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自励的心
7443800000041

第41章 执著追求 (3)

有一次,他请来了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想让他来看看自己新创作的剧本。午饭后,果戈里说:“现在开始吧。”茹科夫斯基坐在椅子上点了点头。于是,果戈里开始朗读剧本,他的声音并不洪亮,但感情丰富。年老体弱的茹科夫斯基有午睡的习惯,由于刚吃完午饭,他无法抗拒睡魔的侵袭,听着听着,打起盹来。

果戈里正很有兴味地读着,一会儿,他停了下来,抬头看茹科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已经睡了一觉,猛然睁开眼睛,果戈里对大师说:“你看,华西里·安特里维奇,我希望听到你的评论和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

说完,果戈里就把这个新写的剧本投入壁炉中。

励志感言

创作也好,工作也罢,若想在任何方面取得好成绩,都要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反复实践,反复修炼,人生才能达至炉火纯青的境界。

成长是一个过程

公输般正在雕刻一只凤凰,当凤冠、凤距和翠绿的羽毛还没雕完的时候,仅仅看见凤凰身子的人就说公输般雕的是一只猫头鹰,而只看见脑袋的人就说雕的是一只鹈鹕鸟。他们都说它的样子丑陋,嘲笑公输般的技艺拙劣。

后来公输般把整只凤凰全部雕完了,只见凤凰翠绿的凤冠高高耸立着,朱红的凤距闪耀着光芒,锦绣般的身子像五彩缤纷的彩霞发出耀眼的亮光,鲜艳美丽的翅膀展开之后灿烂美丽。忽然,凤凰发出一声鸣叫,展翅高飞,在绘有云彩的屋梁上回旋飞翔,一直飞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这时,那些嘲笑公输般的人才赞叹这只奇异的凤凰,同时也赞叹公输般高超精巧的技艺。

励志感言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表现笨拙和幼稚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嘲笑,因为成长是一个过程。一切人才都经历过幼稚的阶段,当碰到别人的误解和嘲笑时,不要气馁,而要以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在付出辛勤的汗水之后,一定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

拯救法国酒业的人

路易·巴斯德是法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家,1822年12月27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多尔镇的一个普通制革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制革匠,母亲虽然也没有受过教育,但她却是一位勤劳而有思想的女人。巴斯德的父母痛感没有文化之苦,决心要让儿子接受教育。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举债让巴斯德上完小学后又支持他到巴黎上中学。巴斯德在小学时成绩并不好,长大后渐渐懂得穷人求学不易,在父母的熏陶和教育下,巴斯德痛下决心,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他养成了勤奋和刻苦的习惯,对每一个问题都追根问底,直到完全明白才肯罢休。由于家境贫寒,他曾一度辍学,后来以半工半读的方式继续上学。大约21岁时,巴斯德考入了巴黎师范学校,他对学习和工作的韧劲、耐心和毅力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巴斯德的心中,有三个词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就是意志、工作和成功,巴斯德从小立志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起成功的金字塔。他在给妹妹们的一封信中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行动和工作总是紧随着意志的,而工作差不多总是由成功做伴的。这三者,工作、意志和成功,使人们不虚度一生。”

在巴黎师范学校,巴斯德的老师是著名化学家巴拉尔和杜玛,一次,杜玛的学术演讲,激起了巴斯德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在校期间,巴斯德虽曾半工半读,每天两小时外出任教,但他以少有的勤奋,出色地完成了各门学习课程。尤其是他的实验能力出类拔萃,并崭露头角。当时,许多科学家研究过酒石酸,也有人称他为葡萄酸,但却不知道怎样制造和生成它。1848年,巴斯德决心研究这个问题,但他的老师巴拉尔却表示担心,认为他难以成功,但年轻的巴斯德毫不畏惧,知难而进,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巴斯德的耐心和毅力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大家都十分钦佩他的勇气、耐心和毅力。

发酵过程究竟是微生物的作用,还是特殊的化学反应,在当时没有人知道,巴斯德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大量杆状微生物。他在研究中不但表现出卓越的实验观察才能,而且还勇敢地推翻了当时的化学权威对酒石酸结晶体的已有见解,得出了酒石酸同质异构的结论。他的研究曾经对法国的酿酒业起到过重大的作用。

1856年夏天,法国许多酒厂酿制的新酒都有酸酸的味道,造成了很大损失,当时的酒业主,心情非常急迫,他们紧急邀请巴斯德来帮助他们解决酒变酸的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巴斯德没有推辞,立即开始了工作。他每天提取样品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在反复研究之后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发酵的真正原因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生物在起作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酒质各不相同,酒变酸实际上是一种灰白色的杆状微生物作祟的结果。巴斯德把这种微生物称为乳酸杆菌。

