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自励的心
7443800000035

第35章 勇于拼搏 (3)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边当图书馆助理员一边努力学习数学。他学习时间显然少于其他学生,但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掌握了其他人需要8年才能掌握的知识,由于他的成绩极为出色,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提升为讲师。1936年,他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华罗庚与闻一多、刘大杰先生同居斗室,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华罗庚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华罗庚作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家,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曾说过许多激烈青少年的名言警句,如“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等等。

励志感言

家境贫困,身患残疾,对一般人而言也许是一种不幸,但对那些有大志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他们向着理想前进的步伐,艰难和困苦也许能压垮意志薄弱的人,但同时也能激励奋发有为的人努力拼搏。

一丝不苟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虽然年轻时身受腐刑,但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迈气魄顽强地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那么深受耻辱的司马迁何以能完成52万言的皇皇巨著呢?这源于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精神。

在读书中,有一次他发现《尚书》上记载的一件事和其他古书上记载的不同,究竟谁对谁错,他决心弄个明白。

他四处请教别人,又到国家藏书楼去查找与这件事有关的所有记载,查了上百册书,最后终于弄清楚《尚书》的记载是正确的。司马迁为了查清史实,弄清真相,常常不辞艰辛,遍访名山大川,察看古迹,搜访遗闻。

他研究魏国的历史时,听说秦国在灭掉魏国的时候,遭到了魏国的顽强抵抗。为了打败魏国,奏国曾经引黄河里的水灌入魏国的首都大梁城,淹死了许多人。

为了得到可靠证据,司马迁亲自来到大梁城做实地调查,在大梁城前仔细察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天,在查看大梁城遗迹时,他突然惊叫起来:“啊,看,洪水淹过的痕迹!”

他走到墙脚下,仔细观察辨认:“对,洪水留下的痕迹!没错!没错!”

查到证据以后,他又遍访当地的老人,听他们讲当年魏国与秦国和洪水的搏斗,就是在这种不辞辛苦的查访中,司马迁以一丝不苟的严肃精神,用15年时间写完了中国第一部通史著作《史记》。

励志感言

青少年在学习时,不能贪多,不能浮躁,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才能取得好成绩。郑板桥说过:“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勤奋才能成功

宋代伟大史学家司马光自幼聪敏,好学不倦。小的时候,他听《春秋左氏传》时,总是精神高度集中,所以记得很牢。回到家中,对父亲复述起来毫无差错,父亲很高兴。

司马光小时和哥哥弟弟一起学习,每当老师讲课完毕,哥哥弟弟马上就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去玩了。只有司马光不肯走,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能够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后来,在总结读书经验时,他曾说过:“读重要的书,不可不背诵。因为只有能够背诵,才能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比如骑马赶路时,或者半夜里不能入睡时,一面默诵字句,一面思考字句的含义。这样就可以收获大,进步快。”

后来,司马光做了官,仍然一丝不苟,刻苦学习。在他的住房中除了卧具和书籍,没有其他的东西。卧具也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床粗布被,一个圆木枕头。看上去简单,但这个圆木枕头,可大有讲究!当他读书困倦时,怕睡得太久,不能按时醒来,就在头下枕着圆木做的枕头,因为它是圆的,容易滚动,只要一翻身,或者头稍稍动一动,那枕头就会滚落到地上,脑袋就会重重地磕在木板床上,这样就会醒来,可以继续攻读。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做“警枕”。

他除去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外,晚上也很少休息。总是在不间断地写作,直到半夜才熄灯稍睡,五更鼓一响,他又起来继续写作。就是以这样的顽强毅力,司马光才完成了“平生精力,尽于此书”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

励志感言

成才是青少年的梦想,但若想成才就必须做一个有毅力的勤奋的人,只有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永远保持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不幸的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一生勤奋创作,她的著名作品《呼啸山庄》是一部有奇异想象力的小说,是欧洲文学中的瑰宝。

1827年艾米莉·勃朗特的母亲逝世,两个姐妹也夭折了,只有夏洛蒂与艾米莉幸存下来,从此在家与兄弟勃兰威尔一起自学。

这个家庭收入很少,经济相当拮据。他们不得不经常出外谋生,以教书或做家庭教师来贴补家用,几年来备受艰辛。艾米莉总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一个,一清早就把一天中最重要的活计全做完了。全家的衣服都由她烫,菜也都是她一个人做,甚至烤面包的也是她,她烤得好极了。

有一次,她在烤面包时,一边揉搓着面团,一边抬头看几眼她面前的书本。她在厨房里干活时,身边总是摆着一支铅笔和一张纸,等做饭和烫衣服一有空隙,就急忙把临时涌现出来的思想记录下来。就是在这样辛勤的创作中,艾米莉完成了她的杰作《呼啸山庄》。

但她的作品当时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她深感孤独,她曾说:“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一丝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在秘密的欢乐和秘密的眼泪中,这种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18年后仍然无依无靠,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这位伟大的女作家仅仅活了30岁。

