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3000000028

第28章 丰子恺和小学生天生有缘(4)

最后写夜宿松堂的感受:“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叫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吗?

第三编《去欧洲》。朱自清先生从家乡,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他以宽阔的胸襟、宽容的心态、好奇的眼光,去细心观察异域风景,体验别一样的风情、生活,理解另种文化、历史,同时不断地和自己的本土作比较,于是,有了许多新奇的发现、深刻的思考,都写入了他的“游记”,而且他申明,这些游记就是写给国内的小朋友看的。这样,我们尽管暂时没有出国的机会,却可以随着先生的生动、有趣的描述,去远方的世界神游一番。如果你已经有幸跟随父母,到国外旅游,那么就不妨把你的所见所闻和朱自清先生的描述作比较,或者也写下你的海外旅游杂记。

《威尼斯》。《威尼斯》是第一篇,也算是我们跟随朱先生神游的第一站。因为初到海外,就不免由眼前的威尼斯风光联想起“江南的水乡”和“秦淮河光景”。当然也还是有新的发现,如说威尼斯的海水,“那么绿,那么酽”;又写威尼斯的歌女“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无论海水,还是歌女的歌喉,都用“酽酽”二字来形容,用诗人徐志摩的诗句来说,“酽酽”就是“浓得化不开”,这大概就是欧洲风情给朱自清的第一个最深印象吧。

《庞贝古城》。逛庞贝古城和逛罗马一样,都要能够由废墟想象出当年的情景。比如,朱自清先生在庞贝古城的街上走,“街旁常见水槽;槽里的水是给马喝的,上面另有一个管子,行人可以就着喝”,于是,就想象出一段文字:一个行人“以一只手按着槽边,翻过身仰起脸来。这个姿势也许好看,舒服是并不的”。——不仅写出了一个雕塑式的姿势,而且还写出了“并不舒服”的感觉。再回过头来观察留下的遗迹:“日子多了,槽边经人按手的地方凹了下去,磨得光滑滑的”,这就会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了。——或许你现在还不能体会这样的感觉,但那磨得光光的槽边已经深深刻在你的心上了。是不是?

《立矶山》。在爬山过程中也自有乐趣。最好玩的是牛挡火车那一幕:“开车的还有山上的人帮着,才将它们哄走。”——这些牛是多么的“牛”啊。更有意思的是,面对牛的捣乱,“谁也没有着急,只微微一笑就算了”。——这是为什么?

《交湖》。写这类游记,不仅要写旅游地的风景,还要注意观察和描写旅游人的种种有趣的反应。比如这位铺子前的美国人的高论:“你们这些东西都没有用处;我不喜欢玩意儿”,再加上调侃的评论:“买点纪念品而还要考教用处。此君真美国得可以了”,文章就更好玩了。

《海牙和马铿岛》。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朴实,又自有味道——

“满车中绿阴阴的,斑驳的太阳光在车上在地下跳跃着过去。”

“那北海的海水,白白地展开去,没有一点风涛,像个顶听话的孩子。”

“海上坦荡荡的,远处一架大风车在慢慢地转着。”

“纪念品里有些玩意儿不坏。……如手绢儿,一角上绒绣着岛上的女人,一架大风车在她们头上。”

大风车在文章里两度出现,我们读者就牢牢记住了:这正是荷兰风光的标记。

《巴黎》。你注意到没有:那位站着喝咖啡的先生:“用胳膊肘儿斜靠在柜台上,半边身子偏向外,写意地眺望,谈天儿。”——这是一幅绝妙的巴黎街头小景。你能用你的想象把它画出来吗?那你也就仿佛置身于巴黎了。

2011年7月19日—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