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7505700000054

第54章 元曲(5)

竞逐功名如同车下陡坡,凶险异常,弄不好一头扎进沟里,摔得个遍体鳞伤,更有可能粉身碎骨、一命呜呼,那其中的未知叫人惊悚,如此比喻通俗生动,气势突兀。“车下坡”原本比喻光阴荏苒,迅忽如下坡之车,而诗人在此曲中还融入“惊险”之意。身在官场也是一样,凶险不是简单可以参透,也许前一刻还是朝堂里的机密要臣,与皇帝推心置腹,下一刻已中暗箭,横死牢中。还不如像他一般远远地逃开,寻找一个可居之所。此曲的末尾一句,可看出贯云石对世间的名利完全参破。因此,他说怎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庆幸自己及早“参破”,隐居西湖,在湖光山色中悠哉乐哉,安然无恙。

“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作者似乎已然看透官场的凶险。仁宗延祐二年,贯云石避居杭州,在这里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陋居,仿效陶渊明过着独自下地耕田的闲适生活。可每至午夜梦回,依然对当年在朝廷经历的那场“恢复科举风波”心有余悸。无奈的叹息之语,是作者沉迷显贵生活之后的“顿悟”,其中不乏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酸。不过,他能及早抽身去寻求避居乐趣,却也是极为明智之举。而且恰恰是因为他避居江南杭州,在那西湖堤畔度过了他的似水年华,使他不断找到文学上的灵感,才攀上了词曲文学的高峰,令他的曲子灵秀清新,内容生动自然,唱起来朗朗上口。“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也是在这绿野山川中,贯云石参透了武修的至境:止戈终生,静以养性。

粉蝶儿·西湖十景 / 贯云石

描不上小扇轻萝,你便是真蓬莱赛他不过。虽然是比不的百二山河,一壁厢嵌平堤,连绿野,端的有亭台百座。暗想东坡,逋仙诗有谁酬和(1)?

漫说凤凰坡,怎比繁华江左。无穷千古,真是个胜迹极多。烟笼雾锁,绕六桥翠障如螺座。青霭霭山抹柔蓝,碧澄澄水泛金波。

我则见采莲人和采莲歌,端的是胜景胜其他。则他那远峰倒影蘸清波。晴岚翠锁,怪石嵯峨(2)。我则见沙鸥数点湖光破。咿咿哑哑橹声摇过。我则见这女娇羞倚定着雕栏坐恰便似宝鉴对嫦娥。

缘何?乐事赏心多,诗朋酒侣吟哦。花浓酒艳,破除万事无过。嬉游玩赏,对清风明月安然坐。任春夏秋冬天,适兴四时皆可。

【注释】

(1)逋仙:北宋诗人林逋,隐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2)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赏析】

南宋时期官宦游人为了表西湖之盛,“册封”了十处景观为美景之至,包括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贯云石的散曲以豪放骏快著称,被后人评为“天马脱羁”。自从他称病辞官后,移居杭州,每日必游西湖。西湖风光令贯云石兴致高涨,在泛舟之际他便写下了很多曲子,诸如这套《粉蝶儿·西湖十景》,大概也是受了十景之说的影响,为表十处风景的华美,是专门赞誉西湖景致的,格调清丽,恰似锦屏春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粉蝶儿·西湖十景》全套一共由九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子是作为全曲的引子,把对西湖美景的赞颂推向极致:“你便是真蓬莱赛他不过”。又举出“百二山河”的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意思是说只要踞险要之地,二千人便足当一万人。此处,诗人说虽然西湖并非险要之地,也不能与百二山河相比,但它自有独特的秀丽妩媚之美,称赞“嵌平堤,连绿野,端的有亭台百座”。在套曲第一段末尾提到了二人的名字。数百年来,能够把杭州西湖的美和风韵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也就只有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与在西湖边隐居的“梅妻鹤子”的林逋所写的隐逸情趣诗。所以贯云石自问文学素养达不到苏、林两位的程度,但也想试着描绘当地的胜迹。

