。一个记者去监狱采访他,他就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小时候,他看见邻居家的母鸡下了一个蛋,觉得好玩,就顺手拿了回来。爸爸发现了,刚想训斥他,就被妈妈拦住了。妈妈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可别吓着他。

爸爸没说什么,让他把鸡蛋还回去。邻居也大度地说:孩子还小,你们也别骂他。这鸡蛋就给你们了,给他做个荷包蛋吃吧。

大人的宽容成了纵容,他就越偷越大,最后成了国际大盗,终于锒铛入狱。

一个无邪的儿童,在母亲的“包容”下成了国际大盗。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错误的宽容,最大的受害者是被包容的人!这也给那犯了错总希望得到原谅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希望被包容对待,还是严格要求?我想,每一个有抱负的青年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包容与纵容是有实质区别的。包容就是包容,它和纵容是两个概念。包容是主动的,并不担忧失去什么;而纵容时,害怕一旦没有这个纵容,你就会失去什么,所以有本质的区别。

包容超越对立的心态,心量足够宽广;而纵容在很多时候是出于对自己所爱好的对象的偏执,所以导向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再者,纵容所引发的后续因果链,有很多历史证明,多数落在向外的为人层面;而包容却不大容易为外人所知,因为从骨子里来看,包容偏重于人格和智慧的层面。

纵容同样是企业管理的要害。把人情赋予企业管理之中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一大底蕴,但也是一大要害。中国的企业之所以很难建立起一种纯粹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大概源于中国的企业人无法认同并全部接受契约式管理的冰冷模式。

所以,当你的上司或你的下属犯了错误时,我们经常无关痛痒的指正、批评,而后你我位置依旧,你教我悔依旧。纵容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纵容自己。而管理在纵容中失去威严,企业在纵容中失去生机。

无论是对财或物的管理,管理的终极对象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但这种关系首先是一种利益关系或契约关系。以人为本的经济或管理绝非是说要把企业搞成象开PARTY一样的热闹和友善,企业人在一起不是为了联欢,而是为了经营之利益。

为了以人为本这一美好的名词而忽略经营的内涵,将以人为本作为纵容的托辞万万要不得!制度是对员工和企业的双刃剑,管理是责任与权力的统一体,没有权力和义务所对应的管理是荒唐的,是无效的,是失败的,这种管理不能称之为管理,却为纵容之滋生创造了无比美妙的环境和托词。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出岐山,但出师未捷,自己要求贬职三级。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负责精神。商场如战场,今天众多的企业经理们是否过于姑息自己的过失了呢?企业成败事不关己,那么我们投入的资本何以堪?我们的员工何以堪?我们曾经披荆斩棘的代价又何堪?

同是三国时期,因街亭失守诸葛挥泪斩马谡。人情也许不在了,但江山在。今天的企业老总们对他们的下属公司和部门的无效经营又是如何善待的呢?贻误的时机何以再来?亏掉的资产又何以复原?功劳不在人情在实乃企业管理的祸患。以昨日之功衡今日之过亦是很多管理者手下留情的一种无奈所在,但不是必须选择,功过分明、奖罚分明才为明智。当昔日功绩赫赫,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锒铛入狱时,才知纵容害己又害人,但悔之晚矣。

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人才觉得庸者总能身居其上,那么压抑的绝不仅仅是激情,还可能压抑出破坏。今天你纵容了一个人,那么你明天则不得不纵容他人。忍耐应该是有限的,企业也一样。人固然都有不足,但你绝不能把不足当做一种个性。主观的错误不可饶恕,客观的就可以一容再容吗?难道你认为当初马谡不想守住街亭吗?马谡对蜀国又是何等忠诚?然,诸葛亮一样定斩不饶。这绝不同于刘备摔孩子的伎俩。诸葛亮求得是军心稳定,刘备则求得是人心向已。纵容似乎也可以收买人心,但“卖”掉的可能是企业的尊严和经济利益。

管理之道其实就是在企业人中寻找如何克其所短,扬其所长的道理。善待其长是绝对必要的,纵容其短也绝对是不必要的。当我们反思自己及他人时,我们发现许多失误与罪过都是在纵容中生息并繁衍的。

