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苏菲的哲学课
74016100000010

第10章 思想长廊:伟大的古代哲学家

此刻,是时候来好好认识一下几位大哲学家了。在通往知识与智慧的道路上,他们将充任我们的向导。

黑格尔曾说过:“哲学史就像一条思想的长廊,纪念着为人类历史增光添彩的思想家们。”他说得没错,必须承认:初识这些伟人时,我们的崇敬之情总会油然而生。

在介绍他们时,我情愿不用太严肃的方式。在我的眼中,正如帕斯卡[13]的想象一样,他们是一些举止友善、彬彬有礼的人。我们想要认识他们,听他们说话,更愿意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兄长,而不是古板的老教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苏格拉底和辩论家希庇阿斯——当然,后者算不上大哲学家。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在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了两位著名的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

那么,到底谁才是哲学的奠基者呢?多年以来,我们的答案往往是“柏拉图”。然而,如今我们已经越来越了解那些早期思想家的重要性了。即便苏格拉底,他也不是希腊的第一位智者!

尽管如此,苏格拉底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是他,率先与民众打成了一片,并开创了揭露对方自相矛盾之处的对话方式——诡辩法。在他之前,智者们都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赫拉克利特素以目空一切著称,有关他思想的只言片语,散落各处,难以理解。但他似乎也有搞笑的一面。有这样一则趣事:一次,几个人慕名远道而来拜访他,却发现这位思想家正在一座简陋的砖窑中烤火。赫拉克利特见他们在砖窑门口踟蹰不前,便邀请他们进来,并说道:“诸神也在这里呢!”

最令人生畏的思想家是谁?我的回答是:巴门尼德。他被柏拉图看作“精神之父”。不过,从象征意义上来说,柏拉图是一位“弑父者”——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视巴门尼德为父吧。巴门尼德在那不勒斯南边的埃里亚[14]建立了一所学校。那时,埃里亚还属于古希腊的一部分。我也许可以这样说:是他创造了哲学。他提出了一个貌似很抽象,却又明显不过的命题:“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巴门尼德的诗歌给人的感觉非常厚重。由于我们现在只能找到一些遗留的残篇,它就显得更加神秘了,就像在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中损毁的圣殿残垣。

接着,我总算可以介绍柏拉图了吧?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他了。他著作的特点,就是总以苏格拉底作为对话录的主人公,很少以他个人的名义发表观点。即使对话录中最完整、最令人费解的几篇——《理想国》《巴门尼德篇》《智者篇》等,从绝对意义上来说,都不能完全概括他的学说。不过,既然柏拉图确确实实创立了名为“学园”的学校,“柏拉图学派”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他巨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最后阶段,甚至影响到今天。柏拉图的哲学,是以对话录的形式呈现的。作者隐藏在他所塑造的人物身后,往往带着冷嘲热讽的口吻。

那么,柏拉图本人究竟如何,长什么样子?他其实是一个身板厚实、充满活力的男子。由于他曾寄望改造叙拉古城邦[15],与暴君狄奥尼修斯作对,被卖为奴隶,后来又被赎回来。在他身上,我看到哲学家所具有的最优秀的品质:他拥有高贵的灵魂、犀利的目光,对对手的嘲讽辛辣有力。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同样拥有传奇的一生,他曾是亚历山大大帝在登基之前的家庭教师。在随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他都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是一位专断而苛刻的老师。据传,他曾说:“吾爱吾师(柏拉图),吾更爱真理。”在我看来,他说话谨慎、性情平和,永远以理服人,以渊博的学识和求实的精神,令所有学生折服。他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精通逻辑、物理、生物、政治思想,重建了伦理学和早期的哲学(那时还被称作“形而上学”)。他对一切学科都不陌生!这样的人物能名垂后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

然而,我们不要迷信所谓“传统的传承”。亚里士多德去世后,一幕幕政治大戏纷纷上演,人事浮沉——希腊被罗马征服之后,又轮到罗马帝国的衰亡;亚历山大城图书馆被焚毁;蛮族入侵,几乎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哲学也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被世人所遗忘。

基督教诞生后,成为统治性的学说,随后又演变为“排他”的思想,几乎切断了古罗马文明与古希腊哲学思想源泉之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后者的博大精深令人无法想象,但现在,我也只能在这里对其做一次提纲挈领的介绍。

中世纪教会的神父们曾根据自己的需求,试图重新厘清它的线索。但是,直到晚些时候,人们才通过阿拉伯的图书资料,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拉丁文。历史逼迫我们走了多少弯路!了解古希腊的巨著,是多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