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7382700000004

第4章 掌握构图的基本形式

3.1 构图前需要确定画面视角

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画面视角的确立、构图形式的把握会直观地影响着画面意境的变化和效果,观察事物的角度、远近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一样,同时,也能反映出创作者不同的心境和思想。

古诗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视点、视角的位置选择能够反映出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从而对画面的整体气氛把握到恰到好处。

3.1.1 最佳视点的设定

视点是指观察事物的角度,在民间画工中流传着“仰视心崇,俯视心慈,平视心至,侧视心侠”的口诀,由此可见构图视点与视角的选择和运用,不仅有利于突出主体,更能揭示主题。

1.水平视觉角度有利于拉近作品与观者的距离

水平视角是准确再现真实物象的常用方式,水平视角的利用能迅速把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画面的水平位置,直观、无掩饰地表达更能令观者接受,因此在许多绘画作品中,大师常使用水平视角进行画面的绘制。

知识扩展

水平视角的使用是绘画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无论画面中物象呈现正面、侧面、背面或是多面,它都能让物象直观的展现其美,使画面产生平稳和踏实的画面效果。前面我们介绍了水平视角表现正面人物肖像的画面效果,下面我们结合作品分析,感受水平视角观察其他物象的视觉感受。

1.水平视角表现景色

水平视角描绘自然场景易产生平静、祥和的气氛。《城东一角》描绘的是一处具有乡间气息的作品,画面选用了水平视角进行由近至远的空间分割,位于水平位置左侧的小屋乃是画面焦点,这样的构图不仅能够突出主体,更能表现出宽阔的视野,使画面产生广阔而又饱满的效果。

2.利用水平视角直观地表现人物形象

绘画人物以水平视角为基准便会让人物产生平易近人的感觉。由贝尔特·莫里索创作的这幅名为《阅读》的作品,实际上画的是母女两人的肖像,女儿居中,母亲居右,打破了水平单点的形式,由于二人近距离地在一起,所以整幅画的焦点位于画面水平位置的右侧,母亲手持书本认真地阅读,安静而慈祥的感觉显露无疑,而在中间的女儿侧过头,视线也落于书本之上,充分地表现出阅读的主题。

水平视角有利于展示更直观而真实的效果。《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是一幅具有力量美感的绘画作品,此画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传统的抢婚场面。表现的是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画家以水平视角入手,将两名正在反抗的女子作为视觉主体,成上下关系排列,画家强调多种曲线的运动节奏和规律,以及人物的动势,使画面产生人仰马翻的纠缠场面效果。

2.利用俯视角度纳入更为宽广的景象

俯视是一种视点高于视线的观察方式,绘画中运用俯视视角不仅能展现出更为宽广的视野范围和画面延伸感,也是一种丰富画面元素的最佳方法,这种方式容易让观者有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知识扩展

俯视角度具有纵览全景的视觉效果。从《宫娥》这幅作品来看,其用笔流畅、含蓄,沉静中透露着生气。此画以主人翁小公主为中心,展现的是小公主的宫廷生活群。画面的俯视焦点是小公主,这位娇俏、可爱的小公主置身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她的视线落于前方一位相貌丑陋的女侏儒和壮如犊牛的猛犬身上,后面是画家自己,形成了美与丑、真实与荒诞的奇特组合对比关系,庄重的气氛与闹剧的成分并存,使画面更具幽默感。

3.仰视角度表现圣母形象的崇高

“仰视心崇”,仰视角度构图的画面中,被描绘的人或物位于视点之上,这样的画面安排在绘画人物时常表现出一种崇高、伟大的气度,从心理上给人一种心神敬畏的感觉。因此在许多绘画作品中,画家常使用仰视角度对某个或某些人物进行形象塑造,让观者对所塑形象产生敬仰之情。

知识扩展

绘画中仰视角度的运用是较广的,它既可以运用于风景绘画,也可以用于人物形象的表现。下面我们结合作品分析、感受仰视效果带给画面的不同感受。

1.仰视效果表现视觉焦点

统一指向性的样式构图容易令画面产生焦点,《荷拉斯兄弟之誓》采用了略微仰视的角度进行人物及建筑的刻画,画面以三位在父亲面前宣誓的兄弟为主,三兄弟均抬起右手指向老父亲手中的宝剑,其父身后是几位妇女的柔弱与男子的刚毅形成了对比,整幅画面流露出一种质朴和庄严感。

2.仰视利于展现人物气质

运用仰视效果构图在表现人物气质方面更加有利。《无名女郎》这幅画是俄国肖像画家克拉姆斯柯依最成功的肖像杰品。画面中以俄罗斯寒冷的早晨为背景,仰视的角度安排令置身于敞篷车上的女郎显得格外清新、引人注目,那从容、优雅的姿态表现出女子的气度。

3.仰视效果给画面人物带来崇高感

仰视角度用于神话题材人物描绘更能表现出崇高的感觉。《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杰出的作品之一,整个画面布置好似一个舞台,中心人物居于画面正中,令观者产生注目和仰视的视觉效果。画面上随着帷幔的缓缓拉开,圣母玛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徐徐走来,眉目间流露出对孩子的不舍与担忧。她的左侧跪着一位年迈的教皇西斯廷二世,他身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所要前去的地方,右侧是年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她目光下垂,虔诚而略带羞怯的神情仿佛是在为母子俩祈祷。

