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自励的心
7443800000019

第19章 身残志坚 (2)

身残志坚身患重疾怎么办?软弱的人气馁,坚强的人抗争。丁毅身患重疾,他选择的是坚强的抗争。由于身体不能移动,下肢瘫痪,他只能在特制的椅子上生活和学习,一整天都保持一个姿势。如果没有别人帮助,他就不能离开椅子,更不能躺下。烦躁和痛苦自不必说,但是面对如此困境,丁毅从没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在特制的椅子上,他手不释卷,不但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还写了许多读书笔记。丁毅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了青年朋友们。经常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跟丁毅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青年朋友们给了丁毅许多安慰和鼓励,也从丁毅这里吸取了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丁毅在和青年朋友们的交流中,用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人生不能陷入迷茫和沮丧中,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丁毅在和朋友们的交流中,谈论过许多问题,往往都具有真知灼见,无论是工作、就业,还是恋爱、家庭,他都为青年朋友提供了许多真挚的建议。青年朋友在他的开导、鼓励和帮助下,有些人摆脱了心理压力,有些人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有些人找回了自信。当有人问他这么做的动机时,丁毅回答道:“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幸福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励志感言

不屈不挠是人生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在身患重疾的境况中仍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这是多么感人、多么可敬啊!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应该保持着永不放弃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没有挫折的人生是平淡的,战胜挫折、战胜困厄,向世界贡献自己的热量,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磨难出英雄

一位著名作家在他小时候,意外地染上了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持续高烧,几天不退,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成了半聋。他非常痛苦,默默无语,内心中无奈地承受着同学们的讥笑和不能继续上学的痛苦。他的父亲是一名工人,下班之后到处奔走求医,由于父亲常常不在家,教他学习的担子自然就落到了妈妈身上。虽然患了耳疾,但他的头脑却非常灵活,特别渴望学习,通过妈妈循循善诱的辅导和耐心讲解,他已经掌握了比同学们还要多的知识,令人遗憾的是正当他充满信心地在母亲的辅导下学习时,母亲却身患癌症去世了。

这残酷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百思不得其解,生活为什么这么艰难?这么残酷?这许多不幸为什么偏偏都落到了他的头上?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看着沉默不语的孩子,明显衰老了的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不要怕!要有志气,要有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下去。”面对不能上学、遭人嘲弄的困境,只能依靠自己!从此,他走上了真正的自学之路。他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还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和历史著作。这样,一个耳聋的人,一个没有上过任何正规学校的人,却依靠始终如一的广泛阅读和细心观察,终于使自己成了一个成功的作家。

励志感言

常言说,自古英雄出磨难,事实确实如此。古代的左丘明、屈原、司马迁无不是经历了深重的磨难,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伟业,当今著名作家史铁生也是身患残疾,仍然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可见磨难是人生的大学校,其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藏,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才能对人生有深刻的体会。面对磨难,不怨天、不尤人,奋勇抗争,努力进取,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在磨难中体会出人生的意义。

坚强的人

有这样一个青年人,家庭屡遭不幸,生活贫困。一天,他碰到了一个弃婴,怜悯之心使他作出决定,一定要把弃婴养大,在这个青年人的心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青年人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把弃婴抚养成人,12年来从未间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都没有后悔过,更没有动摇过,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视弃婴如亲生妹妹一样,不但把她抚养成人,而且供她上学读书。

青年人的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家庭生活很不稳定,难以忍受的母亲不堪重负,最终离开了家庭。失去母亲的家庭,仅有一个患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如今又加上了一位毫无血缘关系嗷嗷待哺的妹妹,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难以承受的困境。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讲,面对如此困难恐怕会心生怯意,很可能会把弃婴转交相应的政府部门,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却不惧困难,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艰难困苦,青年人没有弯下他稚嫩的脊梁,反而乐观地面对人生,坚强地面对生活。不但靠打零工挣的钱供养了全家,自己还考上了大学。最为感人的是他还节衣缩食,把捡来的妹妹养大。虽然生活异常艰苦,但这位青年人却从来没有向组织和学校申请过任何补助。为了照顾重病缠身的父亲,他曾一度辍学回家,在农忙时帮家里种地,多少攒一点钱为父亲看病,他一人挑起了家里的所有重担,为了让捡来的妹妹能够接受教育,他用业余打工挣的钱供养妹妹读书,最终他还把妹妹接到了自己就读的学校。同学们看到他异常辛苦,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他多次婉拒了同学、老师和社会的捐款。因为在他的心中“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可敬的年轻人就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优秀学生洪战辉。

洪战辉的高尚行为,并不轰轰烈烈,却感人至深。他曾说过:“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正如他所说的,他的行为表明了他对生活的责任和对生活的勇气,他所说的并不是豪言壮语,但他的所言所行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一颗淳朴而坚强的心。

励志感言

那些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必将获得胜利。他们的行为值得人们尊敬,更值得人们学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们更应该学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一定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人,以奉献的精神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无臂画家

