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说
一个演讲者要想让自己的演讲打动人,靠的往往并不全是他的口才,演讲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主要的是演讲的内容要明确而具体,要吸引人,同时演讲者本人要情真意切,如此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思想融入演讲中
准备演讲,是否就是将一些漂亮的词句写下来,并把这些词句拼凑在一起,然后脱口而出呢?不,远远不是!是不是把一些偶然出现,但对你个人没有真正意义的念头集合在一起?绝对不是!
所谓“准备”,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念头、你的原动力集合在一起,而且你必须真的拥有这种思想和原动力。只要你脑子清醒,你每天都不会缺少它们。它们甚至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你的梦想中。在你的整个生命中,时时都充满了不同的感觉与经验。这些东西深深地藏在你的脑海深处,日积月累。
“准备”就是思考回忆和选择最能吸引你注意的事物,然后加以修饰,将它们整理出一个形态,成为你自己思想的精工制造品。这听起来好像一个很难实施的计划,其实并不困难。对于某一特定目标,只要你专心致志、善加思考,并付诸行动即可。
下面有几种办法可以帮助你组织自己演讲的材料,如果你遵循这些步骤去准备演讲,你便会获得听众的热切关注。
1. 演讲内容具体
一位温文儒雅的哲学博士和一个性格豪爽的流动小摊贩,同时参加了一次会议。但奇怪的是,在这次会议的发言过程中,那位小摊贩的演讲却远比哲学博士更吸引人。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博士的演讲虽然语言华丽精练,台风温文儒雅,讲话也有条有理,但他的讲话过于空泛,不明确。然而,那位小摊贩却正好相反。他一开口,就立即触及了话题的核心。演讲内容明确,而且很具体、实在,让人一听便知其意,再加上他的热情洋溢,以及朴实的词句,使他的演讲十分吸引人。
这里并不是想比较一位博士与小摊贩之间的高低贵贱,而是想说明一点:一个人的讲话只有具体而明确,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要想演讲获得成功,你就必须有具体的内容。例如,说“马丁?路德小时候‘既倔强又顽皮’”,就不如说“马丁?路德承认,他的老师经常打他手心,而且有时候‘在一个上午要打上15次之多’”更有趣、更能吸引观众注意。
古老的传记写作方法,常常要提及许多意思不明确的概括性的词句。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懦弱思想的避难所”。这真是一针见血,准确之至。新的写作方法则举出明确的事实,语意自然清晰。老式的传记作者说,约翰?杜伊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新的传记写法则是,“约翰?杜伊的父亲买不起鞋套,因此,下雪时他必须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来,保持两脚的干燥与暖和。但是,尽管他如此贫穷,却从未在牛奶中加水,也不曾把生病的马当做健康的马来出售。”很明显,后一种说法绝对让人一听就知道他的父母“穷苦但诚实”,不是吗?这不比说“穷苦但诚实”更加生动有趣吗?
这种方法既对现代传记作家有帮助,同样对于现代演讲家和我们每个开口讲话的人也十分有效。
2. 主题不要分散
题目一旦选好,就要定出自己演讲的范围,并一直将主题限定在这一范围内,不要试图去涵盖所有领域。
有个年轻的演讲者要讲两分钟,而他所谈论的题目却是“从五千年文明至现代社会”。这绝对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他才讲完三皇五帝,就没有时间了。他想在一场谈话中包含太多的东西,结果却什么也没让人明白。
许多演讲都因范围不明确,涵盖了太多的论点,以致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直去注意一连串单调无味的事实。假使你的演讲听起来像是世界年鉴,你也无法把握听众的注意力。
选择一个题目,如《颐和园之旅》等,演讲者如果不肯遗漏半点东西地对园中每个景色说上一些,从这一景点游至另一景点。待你演讲完毕,存留在听众脑海之中的,就会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瀑布、山岭和喷泉。如果演讲者把内容限定在公园的某一方面,例如佛香阁或是十七孔桥,这场演讲肯定会令人难以忘怀!你便有时间向听众展示出一些生动的细节,使得颐和园以无穷的变化活现于听众眼前。即使听众从未去过,也能从演讲者的动人话语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这个原则对于任何话题都同样适用,不管你所讲的是销售术、烤蛋糕、减免税赋,还是其他事物。在你开始演讲之前,你都必须先对所选的素材进行限制和选择,把话题缩小至某一范围,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伯班克培植了100万种植物,但他也只是从中培植出了一两种最高级的品种。演讲也应如此,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汇集100种思想,然后舍去其中的90种。
浮光掠影的演讲,要比挖掘事实容易多了。如果你想选择一种容易的办法,那听众也只能获得一些少而浅的印象,甚至毫无印象。事实上,在短短的不超过5分钟的演讲里,也只能期望说明一两点而已。稍长一些的演讲,如30分钟的演讲,演讲者如果想包含四五个主要话题,也是很少能够成功的。
3. 储备力量
主题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提一些问题,以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这样才能使自己以权威的口吻讲述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如:
(1)我为何相信这个?