3.1.2 确定画面的构图范围

在确定了所要绘画的物象以后,随之而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确定画面的范围,根据物象的需要,一般来说可采用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四种基本形式。远景形式的采用能令画面包含的内容更广、更丰富;中景形式的构图远近适中,更能体现出真实的空间场景;近景中一般内容包含内容较少,却便方便观察画面主体;特写则是抓住局部,表现的细节则更加到位、精准。

1.选用远景表现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远景构图的视觉范围广泛,不仅能够显示出绘画中更丰富的环境和背景,而且对于表现空间和透视有较好的作用。利用远景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借助环境和光线表现出远景中美的景象。

知识扩展

绘画中利用远景范围包揽物象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能表现出一种规模感和气势感。远景中的物体通常具有较小的特征,对细节部分的处理同样运用一笔带过的方式,讲究的是整体效果。下面我们结合作品分析一下具体的远景构图范围、场景、方式等,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远景范围的选择方法。

1.远景表现场景规模宏大

远景方式在表现画面场景的规模时是十分有利的。16世纪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这幅《五月斋与谢肉节》画中,运用了俯视远景的角度对节日的热闹场景进行表现,选择高视点因而扩大了空间,加之许许多多活跃的人物,使整幅画面显得格外热闹、忙碌,渲染出节日的气氛及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构图·心得分享

利用仰视效果进行构图须根据所画物象的特殊性来判断仰视的角度,尤其是在绘画人物形象时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气度和地位等条件进行角度的判断,这样才能让人物表现出应有的气质,让观者更加肯定绘画者的作品。

2.远景表现出自然风光中的延伸感

远景效果可以在包含丰富的内容时,令画面产生延伸效果,达到一种对描绘远景有利的作用。梵高笔下的《有丝柏和星星的小路》运用了短碎笔法,将一处远景作为题材,画里道路旁的柏树犹如火焰,卷曲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它控制着道路、稻田、野草之间的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处理则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整幅画面的色彩和笔触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和情绪的高涨,燃起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火。

3.远景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画面中运用远景可令包罗万象的场景中物体的层次关系分明。《恋人的花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处花园内景与人融合一体的唯美意境。画中的主要人物是远处坐于台阶上手持花冠的女子,她做出为人戴花冠的举动,面部朝向前面的男子,脸上流露出微笑;在持花冠的手臂下方是一位孩童,他正双手扶在女子腿上,面部朝上紧紧地注视着女子手中的花冠,表现出渴望的神情;位于画面右下角处的男子正手持绘画工具,抬头关注着女子与孩童的举动,好将此刻的情境尽现于画中。

2.利用中景包含更多的画面信息

中景取景的范围略小于远景的取景范围,但其包含画面信息的效果和能力并不一定比远景小,中景方式的选用可说是一种取舍有度的方法,画面既能表现更清晰、更多的物与景,也能减少远景中冗余的部分,达到精简而要的效果。

知识扩展

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包含更多的画面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延伸效果,从而加深画面的纵深感,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处理也令画面更加具有看点。下面我们就就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更多中景取景的优势。

1.中景表现景物的丰茂感

中景构图中包含的既有少量远景,也有部分近景,是一种丰富的构图形式。作品《秋景》描绘的是一处自然景象,画家将茂盛的树木安排于中景位置,既体现出树林的丰茂,也能看到对于树木绘画的细节处理,蓝白相间的背景令树木产生向前推移的视觉作用。

2.中景可表现人物细节

中景在对画面中心人物的细节表现上也是大有益处的。法国画家莱尔米特极为迷恋农村生活,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以表现农事劳作为题材,《圣佩尔山的割麦人》中描绘的是沉重的劳作后正在休息的割麦人,画中人位于视野中景处,人物细节丰富,且人物多与少、躺与站的对比,令画面构图更加饱满、和谐。

3.中景可丰富视觉效果

中景既远又近的安排能给画面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法国画家提索特的作品多以英国上流社会的景象为主,且具有华美的特点。名为《春》的画运用了中景再现的方法,绘制了三位在风景秀丽的郊外休憩的少女,她们神情自若或站、或坐、或躺,表现出沉浸于自然和个人思绪中的美态,产生自然而和谐之美。

构图·心得分享

画面运用中景构图,不但能够表现出部分的远景效果,而且能够对画面的主要人或物进行刻画,所以利用中景是要拿捏好远处与近处的空间关系和主次关系。当然,对部分细节的刻画也是可行和必要的。

3.巧用近景表现突出的画面主体

近景是一种具有亲近感的取景方式,采用这种取景方式,画面通常包括的景物范围较小,这就意味着近景更多的是着重于对画面主体和细节部分的刻画,从而影响人的视觉感受,达到一种亲近和突出的画面效果。

知识扩展

近景题材的绘画方式可令画面产生丰满而充实的视觉效果,根据画面的需要,可安排单个或多个形象置身于画面中,当然,合理规划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层次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结合绘画作品进行详情扩展。

1.使人物居中的近景构图

近景更加容易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气氛,如《犹太新娘》这幅画中流露出的一种美好、亲近和虔诚,便在顷刻之间让人有所感知。处于近景范围中央位置的二人,男子的左手温柔地抚在女子肩头,女子右手轻置于腹部,左手则搭上男子的右手,这样的手姿与人物间的距离,充分表现出生命与爱情的语言。