在套曲第二段里,作者开篇说北方有一处胜地凤凰坡极其漂亮,但与江东各处的秀丽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杭州。他在西湖边上放眼远眺,六桥腾临苏堤上,近处波光潋滟,莲叶无穷,荷花别样,沙鸥点点;远处翠山碧水、怪石林立。采莲人高歌,闺中少女乘着船舫,以扇遮面,羞涩地坐在阑干旁赏湖。眼前满是景好、花好、酒好、人好,贯云石如何能不乐不思蜀呢?而且身边还有好友张可久陪伴,二人喝酒吟诗,实在有说不出的兴致,多少烦恼都在这清风、明月、湖水中化作虚无。

贯云石的好友程文海曾言他是个“功名富贵有不足易其乐者”。因为贯云石认为,功名换不来逍遥的生活与心灵。

“清风荷叶杯,明月芦花被,乾坤静中心似水。”从得到芦花被、自诩“芦花道人”的一刻,贯云石已经心如止水,绝了名利场,宁“月明采石怀李白,日落长沙吊屈原”,也不爱荣华富贵。他避居杭州,经营了一家药店,偶尔出外采药,一面欣赏钱塘西湖风情,一面以卖药诊断为生。春至包家山修禅,夏季去凤凰山避暑,秋天钱塘观潮,冬季与普通百姓在街头吹拉弹唱,偶尔到天目山与著名的中峰禅师说佛论道,下山来路遇景致随意赋诗一首。就这样在杭州城内城外亦隐亦现,“贯酸斋”、“芦花道人”的种种行迹,渐渐成了民间的美谈。

曲中所透露出来的“去留无意”的心境,应该足以概括贯云石的一生:不被纸醉金迷所惑,唯愿徜徉于西湖,问道于山水,求得文学圣境。后人说他与徐再思的曲并称“酸甜乐府”(徐再思号甜斋),且说他的曲风“擅一代之长”,能够引领当世的风尚,这般评价,却不足以说明他的高洁。即便贯云石晚年的知交欧阳玄,在他死后的为其撰写碑文,写到其“武有戡定之策,文有经济之才”之后,实在也不知该怎样形容贯云石了,只好以“其人品之高,岂可浅近量哉”草草结束对他的评论。

清江引·咏梅 /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1),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2),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三

芳心对人娇欲说(3),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注释】

(1)破蕊:开花。蕊,花蕾。(2)宜:喜欢。交:结交。(3)芳心:优美的情怀。

【赏析】

贯云石咏梅的小令共有四首,皆以《清江引》为曲牌,这是第一首、第三首。第一首写早春的梅花,向人间透露春天的喜讯。“南枝”、“先”,说明梅花并未都开放,仅仅是因朝阳而破蕊占先;“夜来”、“泄露”,传神地描绘出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之态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盼春的急切之心。此时冬雪覆盖大地,梅花初放似报春,却不如桃、李、杏、樱那样争春,也不惹任何蜂蝶来嬉戏,而且到了夜晚,它的幽香丝丝缕缕的,还能进入人们的梦乡。“偏”字道出了梅花迥异群芳、独立不群的个性;“雪月”,与梅花同是一尘不染、纯洁无瑕,衬托出梅的神韵。梅在月下幽静孤高,不流俗,不媚骨,正如贯酸斋本人一般。陆游曾做诗:“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正是因为梅花在千层冰雪的覆盖下依然独特芬芳,才能数千年来长啸于春。这样超凡脱俗之花,在酸斋心中就是他自己的象征。于是他在夜晚起身穿衣,去追寻梅香的源头。如此便有了上面的第二首咏梅曲。

作者一个人独步在月色如水的郊外,看着无边的静谧天空、浩渺银河,长长地叹息一声。翻过小桥溪水,隐约可听到冰下溪水的叮咚作响。远处是还冒着淡烟的茅舍,似乎是农家在烧炉取暖。“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两句对仗工整,且使用叠字,说明那淡淡的烟霭,宛如给梅花美人披上一层轻盈的面纱,增添了她几分朦胧之美;那澄澄的月华,更衬托出梅花美人的绰约英姿,增强了她那晶莹玉洁之秀。“溪桥”二字使得全诗的画面意象丰富,溪桥之下必有溪水,用笔含蓄精练。