(2)在现实生活中,我何时见过这一切并证实无误?
(3)我真正想要证明的是什么呢?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回答了这一类题目的答案,你就可以为自己进行充分的准备了。
你要把要传达给听众的思想加以精练和修琢。将它千锤百炼,使自己成竹在胸。
演讲的语言艺术
演讲一般由4个要素构成,即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要素。无论多么深刻的主题,多么动人的素材,多么精巧的结构,多么高明的表现手法,都必须通过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其他要素就无法表现。语言运用得好与差,对演讲质量有极大影响。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重视演讲语言的运用。
1.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1)要口语化。所谓口语化,就是要求演讲者,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对说的方面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的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如同听平时说话一样顺当。所以演讲者要经得起说与听的考验。
这里所说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口头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具有规范化、逻辑性的口头语言。比如有些演讲者的即兴讲话,常常出现重复、啰唆、凌乱、模糊和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音节重沓、脱落、停顿、习惯上的口头语等问题,是不符合口语化规则的。
(2)要用通行的说法。叶圣陶先生说:“通行的说法是大多数人用来表达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说惯听惯了的,咱们拿来,就一丝不隔。语言出在咱们的口里心里,意思透进人家的耳里心里。不太通行的说法、绕一些弯子的说法就不然,即使意思没有错,人家总觉得有些生分,不自然。”
2. 善于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
好的演讲,语言一定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那就算不上好的演讲。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那么,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
(1)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能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得有趣。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首先,可以选用形象化的词语,就是形象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其次,可以选用形象化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等都可以增强演讲语言的形象色彩。
(2)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增强演讲者演讲的表现力: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
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说笑话或用诙谐的语言。说笑话,用诙谐的语言可以使听众产生联想,从而生出幽默的情趣。
其次,用漫画式的描写。这种方法就是演讲者用语言画漫画。这种方法引导着听众用耳朵去听漫画,达到会心一笑的效果。
最后,用借代制造幽默感。借代是不出现本体而出现借体的一种修辞方法。以东借西,以南借北,既生动又形象,每个听众都能感受到气氛的活跃。
3. 运用美的语言
语言美,就是强调演讲者语言要有“音乐性”。
演讲语言的声音美,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上。
(1)声调要和谐。汉语在声调上有平仄之分,如果在缀字造句时,能注意声调的搭配,就有抑扬顿挫的效果,产生语言美。
(2)节奏要鲜明。演讲语言的节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语言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回复往返构成了语言的节奏。
总之,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断有连、有伏有起,是演讲语言节奏的基本要求。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认真掌握,努力实践。
4. 要善于运用准确、朴素的语言
(1)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指演讲者演讲时所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讲述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相互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解,认识准确。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
(2)语言的朴素性。朴素是指演讲者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在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
朴素的语言就是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工夫,把普普通通的词语用得巧妙,让它发出光彩。
演讲中随机应变
