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然之谜我来揭
7437100000045

第45章 黑潮之谜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

黑潮系源自菲律宾东方的北赤道洋流。北赤道洋流东起墨西哥南方约北纬12度处,向西流到菲律宾的吕宋岛分为两支,向南的支流称为岷答那峨海流,向北的支流即为黑潮的源头。黑潮向北流经吕宋及台湾的东岸,在台湾东北遇到东海大陆棚,所以转向沿着东海大陆棚边缘向东北流去,流过琉球群岛的西边及日本九州的东南方,在东京湾的南边与寒冷而肥沃的亲潮相汇后,东转流入北太平洋,而逐渐消失于东北太平洋。

黑潮比它附近的海水(如东海、黄海及亲潮的海水)温度高且含盐分高,但是表层100米的黑潮水,几乎没有营养盐及悬浮颗粒,为纯净度极高的盐水。阳光射入黑潮水后,逐渐被水吸收。经散射或反射回水面的光线极少,所以黑潮看来是黑色的。

黑潮在东海的途径终年比较稳定,它相当于100或200米层上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带。可以用100米层上的20摄氏度等温线或200米层上的18摄氏度等温线来表征。

黑潮以流速强、流幅窄和厚度大而著称。吕宋岛附近海域的最大流速有2节,在巴士海峡和台湾以东,其流速为3节或以上。进入东海后,流速有所减小,通常为1~2节,至北纬26度30分、东经126度附近,流速又增大,表层流速可达2.5~3节。至屋久岛西南,其表层流速可达3~4节。

黑潮的流幅较窄,约为150千米,大于0.8节流速的黑潮主流宽度变化在70~110千米之间。黑潮的厚度在东海为800~1000米。

在黑潮右侧存在向南的逆流。巴士海峡以东的逆流主要与终年存在的暖涡有关,流速最大为1~2节。在冲绳、奄美大岛附近,逆流流速不大,约0.3~0.5节,厚度较浅。

若以1200米深度为参考面,黑潮的平均流量为2.8×107立方米/秒。如以700米深度作为起算面,则黑潮在东海的平均流量约为2.1×107立方米/秒。东海黑潮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秋季的流量最小,冬季较高,春季最高,夏季次之。东海黑潮流量的短期变化也较明显,半月中的变化可达10%。黑潮右侧逆流的流量较小,一般在黑潮的三分之一以下。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

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摄氏度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摄氏度。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摄氏度,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

所以说,黑潮是海洋长期积蓄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长期积蓄的大量热能和能量的传递,不断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理论上的,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