在作者的眼中,这个梅花仙子有冰做的肌理、玉做的肤脂,是衣服飘然欲飞的模样,而且似乎在对酸斋说些什么,欲语还休。如此更令酸斋不敢折枝,怕惊动了梅仙。然而天色灰蒙蒙发亮,午夜快要离去,清晨即将到来。酸斋所想象出来的仙女渐渐消逝,原来她竟然是雾霭造成的幻象。此刻,空气中只剩下了梅花带来的春意。贯云石笔下的梅,清幽而优美,叫人只敢远观而不敢近看。

寿阳曲·别朱帘秀 / 卢挚

作者简介

卢挚(公元1242—1314年),字处道,号疏斋,元代涿郡(今河北)人。曾任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有“刘卢”、“姚卢”之称。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1)。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注释】

(1)痛煞煞:形容悲痛之甚。

【赏析】

这首寿阳曲是卢挚与梨园名伎朱帘秀离别时所写。人情恶,欢情薄。生活本是聚少离多,更何况卢挚有公务在身,还是大家子弟,不可能总跟朱帘秀在一起。时值春季,二人刚刚爱到浓时,他就要踏上归程,朱帘秀也要赴他乡演出,这一分别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相见。于是在分别之际,卢挚写下了这首《寿阳曲》,传达内心的离别苦痛。

朱帘秀(又名珠帘秀,在当时梨园戏班子里排行老四,所以大家叫她四姐,小辈称她一声“娘娘”)。梨园里出来的名角不少,朱帘秀却是顶尖中的顶尖,她的美与一般青楼女子、戏苑名伶的香艳俗气迥然不同。关汉卿亦曾赞叹,上了妆登台的朱四姐如琉璃放彩,周围一切事物都会黯然失色。曾把朱帘秀视为红颜知己的人有很多,例如卢挚、关汉卿、胡祗遹、冯子振等。胡祗遹在为朱帘秀的诗集作序时曾说过:“以一女子,众艺兼并。……见一时之教养,乐百年之生平。”意思是说,此女不但才艺绝佳,而且气度不凡,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无不显现大家风范,用胡祗遹的话来形容便是“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他借王勃“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一句,把朱帘秀的名字放了进去,来形容她如闲云般从容,看尽沧桑依然不改初衷的品质。从胡祗遹的形容来看,朱帘秀虽出身青楼,看起来却更像富家千金,知书达理,应对有度。

身为翰林学士的卢挚,其文采自不在话下,诗文与名家刘因、姚燧等人齐名,是当时的名士之一。朱帘秀的名声远播,自然勾起了卢挚对她的遐想。闻名不如见面,卢挚也去听了朱帘秀的戏。未曾想,一睹红颜便失了心,从此对朱帘秀的爱恋竟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每次看到朱帘秀的表演,都说她的音色动林梢,连夜里啼鸣的黄莺都要对她甘拜下风。讲到她的容貌时已经无法用人间的言语来描绘,唯恐会亵渎了她。其实朱四姐儿的音容笑貌未必好到如此程度,但在卢挚看来完全是没来由的美。因此,当二人不得不离别的时候,卢挚才会苦闷无比。

“才欢悦,早间别”,作者感叹二人刚刚聚首,就要分别,心痛欲裂。“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面对载着朱帘秀离去的画船,感到周围的绿意和鸟鸣瞬间失色,一切的喜悦都被朱帘秀的画船载走,徒留他对着半江明月,追忆着二人相处的时光。作者内心的离别与相思之苦痛溢于言表,令人慨叹。

折桂令·长沙怀古 / 卢挚

朝瀛洲暮舣湖滨(1),向衡麓寻诗(2),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与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注释】

