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一定要知道的管人智慧
7394200000017

第17章 知人善任,方圆互补——领导一定要知道的用人之道(4)

好孩子集团创造了我国童车行业的一个奇迹。这个企业的产品已经连续十年国内销量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5%以上,共申请1000多项专利,其高档童车连续五年居于美国童车市场第一位。

好孩子集团的迅速发展,是与总经理宋郑还在用人上的高明之处分不开的。他让坐不住的人搞推销,让怕出事的人搞安全,让争强好胜不服输的人去完成突击性任务,让认死理的人去做纪检和监察工作。如此一来,使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充分发挥。

有个厂长,不拘小节,在他眼里,产品有色差、包装箱上有不规范的钉子都不算问题。但是,他具有很强的鼓动和指挥能力,善于打硬仗。于是,宋郑还就让他去负责小处要求不那么细致的中档车间,这个厂长就让它成了集团内的优秀企业。

有一道包装工序,时常会出些质量问题,而这些质量问题时常出在同一类人身上。这些工人都很能干,也很想把事情干好,可为什么总出质量问题呢?宋郑还的研究结论是:这道工序需要那些慢性子出细活儿的人来做。于是,急性子和干活求快不求精的人被调开,慢性子和做事细致的人被调过来,此道工序就不再出质量问题了。

为了严把质量关,宋郑还专门挑选比较固执的员工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使出厂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

这种扬长避短的用人方式使得员工工作起来身体很累但精神轻松,从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他们不需要担心没有道理的指责,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正是宋郑还在用人过程中能把员工的弱点变成优点、短处转化为长处,才让集团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让这些具有“短处”的员工成为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人才。

人有缺点或短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缺点或“短”处的偏见。人生可供利用的资源不只是人的优点和长处,还有人的缺点和短处,只要缺点和短处被利用得好,用得其所,也能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柯达公司管理层接受了这一建议,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结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还给公司增加了可观的利润。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用人短,化短为长。

善于使用别人的短处,首先是一种态度,其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领导在工作中要有效地用人之“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有胆。要具有“人人都是才”的意识,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敢于用那些被一般人看来有毛病和缺点的人,敢于冲破包括世俗偏见在内的重重阻力,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使下属的积极性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2)要有识。正确且客观地对下属的短处进行分析,区分出哪些可以转化为优势,放在哪里才能转化为优势,进而巧用其“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巧妙任用“刺儿头”人才

在领导看来,管理工作中最为棘手的就是面对公司里那些难管的人物。这些人俗称“刺儿头”。这些“剌儿头”与搬弄是非的员工不同,表现在工作和做人方面,他们不愿拘泥于一些形式或是条条框框,所以对来自领导的管束持有排斥态度。

有些领导称这种难以管束的“剌儿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有“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的阵势,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也给单位的管理秩序带来极大的不和谐声音。可以说,“刺儿头”员工在任何企业都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管理难题。

实际上,只要领导换一种角度来看“剌儿头”,就会发现,这类人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其实是很聪明的。正因为“聪明”,才有思想,思考现状之后认为不能改变,于是消极地抱怨和逃避,才让领导难以管束。其实,很多“刺儿头”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关键是看领导如何来用他们了。

马晓旭是我国女足队员。几年前的一场球赛中,她为我国女足踢进一球,成为一场半决赛中唯一进球的队员。然而正是她的进球拯救了中国队。在此以前,女足已经在连续两届亚洲杯上负于朝鲜队。

恰恰是这位马晓旭,曾经是我国足协某些官员眼中的“刺儿头”。在她参加那次足球队参赛之前的两个月,足协还在争论:该不该让这名“问题球员”进入国家队。

马晓旭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刺儿头”,就是因为她“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脾气秉性,让马晓旭惹恼了那些喜欢循规蹈矩队员的足协领导,“难以管理”的评价甚至让她差点无缘新一届国家队。广州四国赛上,马晓旭场上场下的表现就惹恼了督战的足协副主席。随后马晓旭又因为违反队规被领导处罚。

对别人加给自己的评判,马晓旭有自己的主张,她说:“我觉得运动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这样在比赛场上才会有个性的发挥。所以我也不会改变什么,把我喜欢的足球踢好,坚持我自己的个性,走我自己的路。”