2.人物布满画面的近景效果

在布满人物的近景画面中,观者能够更加详细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在《圣家族》这幅画中佩鲁其诺巧用近景方式表现传统题材,在画面上四个人物占去画面右侧的大部分,两名圣婴在前,男子与生母在后,显得层次分明。画中穿着红裙的圣母微微向左靠,侧脸视线向下关注着前方两名圣婴,清醒的圣婴关切地用手扶着睡着的另一位圣婴,而右侧的男子也握紧双手,密切地关注着两名圣婴的一举一动,整幅画面流露出一种温馨、关怀的气氛。

3.具有强调性的近景构图

近景中单独表现个人会令画面产生一种着重强调的视觉效果。《马拉之死》约创作于1793年,描绘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的死状,现藏于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此画运用近距离的方式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境,中心人物位于画面的左下角位置,凶手潜逃后匕首抛弃在地上,马拉的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她的留言便签,右手自然地垂落着,画面充满了悲凉的气氛,让人感觉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4.利用特写展现丰富的画面细节

所谓特写便是对被绘画对象的某个细小局部进行详细、精确的刻画,从而起到引起观者浓厚观赏兴趣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画面中若对某人或某物进行特写,则不难看出该中心物具有承上启下的画面作用。

知识扩展

特写可以是抓住某处生活场景中的人、事件或环境中的某处景致等进行刻画。刻画人物可从正面、侧面、背面等进行深入处理,以表现每个人物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下面我们将根据几幅作品进行详情解析。

1.着重刻画服饰的绘画作品

着重刻画人物服饰能令观赏者了解到当时社会部分人物的生活装扮。格威德是英国艺术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擅长于描绘着古典服饰、依靠在大理石上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可以看做是展现古典美的艺术长廊。《古典美》一画中画家有意将人物安排于仰视角度,从侧面对人物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仔细地刻画,使人物产生一种高贵的气质,少女凝脂般的肌肤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呈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的楚楚动人和美丽。

2.着重描绘人物面部的油画

特写人物面部不仅能让欣赏者观看细节,也能了解到画家的绘画技法。《留着胡须的老人》这幅作品,绘画者将刻画的重点着力于人物面部,运用大点的笔触表现出男子侧面脸部的轮廓和骨骼结构。画中人目光前视,眉宇间透露些许的严肃感,面部的胡须井然有序地贴合在他的脸颊和下巴处,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3.对人物面部表情进行的特写

特写人物面部表情能使画中人物变得更加传神、真实。《吉普赛女郎》是哈尔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1628-1630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画家运用半身特写描绘了一位吉普赛姑娘,画面中画家使用细腻、多情的笔触微妙地处理少女的面部和胸部,让她具有了单纯、开朗的微笑,秀发的蓬松是运用了流动的小笔触表现的,服饰运用了激情奔放的大笔触进行表现,笔触的变化让画面显得和谐而自然,令画面洋溢着热情、豪放的气氛。

3.2 简单又实用的构图形式

简单的构图形式通常具有实用而又容易把握的特点,也容易令画面产生出色的效果,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来说可谓是不可不知的知识点。

3.2.1 简洁的构图方式

通常境况下,简洁模式的构图方式容易让画面出效果,也容易让人清晰主题而被观赏者记住。如运用对比的方式,画面易产生较强的反差,达到抢眼的效果;运用不拘形式的方式,画面则显得富有弹性;运用留白的方式,给观者留有遐想的余地。

1.加强对比以突出画面主体

所谓对比构图就是运用两种或多种元素进行比较,产生出差异的同时亦能表现出画面的主体物。对比构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大小对比、多少对比、色彩对比等,都是既容易掌握,又出效果的绘画方法。

知识扩展

对比的构图方式可说是多种多样的,如形状、色彩、主体与客体、刚柔、前后等方式都可用做表现对比,令画面产生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下面我们根据以下几幅作品进行图文解说,让对比构图的方式更易理解。

1.空旷与充实的对比构图

充实与空旷的对比能够令画面张弛有度。《两艘驳船》将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因素融会贯通于创作之中,这幅画中画家运用了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充实与空旷、色彩的冷与暖产生对比关系,令画面主次分明。耀眼光芒令画面跳跃,并强调和突出了右下角驶于画面中的两艘船,让人体会到画家想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的愿望。

2.色彩的冷暖对比构图

色彩的对比能令画面具有出彩而富有跳跃性的效果。《红树》是一幅构成感、造型感强烈的创意性作品,观察可见作者运用色彩的冷暖关系将物体与背景进行了对比区分,并且注重的焦点是树枝与树枝、树枝与树干,以及树与其他物象之间的造型关系,流畅而粗旷的线条穿插于枝干间。这样的方式让整幅画显得简洁而富有个性,张扬中带着些许内敛。

3.主体与次体的对比

主次对比具有令主体更加突出的作用。莫里索是法国印象派中最出色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多以肖像和室内景物为题材,《少女与狗》正是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画作。这幅画中主体和客体通过大小、颜色间的对比方式,表现出主与次的关系,以达到突出视觉主体物的作用。此画运用潇洒而流畅的笔触,赋予了人物及整个环境温馨而又热情洋溢的感觉。

2.不拘泥于形式使画面单纯化

不拘于形式的构图方式,也就是说在构图时,画面中的物象、背景在不被约束的条件下进行,表现出一种洒脱、奔放、自由的视觉感受,让人体会到一种创新和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

构图·心得分享

在创作作品时运用不拘于形式的构图方法,很多时候需要靠创作者发挥大胆而有特色的主观联想,并结合一定的绘画技法和自身绘画特点进行创作,但要运用这种构图方式一定要明确绘画的核心,切不可胡乱拼凑。