在管理中,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我们都可以做到激情与灵感的释放,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我们也同样在纵容中让庸碌和贪婪得以释放。管理正如一只气球,你温柔地捏它一下,它还会原形毕露;你若是刺破它,它就开始息事宁人,无所事事;你让它高飞,你也必须握住手中的绳,那绳不是“情”系的,而是制度的链条。管理正如一次放飞的过程,你不能让它落地,也不能让它任意高飞,所以管理也被称作艺术。

请您记住:纵容是把剑,可斩断情丝,亦可刺伤自己。

2、包容绝对不是包庇

心理学家认为:包容与包庇是孪生兄弟,它们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样子倒是一模一样的,任何人想分辨它们是很困难的。这绝非危言耸听,不过,细心的人也不难分辩——

包容是指对待非原则性错误的一种情感上的理解与接受,显现出包容者一种宽容与豁达的胸襟,其目的是以其胸怀和精神的力量去呼唤、感召一颗混沌的心。包容是智慧、是力量;包容是爱是体谅;包容是美,是修养;包容更是一分至善至性的感悟,是源于理解之上的那份谦逊。

而包庇呢?包庇是对待原则性错误的一种过分纵容与袒护,是错误进一步滋生的温床,它呈现出包庇者的非原则性,其出发点是希望对方,允许对方犯同样的错误,以保全当时的“尊严”。

辩证学家告诉我们:真理与谬误只有一墙之隔,可以设想,包容与包庇也只有一步之遥。包容过度就是包庇与纵容,这一种包容是一种伪善,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的。

俩兄弟抢劫杀人,父母窝藏包庇,河南省太康县一农户一家四口全部进了监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此作出一审判决,武文学、武科学兄弟二人因抢劫杀人被依法判处死刑,其父母则因窝藏、包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三年。

在法庭上,法官宣读判决书时,听到两个儿子均被判死刑,武氏兄弟的父亲当即昏倒在地,其母则泣不成声,瘫坐在法庭上。因为目无国法,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据前来旁听的武家的亲戚说,一家四口人都进了监狱,房子无人照看,田地也没人耕种,景象十分凄惨。

去年五月,刚刚二十出头的武文学与武科学两兄弟,来到北京昌平区南口镇武氏兄弟曾工作过的某加油站,翻墙入院并钻窗入室,蒙面欲实施抢劫时,被借住在加油站营业厅的李某发现,武文学、武科学遂用尖刀刺死李某,后逃匿。

武氏兄弟的父母得知此事后,非但未规劝其子投案自首,反而通过电话为两人指引逃跑路线、提供款物及逃匿地点、联系方式等,帮助两兄弟逃匿。在侦查机关询问时,又有意作虚假陈述予以包庇。

法院认为,武氏兄弟使用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过程中致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其父母的行为则已构成窝藏、包庇罪,且情节严重。据此,做出了上述一审判决。

无论包容被人们赋予怎样的光环,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

3、包容不是放任自流

人生要学会包容,包容不是卑躬屈膝,包容也不是迁就,包容也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的过错,也不是成就别人去犯错,鼓励别人去犯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而不是对他的放纵。

包容他人不等于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味地迁就、去包容,就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一种玷污和歪曲!

现在的一代,其实很优秀,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比过去的孩子懂的更多,见识也更广,可是不可否认,他们是有问题的一代;他们很聪明,和上一代孩子相比,他们机智多变,不再呆板笨拙,可他们却缺乏自信勇敢;他们考试的分数越来越高,他们的身体与心理日愈呈现亚健康状态。自私、暴力、脆弱、早恋、轻生、漠视生命等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眼前。

在教育中,孩子有个性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发展个性,不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形成一个极端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行为是有一个界限的。

小B同学是个典型的多重问题集一身的孩子。他的父亲开私矿,属于暴富一行,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富裕,人的劣根性和禁不起诱惑使他包二奶,找情夫,和小B母亲也离了婚。小B母亲出于怨恨对小B不闻不问,小B和他奶奶一起生活,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照顾,他父亲每次见他都会甩给小B一叠钞票,小B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逃学,打架,泡歌厅,整天和一群同龄的问题孩子混在一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国的父母走极端,不是过度溺爱,就是放任自流。经济水平高了,生活节奏快了,父母对子女教育到冷漠了,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庭破裂,对子女造成身心创伤。这种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孩子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误入歧途,为其走上邪路制造了条件,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由散漫,厌学,感情用事,也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当父母一旦觉得有所愧疚,就易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岂不知这种行为更加速了孩子滑到邪路上去。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可怜的是孩子。

