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的狼性:惊世骗局大揭底
74061700000001

第1章 引言:诈骗像霉菌一样疯狂增长

投资者的记性很差。

俄罗斯亿万富翁,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

在机打账单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如果和几个朋友到酒吧里小酌几杯,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实验:点几轮相同种类和数量的饮料,看看每轮账单的金额是否一致。你很快就会发现账单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或许酒保的算术不太好,那么学校教育的滞后是罪魁祸首;或许酒吧的人手不够,而且喝高了的客人变得越来越难伺候了,所以酒保可能因为忙得团团转而算错了账单金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出在酒吧经理身上,因为他没有尽责。不过,我要提出另一种大家不太会想到的可能性:也许是个别酒吧职员故意多收酒水钱,并将多余的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持传统观念的人士会将这种行为称为盗窃。

金融服务业也存在着这种情况。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业就因为各种问题而广受诟病。从20世纪80年代起,金融业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自己的客户,大量没有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开始误导人们购买各种投资产品。政府放松了监管。原本昏昏欲睡的金融机构开始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在新环境中求得生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过程中,原本就贪得无厌的客户变得更加贪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众饱受2008年金融危机之苦是咎由自取,因为谁都不想错过宽松信贷带来的好处,广大选民也没有将那些本该阻止危机发生的政客赶下台去。

虽然金融业的确有很多不足,本书的案例也多有提及,但我们在此想要探讨的主要是彻头彻尾的金融欺诈,也就是个人所实施的大规模诈骗。上文提到的例子根本就无法与这些诈骗相提并论,酒保的确坑害了雇主和客户的利益,但他毕竟贪不了太多钱。金融欺诈的涉案金额有时大得惊人,而且作案的不只是身处食物链底端的小喽罗,真正的大贪往往是金融业的高管。

比如,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于2009年被判犯有诈骗罪。他因为“成功”经营着自己的证券经纪公司和乐善好施而闻名遐迩,但麦道夫其实是一个卷走客户近650亿美元的大骗子。同年,来自得州的罗伯特·艾伦·斯坦福爵士被剥夺爵位,美国监管机构对他提起诉讼,控告他利用自己开设的斯坦福国际银行(Stanford International Bank)诈骗了80亿美元。

2006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CEO肯尼思·莱被判犯有19项诈骗罪,其中包括伪造账目和内幕交易罪。评级公司一直给予该公司债券AAA评级,直至安然破产前4天才下调其评级,这让债券持有人无比愤怒。

2003年,意大利食品集团帕马拉特(Parmalat)因为欠债200亿美元,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酷爱艺术收藏的公司老总卡利斯托·坦齐(Calisto Tanzi)因为私吞公款和伪造账目而被判入狱。

2002年,美国通信巨擘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简称世通)宣告破产,投资者为此损失近1000亿美元。世通前任CEO伯尼·埃伯斯(Bernie Ebbers)因为证券欺诈和伪造账目等罪名被判入狱服刑25年。

简而言之,大规模的欺诈案经常发生。大众媒体总觉得这些案件让人震惊,但此类丑闻并不像看起来那样鲜有发生。大规模诈骗案件的受害者很少有人能挽回全部损失,实际上,他们常常血本无归。本书主要为具有防范意识的金融市场参与者而写,当然,和股市毫无瓜葛的普通读者也可能会对本书感兴趣,因为我们将会看到,一些严重的金融欺诈和违法行为最终会对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我撰写本书的时候,英国人很难申请到房贷。但就在几年前,房贷遍地都是。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相关的金融欺诈是导致这一恶果的根本原因。大西洋彼岸刮起的金融风暴却让英国老百姓遭了殃。不过希腊人的日子更难过,该国经济已经陷入了绝境,这部分要归咎于该国政府多年来对于其巨额债务的掩盖。

遗憾的是,政府可不会因为欺诈而去坐牢。在西方民主国家,政客最糟的结局不过是被赶下台。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得主《监守自盗》(Inside Job)告诉我们,金融业内的不诚实行为可以是系统性的。这些行为就像霉菌一样疯狂生长,蔓延至各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公司董事会、银行、企业,就连学界也不能幸免。有趣的是,该片首次揭露了某些资深经济学家是如何为信贷泛滥炮制理论解释的。这些学者穿梭于大学校园、公司董事会和政府部门之间,受到了企业和银行的极大影响,而后者恰恰是信贷泛滥的最大受益者。这些学者对经济状况有更深的了解,他们本该呼吁政府加强监控,悬崖勒马,但却提出理论,支持金融机构不分对象地肆意放贷。这种做法将酿成怎样的灾难,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你也许会以为《监守自盗》的制片方是一群持极端政见的刺儿头,但该片导演查尔斯·弗格森(Charles Ferguson)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一名政治学博士。他所创办的软件公司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微软。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并不反对资本主义,也不反对商业。我只反对影响深远的犯罪。如果反对严重欺诈让我看起来像个左翼人士,那么随便人们怎么想吧。”弗格森绝不是投掷炸弹的无政府主义者。

对于上述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我们无法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我们可以让大家知道,那些最终成为阶下囚的顶尖诈骗犯是如何利用各种机会实施大规模诈骗的,读者可以从中能够学到一些识破诈骗、避免重大损失的方法。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一些重大诈骗案,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特定经济和政治环境能滋生出什么种类的诈骗。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了特定诈骗的运作机制。第三部分旨在分析投资者和金融业本身容易吸引骗子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则侧重介绍了普通投资者防范金融诈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