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片扁扁的阳光
7512000000032

第32章 《罗织经》这本书

早就听说世间曾有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名叫《罗织经》,由武则天时代著名酷吏来俊臣所著,专讲如何株连、迫害、荼毒。总之,是一本毒汁四溅的书。但是,这本书仅仅听说过,却是史册无存,似乎早已湮没在茫茫史海中了。许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许多人多方搜求而不得。二十世纪的某一天,华人马先生东渡日本,偶涉书肆,极其偶然地发现了一册早已磨损残破、字迹模糊的手抄本,细观之下,大为震惊,这竟是唐朝人万国俊手抄的《罗织经》,在中国已经遗失千年。马先生带回国后,查遗补缺,经过数载潜心研究,终使千古邪恶之作《罗织经》大白于天下。偶一日,我去超市购物,竟意外发现了这一本印刷精美的奇书,遂购,夜来详读,内心的惊颤无可名状,原以为这是一本奸邪之书,其实,这却是一本老实的著作。读此书然后慨叹:读遍天下书,不读《罗织经》,实乃人生憾事!

读子史经典,会让人增长见识,也会让人虚妄;会让人懂得世界,也会让人与人生隔膜;会让人成为大学问家,也会让人成为百无一用的书呆子。读《罗织经》,却会让人真实,绝无成为书呆子的可能。它能够使人触破奸诈,洞察邪恶,对社会人生具有更本质的认识,可以减少牺牲,少走弯路,去掉伪饰,直达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历史上许多正义的人,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如果能够早—天读到此书,他们就会像去除疣瘤一样去除身上的书生习气,深谙世事,洞悉世态人心,减少无谓的生命消耗,不让珍贵的生命白白地在冤狱中凋谢。

史载:酷吏周兴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甘愿受死,一代人杰狄仁杰看到此书,冷汗迭出,女皇武则天看了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遂生杀机。台湾作家柏杨写道:南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了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一部《罗织经》。

中华文化是一种谋略型文化,学派林立,儒家文化何以在历朝历代被独尊?只因儒家文化所包含的谋略智慧能够为统治者作为统治术治国安邦,法家或兵家只是注重于局部的智慧,用具体的智慧战胜对方,儒家文化却是智圣,即从征服人心入手。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它首先为人民描绘出一幅理想化的美好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民被反复教化,信以为真,心悦诚服,自觉自愿地为这种理想献身。

谋略型文化经过几千年来坚持不懈的宣传,已经进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形成了民族的性格。国人好谋,人一生都在谋划,权谋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已经成为了深刻的文化。我们就在这种文化浓汤中一代又一代地被泡大,以至每个人都知道谋略,都在使用谋略利己的同时在利己的目标外面特意包上一层义正词严的伪装,这精心包裹的伪装迷惑了许多书生和涉世不深的人们,《罗织经》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撕破了这一层伪装,让严酷的现实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读此书,可以让人少受蒙蔽,少受蛊惑,少受伪饰,少受欺骗,直达真实。

书中辛辣地写道: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宣扬的,表彰的,作为人生楷模的,都是统治者塑造并树立的理想形象。

这些宣扬大部分靠文字传播,书生和君子好书,他们最容易接受这种说教,接受以后,会由不自觉到自觉地洗脑,按照这些社会规范行事,他们自以为完善了自我,上升到君子的境界,实际上却失去了自我,因为他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按照君子的标准瞻前顾后,等于是为自己套上了枷锁。从不读书的小人很乐意当小人,因为小人很自由,他们思想上没有限制,行为上没有顾虑,总是按照利益的大小来调整敌人的定义,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因此,君子因名声所累,小人无所畏惧。处处有所顾忌的君子哪里是无所畏惧的小人的对手?一肚子忠义节烈的忠臣每每被小人所害,冤狱里充满着君子无可名状的悲愤和捶胸顿足的恨声。

书中还写道:善良和正直是社会所提倡的美德,这美德也恰恰是人性的弱点。往往被恶人所用,恶人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是以最亲密朋友的面目出现,以恶治善良,以曲治正直,屡屡得手。令以善良正直自诩的人很茫然。他们不明白,社会提倡的和实用的是两码事,吃了亏,只能怪他们太过书生气。

来俊臣是行为专家,他深知人性的薄弱环节,深知哪一种进击最能奏效,知道哪一种刑罚最能使人打熬不过,他更知道这社会是怎么一回事,他更不会被社会的粉饰和人性的假象所迷惑。此书读起来令人惊心动魄,主要是源于它的真实。这种真实会杀掉我们思想深处长期以来养成的糊涂和矫饰,杀掉我们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所谓君子之风,杀掉我们思想深处长期被社会培养的所谓高尚纯洁,能够使我们与赤裸裸的真实世界冷静相对。从这本书里,我们得到了从任何经典著作里都得不到的冷酷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