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7502200000080

第80章 余地

◆文/段炜

余地是相互的,留给别人的同时,也留给了自己。

清末重臣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善于容人的人,他主张为人处世要“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待人接物时多为对方留出一点余地。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于身处庙堂之上的曾国藩来说,趋炎附势之徒自然不会少,其中不乏热衷于宦途却又故作清高的所谓“大儒”。但是曾国藩依然将他们接纳下来倍加礼遇。

很多人对曾国藩的举动非常不解,其中便有一个叫李鸿裔的年轻人。他看不惯这些号称理学大师的腐儒们平时“坐议立谈,无人可及”,有事时却“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但是虽然他多次向曾国藩谏言,但曾国藩却依然故我,并不多加解释。

某一日,李鸿裔在曾国藩的文案上看到一位大儒写的一篇文章《不动心说》,文中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写了这么两句:“将吾置于二八佳人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日:不动;又使吾置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利禄之心否乎?日:不动。”李鸿裔为了讥讽这个言不由衷的大儒,信笔在文章的后面题到:“二八佳人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题罢扬长而去。

当晚曾国藩见到了这篇文章和李鸿裔的题字,命人立刻将李鸿裔召来训之:“虽然这些人多为欺世盗名之徒,言行不能坦白如一,但他们之所以还能够获得丰厚的待遇,凭借的正是这些虚名,可是你一定要揭露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么他们对你的仇恨,决不是言语之间就可以化解的,那么这不是自取祸端么?”李鸿裔闻之不禁汗颜,明白了曾国藩此举的意图,从此开始注重“内敛”。

人的脚踏踩的地方,不过几寸大小,可是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时,很容易跌落于山崖之下,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时,常常会坠人河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脚的旁边已经没有了余地的缘故,人若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喜欢“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年轻人来说,谨慎言行,多为对方留下一些余地,对于为人处世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