知识扩展

不拘于形式的构图方法具有变化形式强的特点,绘画者可根据个人审美、思想、情感等进行自由的发挥和创作,运用不用形状、不用色彩、不同曲柔程度的线条等创作出独特而又个性的作品。下面结合图片对一些作品进行讲解,更加透彻地理解无拘束构图的方法。

1.运用点、线、面的创造性绘画

点、线、面在画面中具有灵活、活泼的效果。法国画家皮卡比亚是一位着重表现创造性和感觉至上主义风格的画家。《牧师》是一幅不拘于形式的创意性绘画作品,画面中更多的是能看见的点、线、面,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个体在碰撞间产生和谐而富有寓意的画面,在美与变化间传递出画家独特的思想和构图方式的别具一格。

2.色块带来的美感构图

构图中运用不同的色块进行变化、拼接,同样能令画面产生简洁而唯美的视觉效果。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有创造精神和极富威望的画家,他总是进行各种新风格和新手法的尝试与探索。《梦》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块进行创作,画面中利用自由曲面进行彩拼,并在人物轮廓的线条上也进行了色彩的变化和处理,描绘出了一位正沉浸于梦境的女子形象,从这种简练的构图方式中让人体会到女子沉睡时的放松与惬意感。

3.别具一格的抽象绘画

抽象的创作形式能够使画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抽象派画家拉乌尔·杜菲这幅《向莫扎特致敬》巧妙地将画中的人物和乐器等组合在一起,这样的构图安排既能让观者体会到绘画的寓意,同时也能让人欣赏到别具一格的绘画效果。整个画面中位于视觉中心的人物面孔在冷暖变化的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背景运用较大面积的红色及少量的蓝色,色块与色块之间存在着形于色的微妙变化,黑色的线条流畅地游走在或蓝或红的背景中,给人一种律动和节奏感,让人仿佛有一种聆听音乐的感觉。

2.制造留白提升画面意境空间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绘画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种方法犹如给画面一个呼吸的空间,并给人带来联想的空间。留白构图的意义在于协调画面比例,减少构图太满所带给人的压抑感和沉闷感。

知识扩展

合理地利用留白有时对于构图的需要和画面的意境都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部分留白可以起到衬托主体和推进作用,而一些留白可带给画面联想的空间,这种方法的运用可说是既完美了构图,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面。

1.长方形形式的留白

竖状长方形的留白能增强画面拉伸感和联想空间。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一位杰出美国女画家,她擅长于描绘女人,尤其是在表现母子关系的作品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人物情感流露恰如其分的掌控力。《母与子》的画面背景是一面墙体,另一处是留白空间,留有余地的方式具有引发观者联想的作用,画面中没有刻意地表现母亲的情绪,而是通过她的动作展现出她对孩子的爱。

2.延伸画面意境的留白

画面中适当的留白能够使部分场景产生意境深远的效果。安德鲁·怀斯是一位当代新写实主义画家,它的绘画作品因贴近平民生活而闻名,在他的笔下常透过乡村小屋、山野鸟兽和朴实的小人物,表现出绘画的意境和寓意。《坐在门槛上的克里斯娣娜》便是取景于坐在门口遥望的妇女形象为题材,运用了光与影的方式突出女主人翁,画中人处于画面下方,身躯靠着门坐着,敞开的门外有一处较近的树丛,其他地方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令画面产生空间延伸感。

3.带来光感效果的留白处理

留白效果还能与画面融为一体产生合二为一的效果。伊萨克·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他的写生画用笔简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且极富诗意。《月夜》这幅画中以描绘自然景观为题材,画面中大量地运用了暗沉的颜色,但在夜空和水面的中间留有渐变效果的空间,使夜空和流水形成交相辉映的作用,令画面更有意境。

3.2.2 牢记构图的九个型式

构图是绘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构图的美观是可以直接影响画面质量和效果的。通过对众多绘画方式的总结,大致可将构图形式划分为以下九类:水平构图、垂直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三角形构图、中央构图、包围构图、散点构图、对比构图。

1.水平构图增强画面平衡感

水平线是一种温和而舒缓的线条,所以当画面以水平形式进行构图时,画面会产生一种平静而祥和的气息。对于水平方式构图来说,无论是表现自然风光的宁静,还是场景中的平静气氛,运用水平构图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因此在许多绘画作品中,大师常使用水平构图来表现静态的画面。

知识扩展

水平构图无论是在绘画、摄影、建筑等当中都是常见而普遍的方式。在绘画中运用水平构图可拉近观者与画面景象的距离感,让人更直观地观察到绘画中的每一处景象。下面我们结合作品,分析不同位置的水平线所产生的效果。

1.水平构图表现城市的宁静

水平构图能够传递给人祥和平静的气氛。《塞纳河和巴黎圣母院》这幅画主要以水平构图方式为主,画家将所有物象安排于画面水平的1/3处,建筑物显得紧凑而富有透视感,又运用具有纵伸感的河提、河流来打破水平的单一,令画面产生延伸效果,仿佛观者身临其境,能感受其广阔和风情。

2.单个物体的水平构图

表现出水平姿态的物体给人一种安静、悠闲的视觉感受。弗拉贡纳尔是法国洛可可绘画的重要代表,《白牛》这幅画创作于1732-1806年,画面以一只动物作为主体,将它安排于画面正中,整个身躯保持着水平姿势,昂首挺胸、目光前视,嘴里咀嚼着一缕草,表现出些许孤独、无趣的情怀。