励志感言

艺术源于生活,伟大的作品来源于生活的磨炼,巴尔扎克说:“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要想取得成功,既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也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并用心去体验生活。

锦囊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一生只活了27岁,却留下了200多首诗,其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李贺7岁时就能赋诗,传遍乡里。为了印证此事,韩愈曾亲往访察,当面测试。在韩愈面前李贺一挥而就地写了《高轩过》一诗,受到韩愈的赞扬。

由于李贺父亲名字叫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他为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为此,李贺更加勤奋努力,一心从事诗歌创作。每天吃过早饭,便背上自己的破旧锦囊,出门游历,观察并体验生活。一有感触,便写在纸上,装入锦囊。回到家中,再进行润饰。

日久天长,李贺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再加上他思维奇特,不落窠臼,因此他的诗情真语丽,精辟感人,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雁门太守行)已成千古名句。

李贺的母亲见儿子如此呕心沥血地创作,很为他的健康担心,说:“这孩子真要把心呕出来才算完啊!”由于完全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李贺才成为了唐代伟大的诗人。

励志感言

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才能迸发出天才的火花。若想在学习和生活

中取得成绩,就必须在勤奋中跋涉,在艰苦中奋斗,因为勤奋和艰苦是成功的源泉。

海龟的故事

在浩瀚的大海边上,有一处宽阔的沙滩,沙滩上有两只海龟在懒懒地晒太阳。小海龟调皮地爬到大海龟的背上玩耍,这时小海龟跟妈妈说道:“为什么我们一出生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海龟妈妈深情地看了小海龟一眼,说道:“因为我们只能缓慢地爬行,为了抵抗水中的鲨鱼和岸上的凶猛动物的侵害,所以需要这个硬壳的保护!”小海龟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毛毛虫妹妹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海龟妈妈想了想,语重心长地说:“因为毛毛虫妹妹长大以后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天空和花草会保护她。”

小海龟还不明白,又问道:“可是蚯蚓弟弟也爬不快啊,他也变不成蝴蝶,他干吗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海龟妈妈说道:“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肥沃的土壤会保护他啊。”

这时,小海龟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为什么这么倒霉啊,天空和大地都不管我们,让我们永远背负着这又硬又重的壳。”

听了小海龟的话,海龟妈妈郑重地跟小海龟说:“命运是不同的,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我们必须保护自己,也许我们得不到天和地的帮助,所以我们要自己保护自己,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靠自己。”

励志感言

人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自立自强,不依赖于他人。也许生活会有重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不怨天不尤人,才是正确的态度。在

困难面前,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自信,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地面对挑战,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帮助上。只有坚信自己的人,才能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才能获得辉煌的成功。

晋平公问学

晋国国君晋平公,有一次跟晋国双目失明的著名乐师师旷说:“我已经70岁了,想好好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说:“您怕太晚,为什么点起蜡烛来呢?”

晋平公郑重地说:“你这不是开我的玩笑吗?哪里有当臣子的敢戏弄国君呢?”

师旷回答说:“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哪里敢戏弄国君呢?我曾听说过:少年好学,就像早晨的太阳,辉煌灿烂;壮年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照耀四方;老年好学,就像点燃蜡烛,明朗豁亮。夜晚时,如果点燃蜡烛,比起摸黑走路,不是强多了吗?”

晋平公听了师旷的话,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

励志感言

学无止境,如果不学习人就会陷入盲目之中,为了不断增长智慧,使人生更精彩,就要积极努力地学习。否则人生就像行夜路一样,早晚要碰壁,无论少年、壮年还是老年,只要肯学习眼前就会是一片光明。

小仲马与《茶花女》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以通俗历史小说创作为主,一生著

述颇丰,其著名作品有《三剑客》(一译《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一译《基督山恩仇记》)。当时,大仲马的作品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名声显赫,如日中天。当时他的儿子小仲马对父亲既羡慕又崇拜,也希望成为一名作家。于是小仲马开始练习写作并不断地投稿,有一次大仲马看到儿子神情沮丧,得知小仲马寄出的书稿总被出版社的编辑退回,便语重心长地跟儿子说:“以后你在投递稿件时要同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或者索性只写一句话:‘我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儿子’,这样也许就不会被退稿了,发表作品会容易得多。”

听到父亲的话,小仲马沉思了一会儿,倔犟地说道:“不,我不想在您的光环中取得成功,我要靠自己的奋斗成为作家。”自此以后,年轻的小仲马不但不以父亲的盛名为招牌,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还悄悄地用了许多笔名,总是想方设法避免与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但是,独自奋斗是异常艰难的,面对无情的退稿,小仲马没有丝毫沮丧,仍然坚韧不拔地继续创作。他的长篇小说初稿《茶花女》寄出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获得了一位资深编辑的青睐。这位编辑和小仲马的父亲有着多年的交往。当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和老朋友大仲马的地址完全一致时,就认定是大仲马新的笔名,但《茶花女》细腻委婉的风格和大仲马彪悍粗犷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位编辑被深深吸引了,他以兴奋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去拜访大仲马,以解开心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