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然之谜我来揭
7437100000047

第47章 黏菌“植物”之谜

1992年8月,陕西省出现一件怪事,在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农民杜战盟到邻县永安村边的渭河中打捞浮柴。忽然,他感觉到左脚踩着了一块软乎乎的东西。他把它拖到河边一看,原来是一堆“烂肉”似的东西。在伙伴们的帮助下,他把这团“烂肉”拉回家,一称23.5公斤。他切下一小块煮食,味道独特,十分好吃。但没有想到,3天后,“肉团”已长成35公斤。杜战盟一家惊讶不已。他随即赶到县城,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怪事。

这件怪事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西北大学生物系教师杨兴中闻讯后,匆匆赶到杜战盟家中。他看着那个奇怪的东西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大铁锅中。经测量,长75厘米,宽50厘米,周长110厘米,通体为褐黄色,局部呈珊瑚孔状,内部呈白色,有明显分层,手感柔软。这位从事生物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一下子愣住了,他也弄不明白眼前的“怪物”是什么。

对此事西安市市长指示,由市科委组织西北大学、西安医科大学、西安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鉴定。经生化、生理、动物、植物、细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专家从呼吸、蛋白质含量、活体培养、动物、植物器官和真菌分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却令专家们惊喜万分。这团“烂肉”既有原生动物特点,又有真菌特点,是世界罕见的大型黏菌复合体,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珍稀生物,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目前在国际的生物界,黏菌的研究还是个空白,属于世界生物或植物学领域的一大攻关课题。但是,黏菌旷世罕有,全世界仅在我国唐代珍贵文献和1973年美国阿拉斯加有过两次类似的记载和发现。唐代的记载简单,不足为科学鉴定的依据。美国的发现,由于对黏菌保管不善,3个星期后黏菌便死去,美国研究人员后悔不迭。

1992年10月26日,日本明仁天皇访问西安市,参观了这个大型黏菌复合体,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明仁天皇,用手触摸着这个“怪物”,并对这个“怪物”表示出惊叹。

在当时,根据西北大学专家们的研究,这个“怪物”不仅是个生物,并且已经长到39公斤,研究人员把它放进一个装有自来水的大玻璃缸中,它仍然以3%的增长速度生长着。说明它有比较强的生长能力。

据有关科学文献的记载,黏菌属黏菌门,它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体。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动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即其营养体为变形虫无细胞壁的多核原生质团,无叶绿素,行动与摄食方法与原生动物相同。但生殖时间产生孢子,而孢子具有纤维素壁,这又是植物性的。

究竟黏菌是植物还是动物,因为它罕见稀有,人们对它研究甚少,现在还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它至少具有上述两种物体的特征,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