许多人都说马晓旭像男孩子。当足球队员以来,她基本上没穿过裙子,也不像别的女孩那样有自己的化妆品。

好在教练马良行没有因为马晓旭这位“刺儿头”惹怒足协领导而把她排除在女足之外,也正因为马良行的“一意孤行”,才有了马晓旭后来的单刀救主,成就了中国队的胜利。马晓旭立功之后最突出的要求竟然是希望以后大家不要再叫她“刺儿头”,而应该改叫她“福娃”。

马晓旭的故事再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一位如此有个性的功勋队员,就因为有个性,而被某些领导视为“刺儿头”,险些进不了国家队。而如果没有这位功勋队员,球队那天的胜利就会成为一个问号。举一反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才因为有自己的个性不讨领导喜欢而被视为“刺儿头”,被埋没了才华?对此,领导者不可不反省。

实际上,管理刺儿头很简单,给他一个充分发表意见和解决方案的机会,让他体现自己超越现状的能力。他的方案得到你的认可,你能够因他而改变你的策略,那么他会认为你很民主、很清醒、很正确、有魄力,也会觉得自己很牛。这时候,他的心里感觉比你多给他发一份奖金还爽,在后期的工作中会更卖力。因此,正确地引导、使用、管理,“刺儿头”就能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

分析“刺儿头”们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们发现,常见的“刺儿头”不外乎以下几类:

一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型。这种人一般都是单位上级某领导的亲戚朋友,自认为上面有人,别人不能把他怎么样,因而在哪里偷奸耍滑,制造管理难点。

二是“破罐破摔”型。这种人一般在工作或生活上极不成功,对前途丧失信心,对自己及自己的前程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因而过一天算一天,怎么舒服怎么来。

三是“竞争对手”型。这种人往往同你竞争过职位,你赢他输了,因此心不甘,把你视为他前程的拦路虎或潜在竞争对手,故意给你出管理难题。

四是“不得志”型。这种人往往很有能力,但因种种原因不得志,郁郁寡欢,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像冤家对头。

五是“撞钟和尚”型。这种人往往人生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得过且过。

六是“受人利用”型。这种人往往没有脑子或基于利益结合,受上面几类人蛊惑而成为“刺儿头”。

找准了“刺儿头”的症状,要解决“刺儿头”管理问题就不难了。

(1)对领导有三点要求:一是大胆管理,相信大多数人会支持你。二是本人身正,无小辫子抓在别人手里。三是营造一个适合抓这件事的氛围。

(2)运用常用的方法:一是制度管理法,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限制他们。二是目标管理法,为单位树立目标,鼓励他们也树立目标并与单位目标一致。三是思想工作法,或称有效沟通法,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来感动他们,让他们回到单位的正常的轨道上来。四是利益引导法,通过对他的利益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脱离“刺儿头”队伍。五是“杀鸡儆猴”法,给予违反企业规定者以严肃处理。六是“围魏救赵”法,通过对他其他某方面利益的控制,让他回到正常的管理轨道上来。

用特殊人才时要打破常规

“特殊人才”是指具有特殊潜质、在某一专业领域成果显着、知名度高、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企业急需的人才。领导者不拘一格降人才似乎不难,难就难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一般人才也不难,难就难在用特殊人才。

提到对“特殊”人才的使用,荀子说:“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不应按照常规的升职次序提拔,而应破格选用。”有远见的领导对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很少在人才选拔上论资排辈。

当年秦王嬴政破格提拔年仅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当时,12岁的甘罗因为能言善辩,被很多年长的人视为无法无天,曾一度被当地的官员所厌恶。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经吕不韦的推荐派甘罗出使赵国。正是甘罗的此次出使,才让他这个特殊人才发挥了自己特殊的口才。他向赵王说明利害得失后,赵王最终愿意割让5个城池给秦国。之后,赵国伐燕攻取30个城池,又划出11个城池给秦国。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扩大了国土。秦王因以封甘罗为上卿。这就是俗传的“甘罗十二为丞相”。

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要打破常规,为“千里马”提供快马加鞭的好政策,激励他们快速成才,早成大器。

为了激励特殊人才脱颖而出,领导就得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重锤”、施重奖,力求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善于打破常规起用有潜力的特殊人才。

管理无定法,用人更是如此,领导者既要善于营造卓越的环境,靠职业成就留住人才,更要在遇到一将难求的优秀人才时,善于突破常规大胆使用,根据客观形势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