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前,“穷养”男孩的100个关键
7396000000059

第59章 引导男孩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13岁前,让男孩学会爱与感恩

也许我们认为男孩就应该是干大事业的,至于表达爱、表达感恩这些细腻的事情,并不符合男孩的个性。这很可能是我们的一种普遍认知。但事实上,男孩也必须学会表达爱,学会感恩他人,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有使命感,能做成大事的男子汉。

提到孩子爱父母,其实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孝道。在现代社会,我们培养孩子如何做人,首先要教给孩子的就是孝顺父母。或许很多父母会反问,难道教孩子做人就非得先教他孝顺父母吗?回答是肯定的。一定要从教男孩孝顺父母开始,为什么呢?《孝经》告诉我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教育应该从孝道开始教起。

一个男孩从小到大,跟他最亲近的人首先就是父母,让他关心、体贴父母,这是他从情感和认知上完全可以接受的。事实上,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亲爱那是天性,是自然的。我们顺着男孩的天性去教他,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最容易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今天男孩的现状:很多男孩在家不听父母的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导。这是为什么?更有甚者,还有些男孩上网吧通宵玩游戏,谈男女朋友等等。我们不仅要问:男孩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找到培养德行的根本——孝道。

当我们把原因找到之后,就应当从教男孩孝道开始。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教起呢?

首先,我们自己就要孝顺父母。

要想培养男孩的孝心,最省力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首先孝顺父母。《论语》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们自己以真诚心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男孩看到就会受到感动,就会起而效仿,他也会孝顺我们的。

海涛上4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爸爸到外地出差了,而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做晚饭。海涛内心有点不安。他在桌子上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海涛,妈妈今天感冒,去社区门诊输液了。桌上留了钱,你到外面去吃晚饭吧!”

海涛知道妈妈生病了,感到很难受,也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他看了看钱,又看了看钟表,决定给妈妈做一顿饭,于是他挽起了袖子……

晚上7点,海涛来到社区门诊,推开病房的门,妈妈很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你怎么来了?吃饭了吗?”海涛笑笑,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保温桶打开,拿出一样又一样的菜来,妈妈更惊讶了。

海涛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你一起吃。”妈妈问道:“这些菜……都是你做的?”

海涛点点头:“是的!我以前看您在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都这么做,所以,我也想给您做顿饭,学着照顾您!”妈妈欣慰地笑了,周围的叔叔阿姨连连称赞海涛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那顿饭,母子俩吃得特别开心……

其实,让男孩学会孝顺父母并不难,只要我们做出榜样。就像海涛说的,他以前看妈妈在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从这句话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父母身教的效果有多大。

其次,让孩子在做事中学会感恩父母。

俗话说:“习劳知感恩。”只有自己真实地付出了,他才会知道做事情的辛劳。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男孩培养成“小皇帝”。每个人只有在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和体谅做过同样事情的人们。

男孩只有亲手做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辛劳。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男孩去劳动。对男孩来说,劳动的最好练习场所就是家庭,比如,让他吃完晚饭后自己主动去刷刷碗,周末帮我们做做大扫除,等等。劳动会让他慢慢地懂得感恩父母,进而孝敬父母。

最后,和孩子一起学习传统的孝道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最丰富的便是孝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孝文化,这样就一定会收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

比如像“虞舜大孝”的故事:大舜在后母百般刁难,甚至要置他于死地的情况下,他依然能恪尽孝道,用实际行动感化了后母;像“闵损芦衣”的故事:闵损的继母特别偏心,只对两个亲生儿子好,对闵损很不好,在寒冷的冬天,只让他穿芦花做的“棉衣”,父亲知道后,就要赶走继母,闵损就跪倒在地为继母求情,说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最后,继母被留了下来,保全了完整的家;还有“孟宗哭竹”、“老莱斑衣”等等。这些故事读了之后我们都会深受感动,男孩也一定会被感动!

当然在学习这些孝道文化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像男孩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可以让他观看孝道题材的动漫,如《中华德育故事》,还有孝道题材的故事书以及电影。另外,还有一些很感人的孝道歌曲,孩子做功课累了,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播放这些歌曲,比如,《父亲》、《母亲》、《儿行千里》、《跪羊图》等等,也可以教男孩学唱这些孝亲歌曲。

如此一来,整个家庭都会形成一种孝道的文化氛围,男孩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从小就会扎下孝道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