构图·心得分享

水平构图通常会让人感觉到平静、安宁、舒适和稳定,所以在表现宁静的湖面、宽广平坦的原野等作品时运用水平构图便可以从视觉上给人先声夺人的感觉,让人体会到安静的感觉。

3.水平线方向人物位置关系的处理

以水平线结构排列人物,画面容易给人温馨、亲密的感觉,《赢得的吻》正是这样的一幅画,画家将三位主人翁水平排列于画面的1/2处,中间是一位年长的妇女,她正深切地拥吻着左边一位孩子的脸颊,而另一侧的孩子倾斜着身姿,张大嘴巴观望着这一幕,给人不服输的感觉。

2.垂直构图展现画面延伸感

直线是构图的第二基本元素,垂直线方式的构图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便会给人一种高挑感,是表现空间拉伸感的一种绝佳方式,因此在许多大师创作作品时也会采用垂直线方式来提升视觉高感。

知识扩展

垂直构图的方法多种多样,并能与其他的任何一种形式进行组合式搭配,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画面层次。在垂直线构图中,如果以曲线作为支撑点,能带动画面产生蜿蜒、舒缓感;若与水平线组合时,则有减缓垂线速度感的作用;如果以单独屹立的方式出现时,便会给人高挑、拉伸空间的感觉。

1.风景中树木呈现竖状结构

竖线状态能够表现出自然景物中的真实状态,带给人真实而有意境的视觉效果。

列维坦是善于描绘自然风光的画家,在他的笔下大自然的状态和面貌富有沉思而忧郁的特点。在《春潮》这幅作品中,将呈竖状排列的树进行分组式划分,形成多与少、密与疏的对比关系。另外画面中还有一条河蜿蜒、崎岖地流淌着,打破了竖线形式的单一和呆板,令整个画面变得静中有动、直中有曲。

2.表现人物姿态的垂线构图方式

垂直线状态的人物与水平的地面组合起来,能够使人物显得更加挺拔。

库尔贝是来自于法国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代表作为1864年间创作的《抽烟斗的人》,在这幅自画像上库尔贝的自我欣赏得到了完美的抒情体现。《路遇》这幅画实际上是一幅群体肖像绘画作品,他有意将地平线压低,显示出人物的高大,又将三位站立的人物安排于一条斜线上,具有视觉透视效果。

另外,垂直状态的人物与几何形体拼凑在一起,可令竖状结构的中心人物变得更加突出。

表现主义大师克里姆特以其黄金璀璨、情欲撩人的作品而扬名于世,他的画中几乎只画女人,即便出现男人多以陪衬或背景存在。《吻》这幅画将一对紧拥的男女作为画面主体,他们以竖形方式居于画面中央,身上鲜明的黄色衣服令人物从背景中跳跃出来,表现出“爱情的吻”之主题。

3.斜线构图增强画面动感

斜线在所有线条中是相当具有活力和速度感的线条,因而斜线构图的魅力在于它能给画面带来动感和生机,并起到一定的画面纵深感。

知识扩展

斜线构图是一种以让画面产生动感效果的方式,由于斜线的不稳定性和倾向性,绘画中运用斜线可表现出具有动态和节奏的效果,随着倾斜的角度、方向的变化,画面中的动态效果也将不同。

1.具有奋进感的斜线构图

当画面中出现人和动物时,需要注意保持两者的一致性,令其达成目标一致的视觉感受。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便是其中的一幅,画面中描绘的是英姿飒爽的拿破仑骑着一匹白色骏马越过山头的场景。整幅画运用人和动物将画面斜着划分开来,画面小面积的左下方和人物是前景,其他部分是有空间变化感的山脉景象和天空,人物着装华丽,左手持马缰,右手指向前,仿佛在鼓舞士兵冲向前方,而他身下的马抬起前蹄,表现出一种即将奔驰向前的趋势,这种构图方式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2.表现舒缓效果的斜线构图

略带斜线状的人物在画面中容易给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觉。《雷卡米埃夫人像》是大卫最有名的一幅肖像画,但却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画面中的茱丽叶·雷卡米埃斜倚在舒适的小榻上,侧身向内体态舒缓、神色平静,给人一种不可接近的感觉,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3.表现力量感的斜线构图

画面中由众多物体排列构成的斜线效果,容易使画面产生力的倾向效果。这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由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画家在亲眼目睹了河岸纤夫劳作的情景后,将苦役般的劳动人民形象描画出来,这幅画将众多的纤夫排列成一条斜线,视觉上带给人一种使力的动态感觉。画面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在阳光酷烈的荒芜沙滩上,穿着破烂衣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表现出当时纤夫们的艰苦生活。

4.曲线构图使画面意犹未尽

曲线构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柔软性和持续变化性,绘画中随着曲线的弯曲程度、排列走向、疏密变化都直观地影响着画中人和景的气质和印象,因此许多大师表现女性的柔美常采用曲线构图。

知识扩展

曲线构图可说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构图方法,例如:C形、S形、O形、U形等都属于曲线构图的表现,这些曲线方式在表现柔美的画面中特别适用。另外,除了本节内容中提到的三种曲线构图形式外,在第五章的内容中,我们还对不同类型的曲线构图进行了讲解。

