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培养男孩的创造思维
面对困难,6个月大的男孩就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着去解决了。由此可见,男孩的创造思维很早就已经开始发展了。而13岁之前,是培养男孩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绝佳的教育时机精心培养他的创造思维。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一个人追求知识的动力,求知欲旺盛的人,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会保持一种好奇,还能从中寻找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男孩天性好奇,他对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想去仔细看个究竟,更想要将他头脑中的问题全都搞明白。
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他们小时候就是一对非常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一次,兄弟俩在一棵大树底下玩,他们忽然很好奇如果爬上树去是不是就能摘到月亮,因为月亮总是挂在树梢上,看上去并不遥远。于是,两个人便开始向树上爬。结果,他们当然没有摘到月亮,衣服却被树枝钩破了。
兄弟俩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情景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耐心地开导他们,这彻底激起了两人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日夜努力,为了制作一只能够骑上天去的“大鸟”。此时,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类似于直升飞机样的玩具,这更激发了他们想要制作升空装置的兴趣。后来,兄弟俩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知识,最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莱特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好奇心往往是男孩创新的动力,求知欲又能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梦想的阶梯。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男孩这种宝贵的天性,这样他才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并能尽快实现成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别将我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强推给男孩。
生活中我们总看见很多父母要求男孩必须学这个、学那个的,可是事实上很多东西却并不是男孩自己想要学的,他的好奇心很容易就被禁锢了。而且,由于是被我们逼迫着学习的,他也不会对这样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们应该引导男孩主动去探索一些问题,鼓励他自己寻找感兴趣的知识,使他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提出“为什么”,这才是真正保护他的好奇心的做法。
其次,不要挫伤男孩的求知欲望。
身为父母,我们也承担着老师的角色,男孩遇到问题时就会来向我们求教。有些问题我们能回答出来,但当男孩问的问题过多或者我们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转移话题甚至训斥他。这就会挫伤他的求知欲望,长此以往,他的发现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破坏。
13岁前的男孩会提出越来越多的“为什么”,而对于这些“为什么”,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对策”:如果我们知道答案,或者耐心地直接告诉他,或者引导他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我们不很清楚或者不知道答案,就要诚实地说“不知道”,过后我们要么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要么和他一起探索知识世界。我们认真的态度,也会让男孩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
有时候,男孩还会因为好奇心搞一些破坏,比如他可能会因为想要知道花的根是如何生长的,而将我们养的鲜花连根拔掉。此时,我们要包容他的这一做法,并给他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告诉他花是如何生长的,并可以和他一起将花重新栽种回去。如果我们只是训斥他,他的确可能不再搞“破坏”了,可是他的求知欲也被我们破坏了。
再次,帮助男孩的求知欲保持一个持续性。
男孩的求知欲往往都表现出一种随意性,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再过两天可能又什么都不喜欢了。这样一来,他学习的知识就好像是“狗熊掰棒子”,收了后面的丢了前面的。
所以,我们在为男孩解答问题时,可以考虑用他已经学过的知识来为他解答。这能让他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他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他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最后,正确引导男孩的好奇心。
男孩好奇心的范围很广,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他的好奇心,以防止他因为过度好奇以及不正确的求知过程而对自己造成伤害。
从科普读物中,晓宇知道了“用放大镜聚光可以点燃火柴”,他很好奇,如果用放大镜点火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过年时爸爸给他买了许多鞭炮,晓宇决定自己做一个小实验。
他从长的鞭炮上拆下来许多零散小炮,然后撕破鞭炮的皮,倒出了里面的火药,聚集了茶杯盖大小的一堆。接着他将这些火药收进一个小盒子里,拿到太阳下,将放大镜对准火药开始聚焦照射。可是等了好久,火药都没有反应,晓宇好奇地想要凑近一些去看,结果火药中心刚好冒出来一颗小火星。晓宇连忙丢掉放大镜闪开,只见一团火球从地面腾空而起,晓宇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
还好晓宇反应够迅速,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要保护男孩的好奇心,但同时也要正确引导他的好奇心,并教给他正确合理的求知方法。要提醒他凡事将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盲目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