问题的症结找到后,巴斯德提供了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而酒质不受影响的方法,他的方法挽救了里尔的酿酒业,后来这个方法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巴斯德曾经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出身于贫苦制革家庭的巴斯德还有许多杰出的贡献,并对1865年以后欧洲流行的一种蚕病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拯救了法国的养蚕业。他还对1871年法国流行的一种羊的传染病进行过研究,并把羊的死亡率从30%降低到10%,他还研究过鼠疫、白喉等传染病,他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的勇气、耐心和毅力。

励志感言任何辉煌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具有勇气、耐心和毅力。纵观历史上所有作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这三种优秀的品质,成长中的青少年们,要特意培养能够促使你成功的勇气、耐心和毅力。

用双手编织梦想

1998年7月,17岁的小梅高中毕业了。学校要保送她上大学,同学们纷纷向她祝贺。可是,她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因为,她从小就立下志向,要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后做出一番事业来。但是,由于她英语成绩略差,使她与这些一流大学失之交臂。于是她决定,放弃保送资格,复读一年,发誓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家人们非常支持小梅的决定,父亲鼓励她说:“人生总免不了失败,只要不断发奋向前,你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毕竟事在人为嘛!”父亲的一席话,就像给小梅打了一针强心剂,她从此精神振奋,每天都显得活力十足。下了补习班,她就跑到图书馆看书,晚上回到家学到很晚才肯休息。

就这样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高考的日子,小梅已经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她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从容不迫。她成功了,在当年的高考中拿到了高分,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大学。

在上大学期间,她没有只顾玩乐,而是一心扑在了学习上,她的志向远大,希望能够出国留学。于是,她努力学习英语,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为完成自己的学业和留学梦努力着。父亲十分欣慰,决定送小梅去美国留学深造。

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小梅独自来到美国。她决心自食其力,用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养活自己,完成学业。目前她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后,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励志感言

莘莘学子,肩负着人类进步的重任,青少年在学习期间要敢于梦想,并脚踏实地地向着梦想前进。但是,梦想不是空想,必须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追求,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记住“坚持就是胜利”。

追求梦想,永不放弃

切斯特·卡尔森对青少年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无数人在日常工作中,都受惠于他。那么他是谁呢?他到底作出了什么贡献呢?卡尔森20世纪初出生在美国西雅图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父亲重病在身,却无钱医治。因此不得不辗转迁徙,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居住地,但对他们来说,任何地方都过于昂贵,最后他们只能搬到了一座山上,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那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卡尔森度过了孤独寂寞的童年。

小卡尔森从13岁起就担负起养家的重任,尽管外出劳动十分艰辛,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未受到影响,在班级中,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5岁的卡尔森就表现出了在科学方面的天赋,从那时起,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偶有灵感,就马上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一生。卡尔森刚入大学不久,他的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卡尔森和父亲的生活更加孤寂,更加艰难。但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摧毁卡尔森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的本质更加坚强。由于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任,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的卡尔森还是患上了重病,但他仍然坚持着完成了所有大学课程,并顺利毕业。在学习期间,卡尔森总有许多创意,他对图像、色彩和印刷等都有浓厚兴趣,但他感到印刷过程过于复杂,从那时就开始思考信息复制的可能性。

大学毕业后,卡尔森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之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明家,他首先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后来,他又转到公司的专利部。由于专利部,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因此卡尔森经常到纽约市立图书馆抄写价格昂贵的法律书—原因很简单,他买不起。繁重的劳动促使他再度考虑发明一种机器,这个由来已久的想法,激励着卡尔森,开始进入了实验的过程。他从资料上得知硫黄具有光电导性,于是,他买来一些硫黄,放在厨房的火炉上加热使其熔化。除了使整间屋子里整天弥漫着一股臭鸡蛋的味道之外,这项实验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结果,但是卡尔森并没有轻易放弃他的梦想,他不断地实验着,他的设想渐渐地有了很大进展,但他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他不得不四处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向人们讲解他的设计思想,但经历了包括柯达、IBM和通用电气的否定之后,卡尔森终于获得了巴特尔纪念研究院的认可,并获得了3000美元的投资,这极大地鼓舞了卡尔森的斗志,从1938年开始的实验,历经21年不断失败,不断改进后,卡尔森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59年,施乐公司首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复印机“施乐914”。

卡尔森发明的复印机,改变了印刷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励志感言

高远的理想,离不开脚踏地的行动,远大的目标,离不开艰苦卓绝的跋涉,理想和目标一旦确立,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