1.舒缓式的曲线构图

舒缓的曲线在表现人物姿态时运用,会令画中人看起来更加安静、祥和。

《夏尔·路易特律代纳夫人》这幅画的作者改变了以往以场景烘托人物的手法,而是运用了简单的色块作为背景,着重刻画人物的姿态和面容。画面中的这位夫人面部向前,以一种恬静而从容的神态注视着观者。她侧坐在椅子上,身体呈现出近似于C形的体态,双手轻置于小腹处,配合上人简洁的服饰,令她表现出优雅、大方的气质。

2.旋转状的曲线构图

旋转状的结构会给画面带来变化莫测的视觉感受。梵高绘制的《星空》这幅画,颜色搭配得艳丽而又诡异,构图形式主要以自由变换的曲线进行创作,天空中呈现出漩涡状、有规律的线条,让人有一种爆发前的沉静和压抑。在这寂寥的夜色中,运用富有大小变化的点来打破眼前的沉静,让人体会到画家渴望宣泄即将爆发的情绪,衬托出画家心里的些许希望与梦想。

3.乱中有序的曲线构图

曲线的自由分布使画面的气氛更加活跃。康定斯基的《黑场》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散乱、自由变化的曲线和直线进行色块的分割,单独而富有联系的每一个点、线、面令画面变得抽象而富有动感,让人体会出作者想要借画表现出内心混乱而复杂的心情。

构图·心得分享

曲线构图是一种展现柔美的特有方式,如想令画面中产生柔美、蜿蜒等意境,可以适量地运用曲线以增添画面的效果;如想表现某种混乱或复杂的情绪,也可运用大量显得错综复杂的曲线,令画面产生复杂、纠结的效果。

5.三角形构图加强画面稳定性

三角形是一种很有魅力的形状,它具有非常稳固的结构,运用三角形构图连接属性相同的物体、人物或场景,能够令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三角形的种类繁多,它在绘画中运用三角形构图形式产生的效果也各有千秋。

知识扩展

三角形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变化可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呈斜状的三角形构图,带有一种不稳定性和倾斜效果;正立状的三角形具有稳定而庄重的感觉;倒立状的三角形则显得极不平稳;两个或多个三角型组合,能表现出更丰富的位置关系。

1.单个的三角构图

单个的人物构图中,运用三角构图具有使画面饱满的作用。

雅克·路易·大卫的这张《彼埃尔·摄里其亚像》,构图简洁、色彩鲜明。在画面中主体人物是一位器宇不凡的男子,整个人物的姿态呈三角状构图。此时的他正坐在野外的一块石头上,身躯的中心处于画面中央的右侧一点,这样令画面左侧的空间变得更加宽阔,让人瞭望到处于他背后的无垠天空。人物手中的马鞭穿插于人物结构中,起着打破单调格局的作用,同时又增添了人物的男儿气概。

2.组合式三角构图

三角形的组合式搭配能够令画面的结构更稳定,相交处的人物更容易被关注到。

杰出女画家莫里索的《摇篮》是她第一次参加印象派展览的作品,在竖版的画面中,前景中的主体人和物呈现三角构图,可分为人物所处的三角位置关系和物体的三角结构。这里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注视自己孩子的场景,情景中的母亲注视着纱帐内熟睡的婴儿,构成了极为深情与和谐的画面,并与画中流畅的笔触和色调形成共鸣,让人记忆深刻。

3.给人庄重感的正三角构图

正三角形具有相当稳定的结构,容易令画面产生出稳重、庄严的氛围。

安格尔的这幅油画作品《朱庇特和泰提斯》是一幅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品。构图采用了三角形方式,将处于画面正中央的神话人物朱庇特表现得高大威武,表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这里描绘的是朱庇特不顾泰提斯的热恋,硬将其许配给他人,此刻泰特斯正哀求朱庇特。画中的泰提斯形象拥有着一双既长而柔软的手臂,具有夸张和特效的作用。

6.利用中央构图使视线集中

中央构图的方式能够令画中的形象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视效果,使观者在视觉感受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识扩展

中央构图的方式也可划分为:横线方向上的中央构图、竖线方向上的中央构图、画面对角线交点处的中央构图,这三种形式的位置、方向上有所不同,却能达到共同的目的。下面结合作品着重讲解竖线方向上的中央构图方式,使知识点讲解得更加全面、详细。

1.以单人为主的中央构图

在绘制单人作品时,不妨将人物安置在前景画面中央位置处,将主体人物以鲜明、突出的形式呈现而出。

安德烈·佐恩是瑞典最有名的画家之一,观其作品无论是人物相貌还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都让人深切感受到他的才情和技巧精湛。佐恩自始至终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和景物,那些湖泊在他的笔下变得烟波浩淼;白雪变得松软、真实。《在沃纳划的船上》这幅画是以家乡为背景的女性裸体画,作品中运用风景和人物结合的方式,传递出具有北欧风情的人文风貌。画中单独地将一位女子置于中央,坐在船上的她的身躯稍稍倾斜,头部埋下,让人无法捉摸她此刻的情绪和心情。

构图·心得分享

中央构图可说是众多绘画作品中行之有效且使用率较高的构图方式,这种方式闻其名便可知它讲究的是将重点人物或景物等置于画面中央处,起到一种引领视觉中心发散式的效果,因此想到突出核心人和物是一种绝佳的方法。