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的班里有一位女生,她父母为了供她上学,花光了积蓄不说,还到处借了很多债,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了。可是,这位女生考上大学以后,就要父亲给她买两套漂亮的衣服穿,她说人家上大学都穿得漂漂亮亮的,我这样破衣破裤的,去了叫人家笑话。女孩这个心情可以理解。考上大学了,想穿得漂亮一点,这个要求如果是放在一般人家,也不算过分,但是她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

她父亲出去转了一圈,想借点儿钱给她买衣服,但确实借不到钱,因为当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那个女孩就躺在床上,不起床也不吃饭,使性子耍脾气,说生在这么个穷家,买件衣服都不能,如何如何。他爸爸一看孩子那个样,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瞒着女儿偷偷去卖血,卖了300块钱,给她买了两身衣服。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高。那300块钱能买很好的衣服了。

后来这个女孩看到她爸爸买了新衣服,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大学去了。但是他爸爸没有去送她,因为卖血后他病倒在床上了。

我们能教育出这样的学生,连自己的父母都放不过,这个教育真是太悲哀了!你说这种人即使学位再高,对社会能有什么贡献?

清华大学的校训叫“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理解这个“厚德载物”,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个性品德,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教育研究表明:僵硬的权威方式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而一味放任,同样也不能培养真正自立自信的个性。过去,在学校,在家里,老师和家长是主人,孩子是奴隶;如今,孩子至上,孩子变成了主人,大人反而沦为奴隶。如果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仅仅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不管怎么倒转,都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平等与合作,也无所谓民主自由而言。

4、包容不是委曲求全

我们常用的口头禅“委曲求全”——就是为了求全,忍受一时的委屈。委屈——一般指委屈自己,容忍,包容别人,是指一种人生修养品德。有“道家”的思想,老子说过“曲则全”,就是后退,谦让,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也是一种人生的哲理。

但是,委曲求全要掌握好度,它可以淡化无损大局的棱角,却不等于无原则的退让,对于不能求全的人和事,再“委曲”下去就失去为人处事的魄力了,此时只有铲除它才能保全大局。

一位朋友,一直以来心情不好,她的不快主要缘于家庭的不睦,感情的不和。她有一个体面的工作,也有不错的家庭条件,有两套宽敞的住房,有自己的私家小车,在外人看来她是幸福的,在外人面前她也总是一副笑脸。但是,她总是感到心里很苦,好像一杯苦涩的酒,独自一人孤独地品,在无人的角落,她不知流过多少泪。每天回到家,看到缺少爱的环境,她就忍不住想大哭一场,多少个日子以来,她都想放弃这个家,过自己的生活,但她舍不下自己的孩子,受不了别人责怪,她想做一个道德下的好女人。

她有一个老公,但老公早已不再属于这个家,几乎天天不归家,也从来不管孩子的事,这个家完全是她一个人在勉力维持。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晚很晚,可她还得准备孩子们的饭,还得整理这个家,料理孩子的生活起居,每天晚上她失眠,由于心情很糟,生活很累,她身体不太好,但老公从来不关心她,经常连着好几天人影不见到。

守着一个不爱的老公,守着一个并不幸福的家,莫如放弃,何必让自己痛苦呢?她怕父母为她难过,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诉说自己的苦;她怕世俗的眼光,总是在勉力维持这个家;当然,她更怕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她要维持着这个名义上的完整的家,而事实上早已是单亲家庭的生活。她维持着,让自己很苦,这苦涩的瓜只有她一个人培育,虽然这瓜再也没有成熟的时候,但她现在要的只是一个瓜。

强扭的瓜不甜,只有自然成熟的瓜才好吃。她这样勉力维系怎么不让自己感到了苦涩呢?守着痛苦就像戴上镣铐的脚,每迈一步都十分吃力,十分艰难,只有解除这个恼人的镣铐,才能迈得轻盈,迈得稳健。这没有爱的家庭就像这幅让人沉重的脚镣一样,让人步履维艰。

当你感觉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当你感到自己内心深处难以堪负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解脱自己。委曲求全,不是幸福的真谛;委曲求全,正是不幸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