在演讲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影响演讲的正常进行。对这一点,演讲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做到处变不惊、应变自如,用这种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避免尴尬的场面出现。
1. 面对混乱,镇定自若
由于演讲的听众一般较多,因此出现局面上的混乱是难免的。演讲者一定要善于以特殊的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会场平静下来。
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由于接连出场的几位演讲者的演讲都很乏味,听众提不起兴致来,纷纷在台下交头接耳地议论,出现了听众离场的现象,一时间场面十分混乱。这时,一位演讲者走上台来,他先是向听众席鞠了个躬,而后走到麦克风前,大声说道:“大家好!我叫××,我演讲的题目是×××。”因为几位选手的开场白都很相似,没引起听众的什么兴趣,依旧在下面议论。可这位演讲者自我介绍过后,却闭口站在那里,面带微笑,出神地盯住台下的一位评委,一动不动。听众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纷纷停住嘴,去看那位评委,礼堂里安静下来了。演讲者这才收回目光,开始自己的演讲。
2. 面对“撞车”,迅速转换
在演讲比赛中,常常会出现“撞车”现象,这种雷同情况的出现,都是应变能力不强的表现。而正确的选择是立即作出变化。如果有人的题目与自己的相同,且又在自己前面发言,就应当使自己的观点略加变化,更加新颖。如果有人引用同样的名言或事例,或如前面提到的相同的语句,就应尽快换一个或是舍弃不用,以避免雷同,影响听众对自己的看法。
在一次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内容的演讲比赛中,小丁讲稿的开篇第一句话,引用了歌曲《大中国》中的一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可是让小丁始料不及的是,他前面的演讲者的开篇竟然用了同样的话。临时的改词,和下面的内容衔接不上,时间又很短,一时间又难以想出什么别的词来,这可怎么办呢?小丁灵机一动,想出了对策。他从容地走上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前面的那位同学刚才提到了一首歌,歌中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而后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内容接了下来,顺利地完成了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 面对挑衅,沉着镇定
面对挑衅要针锋相对,坚持斗争,切不可慌张不安,乱了自己的阵脚。应当沉着地继续演讲下去,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应变态度,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大家都知道闻一多先生那篇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就在闻一多先生演讲的同时,台下许多国民党的特务捣乱、挑衅。面对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没有退却,而是大胆地对特务们的行为进行揭露,号召群众起来进行斗争。果然,正义的群众被国民党的恶行激怒了,特务们见形势不妙,灰溜溜地逃掉了。
4. 面对提问,对答如流
在演讲中,听众向演讲者提出问题,请求解答。有的提问是真心请教,但也有的提问是试探演讲者的水平,还有的提问是故意出难题,想使演讲者难堪。面对各种情况,一要事先有所准备,对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摸清提问者的意图和目的,答问才能有的放矢;三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以含蓄深刻、精短有力地回答,体现演讲者非凡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而对于那些借提问之机,对演讲者进行攻击的人,应当予以坚决的回击。当然,回击也要讲究技巧。
5. 忘记“台词”,巧妙衔接
演讲者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初次登台的新手,一看到台下的听众就开始冒汗,说起话来声音发颤。紧张造成的一个常见的结果就是忘词,讲着讲着,就把下面的词给忘了,感觉词好像就在嘴边上,却说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个时候,许多演讲者往往都是愣在那里,更有甚者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其实,忘词是很正常的事情,许多成功的演说家也难免在台上忘词,关键是忘词以后该如何应对。首先,不要太急,稳住心神,更不能有抓耳挠腮等有损风度的小动作,这个时候,更应该面带微笑;其次,就是想办法把话顺下去,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往下“编词”。一般说来,忘了的台词在台上很难想起来,所以只能另择词汇,顺着你的意思把它接下去,直到你记起下面的词为止。当然,这需要很高的应变能力,尤其是能接得天衣无缝的人,并不是很多。多数演讲者临时现“编”的词,听众都会听出来,但这总比愣在台上要好许多。
把听众握在你的手中
演讲时,你需要制造一些“诱饵”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当然,制造“诱饵”会有一点困难,但是,说一些出人意料但又和你的题目相关的话语还是可行的。平常多留意一下报纸的头版故事的题目或者一则新闻广告的标题,你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如果你参加一个讨论会,在会议中,你想插些话语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时你可以分析其他人所讲的话,然后提炼出自己演讲的思路,在你的讲话中增加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更精辟的观点,但你要讲的这部分内容必须是对别人所讨论问题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意外转折。当其他人都把注意力转向你时,就不要急于说下去,而应暂停一下,把发言的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