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7392400000022

第22章 凝聚滴水穿石的力量(2)

在莱克星顿的一个小农场里,有一个叫西奥多·帕克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一位很老实的木匠,制作的东西远近闻名,而西奥多·帕克每天都在帮父亲干活。有一天,他怯生生地问父亲:“请问明天我可以休息1天吗?”父亲惊讶地看了一眼西奥多,但看着他坚定中带有祈求的目光,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早上,西奥多很早就起床了,他走了10英里很难走的山路,就是为了去哈佛学院参加新生入学考试。

对普通人来说,这也许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西奥多自8岁起便辍学了,而且平时他都必须帮父亲干活,但他也从来不会忘记学习,他会边干活边默默背诵以前看过的书籍,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平时只要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他就会到处去借阅书籍,以此来获得大量的知识。有一次,他看一本印有拉丁文的书时,有些词语不是很了解,需要一本拉丁字典帮忙,可是他在附近借不到拉丁字典,于是,他起了一个大早,跑到原野上去采摘了许多果子拿到波士顿去卖,之后用卖果子得到的钱买了一本拉丁字典。

西奥多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在这次入学考场中,他很顺利地做完了试题。连考场上的老师都很惊讶居然有人这么早交考卷,当他听说西奥多是一个连学校都没怎么去过的孩子时,就更加好奇了,于是他抽出西奥多的考卷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他说:“恭喜你,我想你很快就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

后来当西奥多告诉父亲他将被哈佛录取的时候,父亲先是很高兴,但随后失落地说:“对不起,孩子,爸爸没钱供你到哈佛读书……”“这不是问题,我不会去学校住,我还会像以前一样抽空学习,然后只要用一天时间通过学校的考试就可以了。”西奥多果真做到了这一点,最终他以很好的成绩毕业了。

许多人面对学习总想去应付,而不是加倍地努力。其实应付学习无异于浪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很难超越自己,更难超越别人。只有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你才能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有前途,而偷懒的人是在偷自己的将来,因为没有谁能不劳而获。

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儿子:我真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现在……

教授:只要愿意学,并且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学,你便会得到回报,所以当你打定主意学习的时候,就算仅有一息尚存,也不会晚。

美籍华人李玲瑶上学的时候就以好学上进、勇敢干练、聪颖智慧而著称,一家著名杂志曾称她为“美得耀眼的女生”,她曾经在华盛顿担任全美华人协会华盛顿分会负责人。******访美时,她和杨振宁都是接待小组成员,中美建交仪式上,李玲瑶又是少数被邀请到白宫观礼的华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华人庆祝大会上,她担任大会司仪。

如果人生的历程太顺利,总有人会感慨缺少点什么。李玲瑶重新认识自己就是从一次感慨开始的。李玲瑶21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奖学金自费到美国留学。可是过了一个学期后,她发现美国实用主义盛行,在那里学历史很不合时宜。虽然觉得自己的年龄已经不适合重新选择一门课程,但她仍然立即改选马里兰大学的计算机课程。

李玲瑶在美国拿到计算机学位后,在硅谷做了8年的资深电脑分析员。后来丈夫胡公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此时的李玲瑶已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人成为了一个企业家。

此时的李玲瑶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她在巡回演讲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是经济学。正在这时,北大在香港地区招收博士生,50岁的她就报考了国际金融专业。

虽然对自己50岁才念博士感觉有些惋惜,但终于找回兴趣的李玲瑶还是特别满足,她说:“如果再回到20几岁,我会很快把博士念完并尽早地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但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所以我很庆幸,自己一想到就去做了这件事。”

很多人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时间就溜走了,想学些东西却觉得为时已晚,所以经常听到有人感慨:不管想学什么都不能了,因为已经来不及了。其实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可能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只要你愿意学并且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学,你便会获得回报。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儿子:您总是教导我努力学习,但我觉得现在学的东西好像用不上……

教授:现在的学习其实是为你的未来投资,如果你能认清这一点,就能努力去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目标的跟踪调查,被调查者的学历、智力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都差不多,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人群中有27%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有60%的人只有模糊的目标;有10%的人只有短期比较清晰的目标;仅有3%的人有长远而清晰的目标。

在30年的时间里,研究者继续对这群人进行调查,不过任其自由发展,经过30年,这些人的发展结果如下:

其中27%没有明确目标的人过得不是很好,他们多数是在抱怨社会和别人不肯给他们机会,当然他们也会偶尔抱怨自己;其中60%的人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只是安稳地工作和生活;有10%的人因为各个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他们大多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生活处于上等水平;而那3%的人,因为在30年中不断朝一个方向努力,大多都成了某个行业的精英和领袖人物。

对未来没有想法就失去了方向,而目标不切合实际也是不可取的,最懂得为未来投资的人往往是最会把握现在的人,他们懂得及早为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约翰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有一天他去拜访多年没见面的老师。老师看到约翰十分高兴,闲聊了一会儿开始询问约翰现在的工作情况。

老师一问,约翰就开始倒苦水、诉委屈,约翰对老师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这份工作和我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工资又很低,基本上只能维持生计,而且我还整天无所事事,简直烦透了。”老师看了看约翰,有些惊讶地问:“你的工资这么低,工作又和你的专业不对口,你怎么还会没事可做呢?”约翰无奈地回答:“我的确是找不到什么事情做,而且也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只好先呆在那里了。”

老师劝告约翰说:“约翰,你不应该这么想,没有人在束缚你的发展,只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你明明知道这份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这让你不适合现在的职位,那么你为什么不多学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让自己做得更好呢?而且多学习其他专业也许会让你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