2.以多人为主的中央构图

画面中央主角的位置关系能够表现出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泽纳德和夏洛特·波拿巴像》这幅图以两位女性作为主体,它们相互依偎着居于画面中央位置,使视野中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被描绘的两位女士呈半身像,画面上部留有余地,表现出她们身处环境的宽阔,前面这位女士着黑色服饰,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突出,她左手持信,目光向前好似在注视着观者,在其身后的女士右手环于她的腰间,显现出无比亲密的关系。

3.以曲线为主的中央构图

为了使中央构图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可以在画面中加入曲线元素。

洛德·弗雷德里克·莱顿是19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炽热的六月》这幅作品以其中央构图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和艳丽的色彩而显得格外抢眼。整幅画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酣睡的人物扭曲着身段蜷缩在沙发上,头部紧靠在右边的胳膊上,清秀的面容中流露出恬淡而安静的神态,让人感受到夏日午后沉睡的舒适。

7.包围结构烘托主体存在感

包围结构就是在画面中运用陪衬体环绕主体,使主体在画面中显现得更加抢眼和特殊。包围式的构图方法是一种简单、常规、易学的构图方法,其重点就是围绕画面中心来展现画面的布局。

知识扩展

包围结构的方式可分为: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它们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是为烘托主体而运用的一种方式。半包围相对于全包围来讲较为灵活,可根据画面需要而留有余地,让画面产生更丰富的效果。

1.半包围方式的画面构图

留有余地的包围结构是画面活力的源泉。《林间舞蹈》描绘的是一群身份尊贵的人在林间享乐的场景。画面中将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天空等元素与画面边缘,以一种半包围结构将人物圈于其中。作者出色地捕捉到人物的瞬间动作和表情,给人一种真实再现的感觉。

2.两种包围结构并用的作品

双重包围结构的运用具有丰富画面变化效果的力量。《苏格拉底之死》画面的视觉焦点为右侧坐于床榻之上,被亲人和弟子围绕的苏格拉底.画面通过人物组成了一个半包围结构,将苏格拉底围绕起来,突出他的中心地位;又通过左侧的拱门构成一个全包围结构,框出远处的人物,令画面产生内、外的空间层次。

3.全包围结构的绘画作品

全包围结构就是令辅助物体将中心物全部包围起来,令主体物置身于结构之中,使画面流露出一种融合的美感。《无言的歌》这幅画是1876年英国画家斯特拉德威克唯一一幅获准参展于英国皇家学院画廊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一位少女身处自然风光中的场景,周围是茂盛的树木和潺潺流动的小溪,位于左边角落的人物斜靠着一棵果树,目光传递出若有所思的情怀。画面上方一处空间则令画面更具透气感。

8.追求轻视自由的散点构图

散点式构图是一种追求自由、放松的构图方式,它的排列方式多样,构成的元素数量也比较多,物与物之间也能产生丰富多变的层次关系,给观者带来应接不暇的视觉感受。

知识扩展

散点式构图并不局限于表现人或物,只要搭配得当,都能产生丰富而具有美感的画面效果。散点式构图可以是乱中有序的散点,也可以是安排过的散点,下面我们就结合作品进行详细讲解。

1.散乱的散点式构图

凌乱的散点式构图赋予了画面活泼、跳跃的气氛。

恩斯特创作的作品《贝壳之花》致力于表现一个色彩丰富而极具视觉情趣的奇幻世界。该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拼贴法、拓印法、刮擦法,表现出绚丽多彩的意境。背景中运用了各型各色的几何体进行拼接,无规律性散布在背景上的贝壳花,装点着整个画面,令画面形成不被约束的美感。

2.水平倾向的散点构图

点通过位置关系上的错位,能够表现出不安定和律动感,不受约束的分散能令画面更具生动效果。

这幅由德国画家马克斯·克林洛创作的作品《蓝色时刻》是一幅以幻想形式描绘的奇特场景,画家将三个人物进行了有规律的散点分布,少女的视觉给人偏高的感觉,另两位则处于低处,这样的错位方式,令站在礁石上沐浴金色霞光的裸体少女更具突出作用。画中的空间和细节表现得十分到位,对人物的姿态和神情没有做过多的刻画,其意图在于表现画面朦胧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

3.具有透视效果的散点构图

被视为点状的人物在画面中产生的大小差异,可表现出一种由近及远的透视效果。法国画家朱尔·布雷东和米勒同样致力于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拾麦穗的女人》是一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在这幅画中布雷东运用了透视感的散点分布方式,将忙碌于各处的人物描绘出来,反映出当时弱势群体为了生存艰辛忙碌的一面。

9.巧用对称构图调节画面平衡感

对称式构图是一种具有平衡、稳定、相互呼应作用的构图方法,适用于表现各种相对保持平衡关系的画面。这种方式是许多大师都热衷的构图方式,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平衡所带来的美感。

知识扩展

在绘画艺术中所指的对称式构图是一种相对的平衡方式,同样也是为了达到区分前后、主次、上下、左右等物体的关系,对称式构图分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运用因根据自身需求量身选取构图方式,令画面产生平衡而唯美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师创作的绘画作品,进行详细和系统的学习。

1.左右结构的对称式作品

左右结构指将画面中的物象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相对持平的状态给人平稳、踏实的感觉。

《阿尔诺芬夫妇像》这幅作品出之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画家杨·凡·艾克之手。这幅画以一对新婚夫妇迎宾为题材,在竖版结构的画布上描绘了一对新人呈左右对比的构图形式,这样的画面结构和构图形式更能体现出画面中的透视效果。男子抬起右手托起女子的左手,使两个分开站立的人产生了交集,也打破了物与物之间无牵连练的形式,营造出一种虔诚与温馨的气氛。

