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然之谜我来揭
7437100000008

第8章 沙尘的危害

沙尘天气一般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是因为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我国也是大风沙尘天气频繁的国家,经统计,20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以21世纪初我国相继发生的沙尘暴举例,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走,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

2002年3月18日到21日,发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沙尘天气,此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千米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可以从实例中看出沙尘暴的危害是巨大的,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感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2.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5”特强沙尘暴,甘肃省金昌市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毫克每立方米,室内为80毫克每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

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出现了。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便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对于环境的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