20岁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充满梦想,无数的人在这个年龄都开始设计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了美好的人生追求。但是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恰恰在20岁那年遭遇了人生巨大的不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痛失双臂,成了重度残疾,在这一刻他的梦破碎了,极度的痛苦煎熬着他,面对人生的无奈,他深感困惑与迷茫,寂寞和烦恼侵袭着他,使他一度消沉,陷入人生十字路口的他反复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在朋友们的激励下,他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他要画出崭新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轨迹。他决定勇敢地面对人生,绝不向命运低头。由于痛失双臂,他不能像常人一样,运用双手进行创造,于是他决定练习“口书”,从此,他以惊人的毅力,发奋练习,广求名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使自己的书画技艺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们喜欢收藏名家字画,但却有很多人也收藏了这位无臂画家用“口书”绘出的作品,因为人们知道,这些作品中蕴涵着力量,蕴涵着对生命的热爱,这是坚忍不拔的结晶,远远超出了普通美术作品的范畴。人们收藏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术作品,更是一颗执著的心。

励志感言

本则故事为我们深刻诠释了身残志坚的哲理和生命的意义,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应该从小立下贡献社会的大志,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盲人音乐家

一曲《二泉映月》,凄婉哀怨,催人泪下。但有多少人知道作者的经历呢?《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原名叫华彦钧,出生于1893年,江苏无锡人。他的出生实在是一个悲哀,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道士,深谙道教音乐。华清和与一个寡妇私通,生下了阿炳。阿炳四岁时,母亲因为封建礼教和道规戒律被活活逼死,丧母后,阿炳由同族叔婶抚养。8岁便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阿炳27岁时,父亲去世,他便继承父业,成了道观的当家道士,但阿炳不善经营,道观被迫解散,阿炳从此陷入穷困之中,开始了流浪生活。35岁时,阿炳不幸患上了眼疾,最终导致双目失明。失明之后,华彦钧的名字便很少被提起了,人们更习惯称他为“瞎子阿炳”。

阿炳自小聪慧,在父亲身边学习过多种乐器的演奏,包括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独立演奏,并经常参加道观中的各种仪式。他非常热爱音乐,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素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18岁时便在无锡道教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被称为演奏能手。

阿炳最初的音乐修养完全得自于父亲的指导,主要是道家音乐,这些道家音乐几乎都是最朴素的民间曲调。阿炳双目失明后,只能靠在街头卖唱来维持生活,由于双目失明,他常常戴着墨镜,背上笙、笛、琵琶、二胡等乐器,在街头卖唱。虽然穷困,但他从来不向任何人乞怜哀求。当时的人们都很敬佩瞎子阿炳,称他是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虽然他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内心中却有着对生活的深沉热爱,阿炳与贫困做了几十年的斗争,他把人生的沧桑和痛苦用音乐深刻地反映了出来,在他的音乐中没有丝毫潦倒、沮丧的情绪。艰难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在他的音乐中完全是来自民间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虽然双目失明,生活困苦,但却意志坚强,他非常关心时事,敢于抨击社会的黑暗,并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多种形式参加了抗日斗争,他曾编写过《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报道,并用手中的乐器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积极演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蜚声世界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作品,可以说阿炳是用他的生命和热血谱就了《二泉映月》这一不朽作品。

在《二泉映月》中,我们能够听到阿炳对童年的深情回忆,可以听到家乡的明月和潺潺泉水,可以听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可以听到阿炳的内心。这位双目失明的民间作曲家在贫困和苦难中,不沉沦、不沮丧,而是努力抗争着,并用自己的心弦谱写了伟大的作品。

励志感言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取决于外部环境,完全取决于坚韧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困苦中不怕寂寞、不怕孤独、忍辱负重、坚定执著,始终抱有美好的人生理想,经过艰苦的奋斗,一定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一定要站起来

在英国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所小学校,设备非常简陋,一到寒冷的冬季就要用老式的烧煤锅炉为学生取暖。9岁的小约翰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烧锅炉,他想让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温暖。

小约翰天天都坚持这样做,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也很感谢他。一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天气异常寒冷,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突然发现教室里冒出了火舌,他们奋不顾身地冲了进去,急忙将小约翰救出,不幸的是小约翰的下半身已被严重烧伤,他已失去知觉,奄奄一息。

经过紧张的急救,小约翰渐渐恢复了一点儿知觉。这时,他迷迷糊糊地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这孩子的下半身严重烧伤,活下去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但是,小约翰热爱生命,他不能就这样被死神带走,他要活下去。勇敢的小约翰忍受着剧痛,与死神搏斗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挺过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时,躺在病床上的小约翰又听到医生语气沉重地跟妈妈低声说道:“他的下半身烧伤非常严重,就算勉强能活下去,也肯定会残废。”听到这个残酷的宣判,小约翰暗暗发誓,我绝不能残废,我一定要站起来。但事实是残酷的,小约翰的下半身毫无知觉。两只细弱的腿软弱无力,根本不可能行动。

度过危险期后,小约翰出院了,在家里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但他的双腿仍然没有任何知觉。尽管如此,小约翰从不气馁,他要站起来走路的决心更加坚定。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坐在轮椅中的小约翰,望着绿油油的草地,忽发奇想,他要亲吻草地,这时,他奋力离开轮椅,拖着无力的双腿在草地上匍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