2.上下对称结构的绘画作品

顾名思义,上下对称结构即是指将画面物象以一上一下的对称方式进行安置,以达到均衡效果。

《奥西昂的梦》是安格尔1813年创作的作品。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是诗人奥西昂,创作题材依据诗歌的意境而绘制。在构图方式上运用了上下对比的方式,表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空间并存的场景,画家将奥西昂怀抱竖琴、低首入梦的姿态作为前景,上半部分呈现出梦境中的虚幻景象,这种颇具浪漫主义意趣的方式,使整幅作品产生出现实与梦幻的交响。

3.斜线式的轴对称构图

巧妙运用斜线状对称法,是平衡画面的有力方式。

《子午线》这幅作品中表现的是人物处于斜线状态的对称方式,画面中两个斜躺在草垛旁的人物,一个呈现平躺姿态,另一个侧身依靠在平躺人物的旁边,两人的状态带给人一种舒适、闲暇的视觉感受。

3.3 最为经典的构图方式

绘画艺术中对构图的讲究是为了令画面产生符合审美的需求,从而得到人们的赞可和欣赏。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则是能令画面产生美感的最佳构图方式。

黄金分割的构图方式在绘画作品中被广泛采用,它所涉及的是针对画面做出最佳分割,让画面中心人或物处于最优视点处;而三分法则是运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对画面进行等比例分割,处于四个交点处的物象便是画面中的重点所在。

3.3.1 将主体物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

将主体物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将会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具有很强的视觉适应性,主题物会显得格外和谐、匀称,产生舒适、安稳的视觉感受,画面也会从整体显得优美、生动,流动着和谐的韵律。

知识扩展

前面我们讲到了位于画面右侧的黄金分割点,但它不仅存在于右侧,在其对应的左侧也有这样一个点。而且黄金分割的形式和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例如,三角形中的黄金分割点、长方形组合中的黄金分割点、人体比例中的黄金分割等。

1.水平线上的黄金分割点

水平线上最佳点的效果,具有画龙点睛般的奇迹效果。《许拉斯和水泽女仙》以一个充满哀伤、梦幻和诱惑魅力的故事为题材,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此画将许拉斯安排于画面左上角的黄金视觉点之上,起到了突出重点人物的作用,在他的周围是一片水泽,七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分布在下方1/3水平线的位置,或上或下显得乱中有序。画中的女子个个容貌美丽、肌肤如雪般洁白,其中一位女子伸出胳膊拉住岸上许拉斯的手,抬头凝望着他,眼神中流露出款款深情,好似怕他离去一般显得极其不舍。皎洁的月光照射着蹲于水泽边的男子许拉斯,从侧面看便能观察到他有着一张俊美无比的面庞,因而吸引了水仙的眷恋。

2.绘画中人体的黄金分割比例

人体比例的完美分割不仅能令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绝佳的构图方法。

《真理女神》是由法国画家朱尔斯·勒菲弗尔所画。画面中按照黄金比例的方式,合理描绘出女神柔美的躯体。画中女神的眼神直视向前,面部表情平静而淡定,整个身体姿态呈S形,表现出女性独有的美,她左手高举一面镜子,镜面反射出屡屡微光,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耀眼;她的右手抬至肩部,手中似乎握着某样物品;左脚点地;右脚支撑于地。这样一位美丽的女神身处暗淡的背景中不仅令观者惊叹于她的美,也反映出作者渴望真理的个人思想。

构图·心得分享

黄金比例方式的构图方法多种多样,并且能令画面符合最完美的视觉审美效果。如水平方式的黄金分割,最常见也最普遍,也最易达到审美标准。所以在绘画中运用黄金比例分割画面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构图办法。

3.3.2 使用三分法对画面进行完善划分

三分法将画面等分,“井”字的四个交点处是物体的最佳位置,这种方式符合了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而然地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的作用。

知识扩展

三分法这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广,既可以用于表现风景构图,也可用于表现人物在场景中所处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就结合大师的绘画作品,对三分法的实际运用做出更加详细、全面的说明和解释。

1.处于水平位置的景点

在略微偏下的水平方向上铺设主体,是一种符合视觉观感的方式。

《巴黎卢森堡花园》这幅风景画主要的景物处于下方水平线处。因其左侧道路及树木的排列,表现出L形的构图形式。画面中描绘的是早期法国巴黎卢森堡花园的景致,园子面积广阔,外围有茂盛的树木及花草,空旷的园内有几个人物在其中聚积。

2.将中心人物安排于“井”字左下角的构图

将重点人物的位置安排于最佳视点的焦点处,自然而然地令中心人物变得更加突出。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一幅典型的运用三分法构图的画作,格列柯在画面的前景中描绘出奥尔加斯伯爵下葬时的情景;在中景中安排了众多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他们排列成了水平线,并起着划分空间的作用;画面上半部分则是伯爵灵魂升天时的场景。整幅画的结构给人紧凑而又情节化的感受。

3.占据多个最佳点的构图方式

画面运用多个物体占据最佳视点,具有加强印象的作用。

莫奈的《三只泊船》作品中描绘的是一处海景。画面中停泊着三只小船,前方的两只分别处于“井”字的下方焦点处,另一只接近于左上方的焦点处,显得和谐而统一。整个画面背景海与岸的交界处为斜线状,另外又运用一个在垂直方向上的人物来打破整体的斜线状,形成了完美而思维缜密的构图。