(1)舣:指船靠岸边。(2)麓:山脚下。

【赏析】

作者卢挚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经过几轮的筛选,卢挚荣登进士榜单前列,不久之后当上翰林院集贤学士。早在唐代就已经存在集贤院这样的文书办事机构,专门负责撰写经史子集,宰相亦属于集贤院大学士之一。可以说,从集贤院出来的才士,被升为一、二品官极有可能。所以唐人把进入集贤院称为“登瀛洲”。相传瀛洲是东海的仙山,唐人认为,集贤院就像仙境一样,能到这里简直幸运至极。元代继承了唐集贤院体制,并兼翰林院作用,还增编了不少部门,其中学士的地位仅次于大学士,这是在至元二十二年之后才实行的制度,此前以学士最大。所以,卢挚年纪轻轻就能做到学士的位置应该可以得意了,而且该官职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和谏臣,皇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要向他们垂询,把他们视做心腹。

然而,就在卢挚做集贤学士没多久,就因得罪人而遭谗,被贬谪到湖南,路经长沙偶感风物,写下了上面这曲《折桂令》。

早晨还在朝中办事,晚上却已被放逐到遥远的南方。朝夕不过几个时辰,境遇却是天壤之别。古人把天子脚下比作“瀛洲”,卢挚借“瀛洲”与“湖滨”对比,来说自己遭到朝廷的放逐。

曲中第一句交代自己遭遇的背景后,接下来便写他在湖南的见闻:徜徉在衡山之麓,漫步于湘水之滨,鼻尖嗅到的是岸芷汀兰散发的幽香,眼前是漫天芳草,令人想起了以秋兰为佩的屈原和在江边追忆屈原的宋玉。哎,像宋氏一样肯为屈原招魂的有几人呢?千年时光匆匆而逝,他来到了湘水之滨,举目遥望远处苍梧山与黄陵庙,不禁想到了舜帝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在江南待了数年之久,以《蟾宫曲》为曲牌写了十余首怀古曲,名义上感叹千秋万世,其实是倾倒一肚子的苦水。卢挚思屈原、宋玉,思舜帝、二妃,皆是有缘由的。长沙湘水畔,多少年来留下了无数骚客的遗憾。卢挚也怕在这里度过余生,再难回到帝王身边施展长策。为忠臣者最怕遭冷弃,他的伤情在曲中不言自明。

蟾宫曲·武昌怀古 / 卢挚

问黄鹤惊动白鸥:堪鹦鹉能言,埋恨芳洲(1)?岁晚江空,云飞风起,兴满清秋。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身世虚舟(2),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注释】

(1)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2)虚舟:任其漂流的小舟。

【赏析】

感怀身世的卢挚,在人生的理想幻灭之后,不得不放手。辗转到了湖北武昌,卢挚此时仍带着集贤院学士的高帽,却终日闲极无聊。一日他登临名闻天下的黄鹤楼,忽而有只惊起的白鸥横空飞过,与黄鹤楼构成了奇妙的画面,就像黄鹤惊动白鸥一般,令白鸥不敢停留。此情此景,激发了卢挚的灵感,他于是写下了这首武昌怀古曲。

举目望去,看到远处的鹦鹉洲,卢挚蓦然想起死在此处的汉末才士祢衡。祢衡因为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相继得罪曹操、刘表等人,最后一个收留他的江夏(武昌)太守黄祖也受不了祢衡的嘴,将他处死。祢衡的饮恨在卢氏看来可悲可悯,卢挚认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因为高位者的不赏识而就此淹没,难道不是件恨事吗?

不过,浩瀚长空,云淡风轻,有美女香酒陪伴,卢挚觉得不应因为一点伤古之情就浪费了眼前的景致,辜负“老子南楼”的美意。“老子南楼”本是《晋书·庾亮传》里的一个小故事。东晋六州都督庾亮镇守武昌时,他的部下殷浩等人月夜乘船登南楼赏夜景,庾亮得知后也来凑热闹。部将们见状纷纷走开,为自己偷闲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庾亮却笑着说:“你们不用这么着急走,就算先生老子来了这里,看到胜景也不忍离开的。”说罢便亲热地与殷浩等人饮酒作乐,谈论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