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黄庭坚诗论
7491800000029

第29章 后记

我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古代文学研究所的屈守元等先生为本科生开选修课,使我对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西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研治唐宋文学,李景白先生临文训诂信手拈来;熊宪光先生儒雅博学,讲课时常常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徐无闻先生诙谐中流露出人生的意趣。其间,徐先生邀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谢桃坊先生讲学,从此谢先生对我言传身教,我亦不时求谒,受益良多。

《黄庭坚诗论》是我近年来研究黄庭坚的心得。北宋诗人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涪陵、彭水和万州留下了点易洞、西山碑等书法真迹,以及郁山书院、绿荫轩、衣冠冢等遗迹。我工作的最初几年常往来于区县函授教学,课余有闲前往拜谒,搜罗轶闻,查阅地方志,对黄庭坚诗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人事处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处搭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我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得以陆续产出成果,先后发表了数篇论文,如对《山谷诗集注》三家注的考证,对黄庭坚诗歌渊源与发展变化的探讨,对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诗歌的分期等研究,它们或填补空白,或发明新意。在此基础上,这本书纳入了一些新的系统的思考。

这本小书凝聚了老师和朋友的厚爱。著名学者谢桃坊先生对我的写作思路、提纲予以指导,审读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还亲自题写书名,常思涌泉而不能报万一;张宗荫先生于我有知遇之恩,亦师亦兄,一直关心我的学术成长,在我遇到困难和懈怠时鼓励和鞭策我,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学养丰厚,潜心治学,已有丰硕成果问世,为我拨冗赐序。值此稿出版之际,谨向诸位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深为遗憾的是,没能把这本小书写得更好一些。期待着批评和指正!

张承凤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