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冒犯你或许会有某种值得同情的原因,罗吉士面对善良的农夫和他的妻子时,彻底原谅了他们。在牛与人情味之间,罗吉士更珍视后者。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
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衫槛褛,一脸的悲哀、愤怒,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柜台里那些贵重的高级首饰。这时,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
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三十岁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戒指在哪儿。
当男人的手将触及门把时,姑娘柔声地叫道:
“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
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么事!”
他再次问道,充满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哀怨神情。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工作做很难,是不是?”
姑娘神色黯然地说,眼眶中充满着哀伤的泪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
“但是我想,您在这里会做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说,伸手与她相握。
“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他转过身,慢慢向门走去。
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一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没有批评,没有苛责,然而,姑娘却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捡的那一枚金戒指。这就是因为包容所表达出的人情味所取得的功效。
很多人认为,在工作中只有不带一点私心杂念,不顾及一点人情的,才可能公正不阿,很多人把黑脸包公当做榜样,十分羡慕他能执法如山,不留情面。《警告中国人》一书里却有这样一句话: 包公只能说是个好的执法者,而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包公总是一副黑脸的缘故,他能对任何人做到不徇私情,这的确能赢得百姓的爱戴,但对自己身边的人来说,却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黑脸亲人,如果你曾经帮过他的大忙,牺牲了自己的一些珍视的东西,他却黑着脸,这么“无情无义”地对你,的确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而如果失去了亲人的理解和帮助,一个人便会陷入孤独寂寞的困境。
怎么办呢?许多人在正义和亲情之间徘徊,维护了本职工作的尊严,就必然刺伤亲朋的心,顾及了亲情,又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很多人最终选择了正义,黑着脸,对自己的亲朋依法处置,招来无数亲朋的白眼和“六亲不认”的数落,陷入苦恼之中。
要解除这种痛苦,有一个好办法,就是不要总是充当黑脸包公,而要黑脸红脸一起上,扮完了黑脸扮红脸。这是从政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宝。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一直把他看做智慧的化身。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迅速攻下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收降了魏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诸葛亮派马谡带领军队进驻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迎击魏军。马谡自以为他读兵书,娴熟韬略,既不遵照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把营盘扎在山上,终于被魏军围困在山上,断了水源,杀得大败。
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诸葛亮和马谡交谊深厚,但马谡丢失了街亭,军法当斩,诸葛亮便黑着脸下了处死马谡的命令。执法后,诸葛亮流着泪亲自为马谡祭奠,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写得如泣如诉,一咏三叹。这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后世传为佳话。
诸葛亮作为一个蜀国的丞相,自然要严受军法的规定,这样才能服众,才能建立威信,因此必须充当黑脸包公,但诸葛亮又是一个重情义的人,马谡和自己交情甚好,不能一斩了事。因此还需祭奠,还需“挥泪”,还需充当“红脸”,这样跟他的人一看,我们的丞相是一个重义气的人,这事只怪马谡不好,我们只要好好跟丞相干,他是不会亏待我们的。诸葛亮的一个黑脸一个红脸,既树立了威望,又笼络了军心。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为了当上攻打齐国的将领,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齐国人),以求解除对自己的嫌疑。这样的方式,不值得从政的人效仿。
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国外领导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80%的因素来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来自智力方面的影响,领导威信的树立就更离不开情感的力量。
6、包容者最拥有凝聚力
老子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不仅要宽容待人,还应审时度势,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谨言慎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当别人不经意冲撞了你,内心一定会不安,若你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就会增加彼此的信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力。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宽容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
狄仁杰和娄师德同时在武则天的朝廷中当宰相,狄仁杰常常排斥攻击娄师德,这一切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我重用您,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是靠着写文章的本事和正直的德行进取的,不是那种靠人缘关系取得成功的平庸无能之辈。”
武则天听后哈哈一笑说:“我原来并不了解您,您受到重用,正是靠了娄师德的极力推荐。”说罢叫手下拿出一只箱子,找到十几份推荐表,送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感慨地说:“娄公的度量这么广阔,他不以推荐我为相的举动表现出半点居功得意的神情,不以我对他的排斥攻击表现出丝毫的怨恨,娄公的度量真是虚怀若谷、宽阔无边啊。”从此之后,两人终于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共同辅助武则天管理国务,增强了国家领导层的凝聚力。
包容,也是有力量的表现。包容的心态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解决人们日常工作中的矛盾和误解,最好的办法是都能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让事实说话。这样,有利于减少争执,避免内耗,把双方的心胸拓宽、照亮。宽容的心态能够吸引和凝聚人才。
大唐盛世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辉煌的回忆,是因为唐太宗采取了宽容的政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对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就委以重任,魏徵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如果我们的领导能以宽容的心态和大度,尊重他人的人格,倾听他人的意见,维护他人的自尊,给他人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不仅使领导获得一种人格魅力,而且对“人才”也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只有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才能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在一般人看来,于公于私,王明都是毛泽东的对头。王明不遗余力地排斥打击毛泽东,曾使毛泽东吃尽了苦头。可是在1945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却亲自提议要把几位犯了错误的同志包括当时的王明,选进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指出,王明等人的错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现在经过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已经把是非弄清楚了,就不应当太看重个人的责任。毛泽东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仍担心王明不能选上中央委员。投票时,其他代表都到外面自由活动去了,而毛泽东却一动不动地坐在原位置上听工作人员唱票,直到别人告诉他王明当选没问题时,他才离开座位。
这就是毛泽东的气度,这就是毛泽东的胸怀。正是这种气度,毛泽东赢得了全党的敬仰;正是这种胸怀,才争取到包括反对过自己的全体同志的支持,使全党紧紧地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然要和别人打交道。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行的。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相处要胸怀开阔,要有容人的雅量。不要求全责备,处处与人过不去,否则,到头来只能落得个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境地。人们都希望别人能宽容地对待自己,但很少考虑怎样去宽容地对待别人。其实,给别人留一点空间,自己也能得到一片蓝天。
领导者要有虚怀若谷的容人之量,既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以此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
容人之短,就是要谅解或鼓励他人的“合理错误”。“合理错误”是创新开拓过程中难免的错误。它与异想天开,盲目行动,违背客观规律导致的错误有质的区别。所以对“合理错误”要宽容,“不以一失掩大德”。
容人之长,就是容忍他人的长处。容人之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容人之长,许多领导者不易做到。有些领导者总是认为下属的长处超过了自己,就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威望或面子。存在“功高震主”或“才高震主”的思想。许多事实证明,领导者不能容人之长,就会影响班子团结,影响优秀人才的成长,导致嫉贤妒能。事实上,下属的长处发挥得越充分,甚至超越了自己,说明你领导有方,善于用人。
试问你是否具有如此雅量。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现代的领导,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署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